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武則天貶牡丹的故事廣為流傳。《事物紀原》載:武后詔游上苑,百花俱開,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故洛陽牡丹冠天下。明朝的小說家馮夢龍更把這一故事寫得栩栩如生。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這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陽為天下第一。有姚黃、魏紫名色,一本價值五千。你道因何獨盛於洛陽?只為昔日唐朝有個武則天皇后,於冬日之間,要游上苑,寫出四句詔來,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不想武則天原是應運之主。百花不敢違命,一夜發蕊開花。次日駕幸上苑,只見千紅萬紫,芳菲滿目,單有牡丹花有些志氣,不肯奉承女主倖臣,要一根葉兒也沒有。則天大怒,遂貶於洛陽。故此洛陽牡丹冠於天下。

武則天貶牡丹是否確有其事?詩倒是真有,故事純屬虛構。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此詩為《臘日宣詔幸上苑》,確係武則天所作,被收錄在《全唐詩》中。此詩寫於691年,已是武則天在洛陽建立“大周”的第二年。怎麼會有牡丹“貶於洛陽”?

而且,武則天寫此詩也並非真要花開,而是藉此事樹其天子權威的。

不錯,武則天是從長安來到洛陽的。但她對洛陽甚有好感,對長安甚為厭惡。據考,武則天在洛陽被唐太宗初幸,之後才成武才人。唐高宗繼位,立武氏為後,武后令人斬去原王皇后和蕭淑妃手足,投入酒缸,數月而死。此後,“武后驚懼,多次夢見二人被髮瀝血的慘相”,故力勸高宗遷都洛陽,自己則終身不回長安。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武則天在洛陽大力倡導種植牡丹。舒元輿《牡丹賦》說:“天后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這是說,武則天把自己家鄉的牡丹移植於洛陽。那麼,武則天把長安的牡丹帶到洛陽也不足為奇。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這是古人公論。而古人更有公論,在洛陽栽培牡丹的始作傭者是隋煬帝。

“隋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隋帝栽培牡丹真是高起點、大手筆。一闢地,就是二百里,快從洛陽到鄭州了。據說,移植牡丹時,隋帝還親自過問。當聞聽花工說此花叫木芍藥時,認為太俗太土,極為不滿。當即下令叫隋朝花。這隋朝花當然是隋朝的代表,國色也,國花也。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唐則天已後”,開元盛世至。洛陽牡丹的發揚光大者是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五年,唐玄宗遷都洛陽,此後20年,在洛陽度過11年。唐玄宗、楊貴妃與牡丹的故事甚多,最著名的莫過於沉香亭賞牡丹、“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醉寫《清平調詞三首》。

據《楊妃外傳》載,開元初年,唐玄宗、楊貴妃等到禁中沉香亭賞牡丹。李龜年押眾樂前,將欲歌。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為?”遂命翰林學士李白進詩。李白援筆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據說,此次賞花詩酒會上,唐玄宗親自撫琴奏樂,李白要高力士為自己脫靴,而洛陽花師宋單父亦在場一一介紹花品,其中有出自洛陽的姚黃。《姚黃傳》載:姚黃花出,眾人驚歎美色,謂“此皇王之胄,奇種也”,遂進御沉香亭,玄宗賞花大悅,“所謂‘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蓋實錄雲。”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隋、唐以降,扛起洛陽牡丹大旗的當屬宋朝一幫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匡義兄弟倆皆出生於洛陽,當上皇帝后,自然偏愛家鄉,雖都汴梁,但置洛陽為西京,加上皇帝貴族、幕僚大臣多出洛陽,故洛陽繁華不亞於東京。宋大興土木,建築宮城、皇城,同時令民間大修宅第園林,使得洛陽成為“中國園林之母”,而園林無一不培育牡丹,終使洛陽牡丹甲天下。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假如用現在的套路去總結,三點。一曰“領導重視”。隋煬帝親自下詔進花,親自詢問花工花名;二曰“措施得力”。武則天愛花切而怒遲,唐玄宗為賞花而興師動眾;三曰“狠抓落實”。宋朝的皇帝們率先垂範建宮殿,令民間修園林卓有成效。“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皇帝愛牡丹,臣民敢不趨之若鶩?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其因何在?

洛陽自古帝王州,決定洛陽牡丹甲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