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


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唐开元二十七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大理古城位于洱海断陷盆地,地表多为洪积冲积物所覆盖,由西向东缓缓倾斜,为平均海拔约在不到2000米左右的冲积湖积平原,大理古城的地形为东低西高。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截至2013年,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大理古城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之地,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为创建园林特色景观提供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