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長沙炒房現象調查 部分開發商“捂盤惜售”樹立壞典型

今年以來,“買房越來越難,房子越來越俏”已成為長沙樓市的常態。加上一些投機行為和惡意炒作,“茶水費”“捂盤惜售”“通宵排隊買房”等現象層出不窮。6月上旬,湖南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長沙炒房現象調查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淦璋 賀佳

市民感嘆“買房難、排隊難”

6月8日下午,位於梅溪湖板塊的中國鐵建“梅溪青秀”10號棟開盤,每平方米均價1.2萬元左右。

“124套房子,共有2100多人認籌,我感覺中籤的希望不大。”長沙市開福區某事業單位職工周女士告訴記者,2014年看“梅溪青秀”時,每平方米均價還只有4000多元,而且隨到隨買、無需搖號。

等到周女士回過神來,“梅溪青秀”最近的一次開盤,已是2017年5月。手慢的她,再度錯過。

此後,“梅溪青秀”多次放出消息,但就是不見開盤。而價格也悄然上漲,向著萬元邁進。

在此期間,周女士把長沙城區的熱門樓盤都看了一輪。從西二環附近,均價7000多元的長房雲時代,到銀盆嶺大橋附近,均價1萬元左右的保利天禧,再到梅溪湖板塊,報價高達1.8萬元的建發央著,周女士最大感觸是“為何調控政策越來越密集,買房的人反而越來越多、排隊越來越長”。

要是把時間拉回到兩年之前,在長沙買房基本不成問題。這座典型的“GDP快速增長,房價相對平穩”的城市,也被輿論廣泛認為是省會城市中少見的“房價窪地”。

但2016年下半年以後,在長沙樓市“去庫存”明顯提速及“外地炒房團來梅溪湖抄底”等各路真假消息的烘托下,長沙房價開始步入上行通道,並在局部地區出現了跳漲現象。

老老少少皆成剛需,放大市場購買力

美國社會紀實鉅著《光榮與夢想》中,提到1929年美國股災之前最後的瘋狂,其中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城裡人紛紛投資股票,從汽車廠的工人到擦鞋的少年,都在熱烈地談論著不斷上漲的股市……”

眼下,長沙樓市“全民進場、遍地剛需”的情景,與這一幕有著隱隱的相似。

今年6月5日,位於長沙市嶽麓區的中國電建地產湘熙水郡四期8、9、10號棟預售商品房搖號開盤。而在其對外公示的剛需搖號排序名單中,年少者、年長者比比皆是。尤其一名出生於2006年的12歲購房申請人和一名出生於1933年的85歲購房申請人,更是引發“剛需為何越來越多”的廣泛質疑。

顯然,在當前市場火爆的氛圍下,許多購房剛需者選擇提前入市,也令原本與買房不相干的人員悉數進場,進一步放大了市場購買力,投機行為開始演化為“供需矛盾”。為此,許多市民在長沙“市長信箱”中或“吐槽”或建言:

“很多外地投資客鑽政策漏洞,落戶買房後又馬上遷出戶口繼續炒房,就應該明確落戶1年內不準遷出”;

“建議父母投靠成年子女入戶的,不得作為單獨家庭購房”;

……

一組數據印證了市民們的擔憂:自2017年“3·18”調控政策實施以來,長沙市外遷入後即遷出的共1788人,其中遷入後又遷出且購買了新建商品住房的達510人、購買了二手住房的123人。

還有一些炒房客想方設法鑽政策的“空子”,如利用購買格子商鋪、購買雜屋等手段非正常落戶,再進行購房。相關部門近期還破獲了個稅證明造假、戶口造假的案件。

調控政策前後不一,強化看漲預期

2017年,長沙市先後出臺了“3·18”“5·20”“9·23”等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今年又有剛需優先、房屋全裝修及細則等各類政策出臺。這些政策制定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地調控和規範樓市,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通過綜合實施調控措施,有效遏制了長沙樓市過快上漲。

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也有一些市民反映政策之間銜接不暢、考慮不細,個別條款前後不一,讓人摸不著頭腦。

籍貫衡陽的小王,目前正在中南大學讀大三,有意在長沙購房。他在瞭解相關政策後,仍有疑惑:若按相關政策理解,在長沙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只要擁有長沙市集體戶口,便可以買房。但今年5月,長沙市住建委在網上回復:非長沙戶口、掛在學校集體戶的在讀大學生,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沒有購房資格。在讀大學生到底有沒有資格購房,人們莫衷一是。

去年6月,長沙市發改委、住建委、國家統計局長沙調查隊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規定申請全裝修住宅,裝修價格不得超過毛坯價格的15%。但今年3月,長沙市發佈“全裝修新政”後,由於配套的實施細則並未同步跟進,市場爆發出強烈的溢價衝動。今年6月出臺的實施細則又明確,“限價房”等剛需房的精裝修價格上限暫定為每平方米2500元。

