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甘肅平涼莊浪縣朝那湫古今之爭

甘肅平涼莊浪縣朝那湫古今之爭

朝那地名的由來和變遷是西部歷史文化縮影。朝那湫之爭應源於朝那地名的歷史文化價值。

甘肅平涼莊浪縣朝那湫古今之爭

(史記·匈奴傳):“匈奴冒頓單于乘時興起,西擊月氏,南下樓煩。河南白羊王悉收復秦蒙恬所奪匈奴地,與漢關故朝那塞,至朝那、膚施。”《史記·孝文帝》:“十四年冬匈奴謀入邊為寇,攻朝那塞,殺北地都尉邛。”《晉書》載朝那的有三條:“東晉太元十三年,登率眾下隴,次朝那”;“興自平涼入朝那,又入杏城討勃勃”;“紹躡勃勃後,戰於馬鞍坂,勃勃走,追至朝那,不及而返”。班彪《北征賦》:“閔獯鬻之猾夏,吊尉邛於朝那”。唐李白《發白馬》:“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鋒列嵯峨。”宋蘇軾《次韻範淳父送秦少章》:“西羌已解仇,烽火連朝那。坐籌付公等,吾將寄潛沱。”張舜民《暮秋書懷》:“節物推移速,登臨感慨多。寒雲飛隴首,殘月下朝那。”清代徐大經有“風敲野草動婆娑,瓦礫堆成長薛蘿。漢世繁華誰與見?荒城猶傳是朝那。”楊漙有“步入朝那地,古蹟流芳堡。城湮鳥依稀,祠廢風還掃。來往傍之民,往來非舊老。沽酒和野歌,貿易棲荒草。何代建樓臺?古今同嗥嗥。闊平千里目,信使長安道。”

甘肅平涼莊浪縣朝那湫古今之爭

明代大學者趙時春在《朝那廟碑記》中寫到:“但朝那地界故廣,而湫則所有之,惟華亭縣西北五十里湫頭山最高。池淵泓莫測,旱澇無所增損。且北麓為涇之源南趾為汭之源,神靈所棲,莫宜於斯。而境內千百泉湫,鹹朝宗涇、汭在湫頭山,實涇、汭之源。祭河必先源然後委,則朝那之湫宜在華享,又其宜也。”張維在《隴右金石錄》中在贊同趙時春的推測時說:“若鎮原宋為原州,固原為鎮戎軍,皆與出於渭州之說不合。《天下金石志》謂朝那淵碑出於固原者誤也。”現代學者範三畏教授在《曠古逸史》中認為隴山即“吳嶽”,朝那湫即“雷澤”,即“華胥履之而生伏羲”之處。無論固原東海子、西海子還是鎮原太洋湫均與《詛楚文》出於“渭之耕者不符”。在對諸處朝那湫分析後又認為“惟有甘肅莊浪縣東境桃木山之”朝那湫“與《久湫》宋代出土地點相合”。但由於莊浪朝那湫與離漢朝那縣較遠,最後認為“秦朝那湫在莊浪,漢朝那湫在今固原彭陽”。現在當地一些地方史愛好者根據以上幾位大家的推測和分析,也極力認為現在莊浪的朝那湫就是歷史上《詛楚文》所出的朝那湫。

甘肅平涼莊浪縣朝那湫古今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