03.24 這樣的粗放養殖模式該改改了——南通內陸南美白對蝦養殖熱的反思

這樣的粗放養殖模式該改改了——南通內陸南美白對蝦養殖熱的反思


從3月中旬起,南通在全市展開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整治行動,去年8月31日後新建、擴建、改建的蝦塘一律復耕還田;嚴禁養殖過程中添加海水晶、鹽等鹽類物質;嚴禁非法取用地下水養殖南美白對蝦。根據整治方案,這三方面工作3月底前須全部整改到位。

在利益驅動下,近年來,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在南通發展迅猛,從沿海灘塗向內陸拓展,許多地方競相出現通過土地流轉挖塘養蝦,亂圈亂佔基本農田現象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漸呈失控之勢。據不完全統計,南通全市內陸已建南美白對蝦大棚設施養殖面積不下數萬畝。

南美白對蝦養殖風靡南通內陸,與2013年出臺的《南通市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規劃》莫無關係。“政府將南美白對蝦作為優勢主導品種大張旗鼓地推進,加上近些年南美白對蝦養殖效益高,客觀上推動了這一產業爆發式發展。”通州區水產技術指導站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坦言,按照發展規劃,到2015年,通州區南美白對蝦養殖發展目標是五六千畝,僅一年光景全區內陸養殖面積就超過7000畝,提前完成了目標任務。據記者調查瞭解,當年像通州這樣大幹快上,一年完成三年發展任務的,不乏其例。

規劃對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在南通內陸南美白對蝦養殖業上體現得尤為充分。翻開《南通市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明確提出“全市南美白對蝦產業主要佈局在各縣(市)、區海岸線內側地區,發展規模化產業帶,適當延伸到內陸區域。”正是有了這樣的規劃引領,加上頻繁的觀摩會、現場推進會,以及加壓在各地的發展高效設施漁業的考核任務,各地聞風而動,據此紛紛出臺包括財政補貼在內的一系列扶持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政策,引導資本向這一領域快速集聚,一時間南通各縣市區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如火如荼,呈現空前繁榮景象。通州灣示範區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7028畝,其中有一半以上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面積達3889.4畝。身處內陸的如皋市,從無到有,僅統計在冊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就有2700多畝。截至今年初,南通全市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超過13萬畝,成為發展最為迅猛、單品養殖面積最大的水產養殖項目。

內陸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佔用大量基本農田、濫采地下水、尾水直排汙染生態環境。植保專業出身的如東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姜旭華算了一筆排汙賬,一畝地可建七分地的大棚設施蝦池,一口蝦池以水深70公分為例,一茬約排出200噸尾水,100口蝦池一茬就是2萬噸,一年兩茬共計有4萬噸的尾水要排到河溝裡。如果一個地方連片有幾個這樣規模的養殖戶,附近的水體、地下水包括土壤環境毫無疑問會被糟蹋了,隨之帶來土壤鹽鹼化、濫採含鹽地下水作為養殖用水,損害生態環境,且容易形成漏斗引發地面塌陷等次生災害。“最好的辦法就是尾水集中收集,統一排放到大海。”姜旭華說,一旦南美白對蝦行情不好,土壤修復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復耕,代價巨大,由此決定了南美白對蝦不宜也不應該在內陸發展。何況南通地區每年在春季至夏季來臨時,每個月都要實施引江排鹹,通過引用長江水沖淡內河水的含鹽度,從而保障農田灌溉、居民生活、工業生產等用水需要。

縱觀南通內陸南美白對蝦養殖熱,都是《規劃》中“適當延伸到內陸區域”惹的禍,給人們傳遞了誤導信息,由此造成了一哄而上、大幹快上的無序發展局面。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人士痛心疾首地表示,“提倡利用低窪地、荒地、鹽鹼地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才是英明、正確之舉。今天蝦塘遍地開花,此可謂“成也規劃,敗也規劃。”

去年,省環保督查組和省委巡視組均嚴正指出南通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無序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汙染問題,要求切實有效地解決好百姓關心的養殖汙染問題。

事實上,南通市和如東縣早在兩年前就認識到南美白對蝦無序發展的隱患,取消了政策性激勵措施,不再鼓勵內陸養殖,如東縣還劃定南美白對蝦禁養區,禁養區內供電部門不得供電,環保、國土、城管、供電等部門對南美白對蝦無序養殖進行專項排查,嚴厲控管。儘管政府對內陸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及時“踩剎車”,但在暴利面前,誘惑難擋,頂風挖塘養蝦的違法行為在一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加上一些地方對內陸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危害存在認識不足,以致相關部門在實際執法中阻力重重。“沒有鎮村的配合,執法很難,更取締不了。”海安縣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監察大隊荀大隊長如是說。

痛定思痛。今年3月13日,南通市政府發起南美白對蝦養殖汙染專項整治攻堅戰,按照“生態優先、依法依規、分類施策、誰汙染誰治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對違反有關法律規定且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養殖場(戶),依法有序實施關停轉產工作,推進生產生態協調發展,實現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目標。要求合格的養殖場(戶)對照生態養殖的要求,做到合法取用地下水、廢氣達標排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今年底前,整改不達標的一律關停。如東沿海地區的養殖場(戶)最遲於2019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

南美白對蝦養殖投入大,週期長,土地流轉一般短則5年,長則達10年,目前南通全市南美白對蝦經營主體有五六千個,養殖從業人員四五萬人。現在中止合同,誰來承擔違約賠償責任;不允許養殖南美白對蝦,經營者投資的損失由誰來承擔,等等,一連串的問題亟需解決。為此一些業內人士建議採取疏堵結合的辦法,擅自佔地挖塘養蝦、基本農田之上的蝦塘,以及無證照經營的,依法取締,責令復耕;有合法經營手續的,引導採用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強化責任擔當。

“尾水不達標,與經營者過度追求養殖效益有關。”南通市水產技術推廣指導站站長倪建忠說,如果內陸養殖南美白對蝦採用魚蝦混養養殖模式,就不存在尾水不達標問題,但這種淡水養殖的產量遠不及海水養殖的產量,且蝦的成色也稍遜一籌。在這位人士看來,內陸養殖南美白對蝦,只有通過推行魚蝦混養或工廠化養殖模式,可使相當部分的養殖水得到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養殖”,這將是內陸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的發展方向。據瞭解,在此次整治中,未經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或未按照批准的取水許可規定取用地下水養殖南美白對蝦的,以及未取得取水申請批准文件擅自建設取水工程或設施的,一律封填。

令人樂見的是,《南通市政府關於促進現代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經南通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意見》秉持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的理念,要求各地根據自身空間資源、水資源和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進一步完善南美白對蝦產業健康發展規劃,並明令禁止在內陸地區發展半鹹水養殖,鼓勵發展池塘淡水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做到統一規劃、生態優先、佈局合理、保護耕地。規範在沿海地區發展半鹹水養殖,要求配套建設養殖尾水生態淨化溝塘或水質淨化設備,實現尾水達標排放。在“養殖區”範圍內的新建、擴建和改建養殖場(戶),要依法辦理地下水取水許可手續,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落實“三同時”制度。與前些年出臺的《規劃》相比,《意見》對養殖規劃佈局進行了調整,要求按照生態優先、底線約束的原則,劃定“禁養區”“限養區”以及“養殖區”,設定發展底線。對“養殖區”內發展南美白對蝦等生態養殖的,給予公共設施配套和財政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可以預見,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必將有力推動南通南美白對蝦養殖轉型升級,展現產業發展新氣象。

新華日報記者丁亞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