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中坦言,政策在短時間內前後不一、相互“打架”,從而導致市民對政府調控的決心有疑惑,導致開發商對政府調控的執行力度心存僥倖,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樓市看漲的預期。

未來供應有保障,但短期存在結構性失衡

日前,“長沙樓市庫存告急,僅剩2.8個月”的說法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加劇了市場緊張的情緒。

業內人士指出,細究所謂的“庫存2.8個月”,只算了辦理預售許可證或現房銷售備案但尚未銷售的商品房,也就是沒有算“捂盤”的樓盤,更沒算新增供地項目。

按照長沙市住建委的最新統計,目前全市在建樓盤664個,在建商品住宅面積達4900萬平方米,待建商品住宅面積5560萬平方米;已取得預售證未銷售的商品住宅達464.31萬平方米,已辦理施工許可但未辦理預售許可的商品住宅達1308.18萬平方米,可滿足近9個月的市場供應。供求關係整體平衡。

既然如此,為何長沙市場上普遍反映“買房越來越難,房子越來越俏”?

業內人士道出了其中緣由:根據相關調控要求,此前一段時間,長沙市審批樓盤備案價,都是採取“網籤高低價對沖”的辦法,既對申報較高價格的樓盤“放行”,也推動較低價格的樓盤入市。

而隨著時間推移,較低價格的樓盤愈發稀少,“子彈基本打光了”。而樓盤價格整體上行,導致無法實現合理對沖,存在高價房源網籤難、高地價項目入市難等問題。同時,由於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捂盤惜售”、部分中介和“黑中介”乘機哄抬二手房價,打亂了正常的市場供給節奏,造成短期結構性失衡。

部分開發商“捂盤惜售”,樹立壞典型

一方面,購房者等待新盤入市“望眼欲穿”;另一方面,有的樓盤早已封頂,甚至已經拿到預售許可證,卻遲遲沒有入市銷售。

按照相關規定,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後10天內,必須一次性公開,整棟、全部同時對外銷售。

今年6月,長沙市住建委發佈《企業失信行為曝光臺信息彙總表(2018年5月)》,才子嘉都、星光名座、富瑞苑、千江錦園等多個開發項目因“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涉嫌存在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違規收取預付款性質費用行為”“取得預售許可後未按要求及時開盤銷售”等原因被曝光。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這其中,一些大型房產開發企業帶頭“捂盤惜售”,樹立了壞典型。

位於人民東路的中交中央公園,最近一次開盤,還要追溯到2016年11月。而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該樓盤不少樓棟早已封頂。

位於梅溪湖北岸的中建梅溪湖中心,樓棟也已封頂。不少購房者對這個黃金位置的樓盤翹首以盼。

還有中冶中央公園、中央美郡等樓盤,在長沙樓市“捂盤”界也頗有盛名。

“開發商因為政策受限而無法獲取高備案價,無法達到獲取更多利潤的要求,因此寄希望於日後限價政策鬆動,市場觀望情緒嚴重。”業內人士透露,部分開發商通過放緩施工進度、不服從價格監製反覆詢價、達到預售條件不入市銷售等方式“捂盤惜售”,還有的開發商通過花樣翻新的營銷方式炒熱項目,營造市場供需緊張態勢。

業內廣泛認為,現在的長沙樓市,已經全面進入央企和國內地產50強為主的巨頭時代,資金實力遠非本土中小開發商可比。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大開發商選擇了“扛”與“等”。

部分中介哄抬房價,少數自媒體攪亂市場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突破政府審核價格的限制,謀取超額利潤,有的開發商與中介“裡應外合”,以收取高額“茶水費”的形式提供“內部房源”;還有的開發商寄希望於“炒熱二手房,擴大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空間”,來謀求政府對樓市調控政策的鬆動。

這為部分中介和“黑中介”提供了投機取巧的“土壤”。有的聲稱花個二三萬元就可以幫客戶辦戶口;有的發佈二手房源虛假價格信息,引起許多剛需購房者恐慌,加劇房價非理性上漲;有的通過造假騙取購房資格,人為佔據房源擾亂市場……

這也讓一批炒房客看到了長沙樓市的“商機”。他們利用微信等渠道,一方面充當“吹鼓手”角色,一方面通過哄抬房價從中牟利。

今年6月7日,長沙市網信辦聯合市住建委、市公安局等部門集中約談了“布說天下”“肖東敏”“長沙樓市圈”“0731房產網”“樓盤網”等微信公眾號和網站負責人,強化對屬地新媒體的管理和教育引導。

據瞭解,這幾家自媒體為提高關注度,採用誇張、獵奇的標題博取眼球,並採取“以偏概全”等手段,片面解讀中央、省、市房地產調控政策,違規發佈未經核實的信息誤導網民,造成了社會影響。有的“定向”吹捧樓盤,再從開發商收取“信息費”;有的甚至還幹起了“非長沙戶籍可保證落戶”等規避樓市調控的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