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道德經》:任何事物的改變,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麼把握!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期望,就是能夠把握住未來,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個原因是對未來的恐懼,怕將來發生的事,自己沒有能力應對。第二個原因是對未來的期望,希望自己越來越好。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希望提前知道,提前做些改變,將不好的變成好的,將好的變得更好!

但是,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為什麼?因為未來太不可預知,充滿了各種變數。

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一段文字,闡述了未來到來之前的一個玄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老子怎麼解釋這個玄機。

《道德經》:任何事物的改變,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麼把握!

《道德經》三十六章:將欲歙(xi)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什麼意思呢?老子認為,想要將一個事物收縮,必定會先擴張開來。想要將一個事物衰弱,首先就會去強化。想要將一個事物廢除,首先就要使這個事物興盛。想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先付出一些東西。這些道理,是非常微妙高明的。

柔弱可以勝過剛強,就像魚兒不能脫離水,國家的利器不可以輕易的展示。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講到的兩組對應關係,在這一章,同樣體現出來了,就是有和無,妙和徼的關係,有無好理解,妙就是沒有發生的、可能發生的變化,徼就是事物運行和變化的軌跡。

這一章中,就是在說這個“徼”,說的是事物的軌跡。一個事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從大到衰,直至消亡,消亡以後再產生變化,又從消亡到萌芽,再一次進入一個輪迴。這是一個事物發展的總綱。

《道德經》:任何事物的改變,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麼把握!

在這個總綱下面,就會發生起起落落,出現波動,這就屬於“有無相生”的範疇。那說了這麼多,能舉幾個例子說明嗎?當然可以。

一個賭徒,在世界盃上贏了很多錢,通常接下來會怎麼樣?他會很興奮,買很多平時不怎麼用的東西,請朋友們吃吃喝喝,然後加大投注,期望下一場贏得更多。但結果怎麼樣?十有八九會輸得一塌糊塗。

一個創業者,事業剛上軌道,如果感覺很好,對未來預期過高,就會加大投資,甚至不惜舉債,但往往因為資金跟上了,人力和其他實力跟不上,造成惡性循環,最早斷裂的,恰恰就是資金鍊。

一個人聽說自己馬上就要被提拔了,高興之餘,到處和人說,於是恭維的、賀喜的、嫉妒的,都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上級很快就會知道,從而留下一個“很不穩重,沒有城府”的印象,就算計劃沒有改變,當上領導了,也不會再得到領導的再次提拔,更別說,上級領導可能當時就改變主意,讓這個人空歡喜一場。

再說早幾年發生的幾個現象,郭美美,芙蓉姐姐,鳳姐,中國首善等等,都是風頭一時無二,現在呢?

《道德經》:任何事物的改變,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麼把握!

我們再看看一些細小的事,和您推銷的人,是不是一開口都是給你好處,給你優惠,是不是這樣?為什麼?他們想要掏你的錢,肯定先得給你好處吸引你啊。我們想要跳起來達到一個高度,是不是先要蹲一下?想拿錘子去擊打釘子,是不是先得把錘子揚起來?

再反過來說,哪一個成功的人,沒有一把辛酸的淚水,一肚子的委屈?誰是隨隨便便成功的?而那些負債累累幾百萬,幾千萬的人,哪一個沒有輝煌的昨天?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有些人在我們眼裡,一直順風順水,絲毫沒有頹敗的跡象?

東臺認為,這些人或者事物,只是沒有達到頹敗的臨界點,這些人和事物,在不斷的“有無相生”,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吐故納新,使原本固定的軌跡,發生了改變,不斷的提升了自己的臨界點。一個一成不變的事物,一個永遠不學習的人,就只能接受一成不變的命運。

《道德經》:任何事物的改變,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麼把握!

柔弱勝於剛強,在於柔弱是生機的體現。魚兒不能脫離水,是不能“失其所”。國之利器不可示人,是懂得“藏鋒”。這三點,都是可以讓人不走下坡路的法門。這些觀點,東臺在前幾篇文章都有分享過,這裡不再囉嗦。

我們在一個事物發生反常的變化之後,就要注意觀察事物從頭開始直到現在的軌跡,做出正確的判斷。

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落魄,奮鬥不止,自強不息,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障,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

歡迎關注東臺翻古,陸續有更多感悟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