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今天上午,西西从湘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6月1日,经湘西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州卫计委、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方案》,决定从7月1日起,全州实施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新闻发布会现场 向纯/摄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湘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黄华主持会议 向纯/摄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是啥?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湘西州卫生计生委副调研员陈志伟介绍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并回答记者提问。 向纯/摄

“基层首诊”:就是参保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病就诊,先咨询签约的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及转诊服务;参保对象未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应按照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因病就诊。

“双向转诊”:一是“下转上”即经参保对象的首诊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确认无条件、无能力诊治的疾病,由经治医生填写《转诊证明》、报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备案。转入上一级医疗机构救治。转入医疗机构凭《转诊证明》收治病人住院。

二是“上转下”:经上一级医疗机构诊断明确、实施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和康复的,则由经治医生填写《转诊证明》,并报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备案,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下一级医疗机构凭上级医院出具的《转诊证明》优先安排患者住院治疗。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啥好处?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湘西州医疗生育保险管理服务局局长刘洪回答记者提问 向纯/摄

大医院人山人海,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这样的情景令医患双方都非常无奈。看组数据——

2017年湘西全州医疗卫生机构总门(急)诊诊疗人次达598.05万人次,出院64.05万人次,较2012年分别增长37.61%和增长60.48%;而基层医疗卫生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较2012年分别仅增增长5.96%和20.51%,部分县市县域内就医还达不到50%。

如此巨大的诊疗分布非常不合理、不均衡。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基层医疗机构利用不足的问题并存,既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也推高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负担和医保资金的支付压力。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基层医务工作人员上门为群众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袁桂湘/摄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人们其实只有10%的疾病需要在现代化的医院治疗,大量的疾病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可得到治愈,部分慢性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家庭护理完成。

因此,“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是较为可行的、理想的就医模式,而要实现这种就医环境就需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基本模式。

可以说,目前的这份实施方案,对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一站式服务”是湘西州健康扶贫为百姓提供的便捷式结算服务窗口 袁桂湘/摄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总体目标

通过实行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病人在基层首诊,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县域内就诊率逐年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有所提升;上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逐年增长。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的目标。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实施时间

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记者问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记者提问 向纯/摄

1

问: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因病就诊,基层医疗机构具体指哪些医疗机构?

答:“基层医疗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城所在城关镇无基层医疗机构的参保对象可在县级医院首诊。

2

问:外地务工农民在外地打工患病住院怎么办理转诊手续?

答:外地务工农民以及在县市外异地居住参保对象、参保的在异地就读大学生和参保对象在出差、探亲、旅游途中突发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先按“就近就急”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应在72小时告知参保地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并在7个工作日内由患者或家属凭医生开具的急诊或病重、病危通知书到参保地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比如:龙山县户籍的参保对象居住在吉首市内的,可以选择在吉首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患者或其家属应在72小时告知参保地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并在7个工作日内到参保地县市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另外,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精神病、重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按照“就近就医”原则,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同类疾病再次入院治疗患者,可直接选择原救治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如癌症放化疗、骨折需拆除钢板等)。

3

问:建档立卡贫困户患病住院是否适用这个政策,如何办理转诊手续?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也应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有关规定,办理转诊手续,方可入院治疗;对未实行基层首诊和未办理《转诊证明》并在上一级医疗机构就诊的,由就诊医疗机构劝导病人及其家属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经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确需要转诊的,由基层医疗机构办理《转诊证明》;经上一级医疗机构治疗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建档立卡户患者,可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和康复的,由经治医疗机构劝导其转入户籍所在地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并填写《转诊证明》。

4

问:基层医疗机构能否直接向三级医院转诊?各级医疗机构转诊率和平均住院日控制目标是多少?

答:1、除急、危、重症外,基层医疗机构原则上只能逐级向上转诊;2、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转诊率分别控制在60%、10%和5%以内;平均住院日分别控制在6天、9天、10天以内(精神病、肿瘤专科医院除外)。

5

问:违反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参保对象,医保怎么结算?

答:对未办理《转诊证明》的参保对象,其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相应下调。

对下转的病人免收起付线,并享受下转医疗机构的待遇政策。住院患者,经医疗机构诊治,符合出院条件的,由经治医疗机构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对办理出院手续后仍故意不出院的,在医疗机构所产生的费用由患者自行承担。

因医疗条件受限需要转诊到统筹地区以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需经本统筹地区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后办理转诊手续。

7月1日起,湘西人看病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来源|湘西网

作者|通讯员 袁桂湘 向纯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