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一個孩子一個樣,尹建莉的理念適用於所有孩子嗎?

一個孩子一個樣,尹建莉的理念適用於所有孩子嗎?

雖然很多爸爸媽媽都從尹建莉老師的文章中受到了啟發,調整了自己的行為,也改善了親子關係。但是身邊也不乏這樣的聲音——“尹老師的女兒圓圓乖呀,我的孩子不聽話。尹老師的方法好是好,但不適合我的孩子。尹老師的理論也是因孩子而異的!”這世間眾多的孩子,真的需要分成不同的類別,分別用不同的理念來養育嗎?

文:尹建莉工作室輔導員 fox (土豆媽)

戒吼活動群裡的幾個案例讓我意識到部分父母有這種想法的根源所在。

案例一

一位媽媽在群裡向我諮詢怎樣讓自己三歲多的孩子晚上好好睡覺,我向她推薦了尹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裡提到的父母裝睡,孩子真睡的方法。這位媽媽立刻回覆說不管用,每次媽媽裝睡,孩子就在那兒不停地哭泣,還會不斷拉扯媽媽的頭髮。

進一步詢問後,我發現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是早晨11點多起床,然後下午還要睡一覺,而且基本都要睡到下午6點多。照孩子目前的作息情況,讓孩子晚上9點多再睡著,怎麼可能呢?什麼辦法也不管用啊!

案例二

一位媽媽因為孩子早晨上學前磨蹭,來不及吃早飯,跟孩子生氣較勁。群裡有媽媽給她出主意,乾脆用保鮮袋帶著路上給孩子吃好了。結果,這位媽媽秒回——那要是稀飯怎麼辦呢?又有媽媽回答:那就用保鮮盒裝唄。

從媽媽們的討論中可以看出,理解了尹老師核心理念的媽媽遇到孩子教育問題時,總能積極應對,靈活處理,最終想出合適的解決辦法。而把尹老師的理念簡單理解為“一招鮮吃遍天”的媽媽遇到問題時,我們給她提供一個辦法,一旦條件稍有變化,照搬的辦法自然就失靈了,而媽媽就不知所措了。

案例三

戒吼群裡有一道簽到題——孩子早晨很困,不願意起床,媽媽應該怎麼辦呢?參考答案是:媽媽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今天比較累,如果真的很累,今天就請一天假,不上課了,繼續睡覺。有位媽媽還真的遇到了這個情況,就按照標準答案跟孩子對上話了。媽媽猜到了開頭卻沒猜中結果,孩子真的就躺下去又睡了,不去上學了。媽媽大失所望。她原以為這麼一說,孩子就會很感動地立刻起床去上學了呢。於是,生氣的媽媽強硬地把孩子叫起來,逼著孩子去上學。而孩子則委屈地埋怨媽媽說話不算話。

尹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曾引用過思想家盧梭的話——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位媽媽顯然是希望通過刻意感動來改變孩子。所以,不是尹老師的理念不適合她的孩子,而是她的做法與尹老師的理念背道而馳了。

這三個涉及孩子不同方面的案例看似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尹老師的方法也不是什麼時候都管用。但實際上,背後反映的都是媽媽們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沒有真正理解尹老師的理念,只是照搬表面的方法,當然是要失靈的。

拿第一個案例來說,尹老師表達的是媽媽動動腦筋完全可以有心無痕地引導孩子好好睡覺。但媽媽卻只看到了引導,而忽略了重要的前提條件——孩子的作息時間基本正常。如果孩子白天睡太多,又沒有消耗掉多餘的精力,晚上媽媽卻早早照搬尹老師的方法“裝睡”,當然行不通。但這並不代表尹老師有心無痕引導的這個基本理念不適合這個孩子。

所以,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早晨循序漸進地每天稍微早一點叫孩子起床,下午不要睡覺,帶孩子出去玩,跳出目前的循環,慢慢調整孩子的作息規律。具體方法不一樣,但運用的仍然是尹老師有心無痕的教育理念。

第二和第三個案例中兩位糾結的媽媽本質上還是因為沒有理解尹老師理念的核心——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孩子,體諒孩子這其實是媽媽對孩子最真實的愛。有愛才有方法

第二個案例中的媽媽沒有理解,其他媽媽給她的建議背後的原則是讓她從尹老師的理念出發,體諒孩子,不必在具體的食物種類上糾結。如果她真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關心愛護孩子的感受,自然就會知道,如果早餐是稀飯應該怎麼辦了。

孩子早晨起來吃早飯磨蹭,根源是剛起床時孩子還沒完全清醒,沒有食慾,吃不下,自然就磨蹭。如果我們能真正理解孩子,知道孩子暫時吃不下,但是又趕時間上學,當然就會想到把早飯帶著,讓孩子清醒以後再吃。至於是餃子還是稀飯,是用保鮮袋還是保鮮盒,根本不是問題。

吃飯是人類最原始本能的需求。如果在這件事上媽媽都要和孩子較勁的話,很難想象媽媽在其它事情上不和孩子較勁。所以,尹老師才會在第一期戒吼活動的開幕式上說: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有問題的家庭,一定在孩子教育的其他方面也會出問題。

同樣,如果對孩子有了同理心,第三個案例中的媽媽也會明白,我們之所以給出這樣的參考答案,不是為了假裝讓步,刻意讓孩子感動,來達到讓孩子去上學的目的而是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關心、理解孩子

真的累了,就真的給孩子請假休息一天。這是出於媽媽對孩子最本能最真實的體諒,而不是簡單的模仿

《夏山學校》裡有句名言:愛生愛,恨生恨。現實生活中,還有彆扭生彆扭。如果父母處處和孩子彆扭較勁,最終收穫的必然也是一個和父母彆扭較勁的孩子。這也是尹老師說有聽話的父母,才會有聽話的孩子的原因。

具體到每個孩子,的確不是每種方法都能簡單套用。但是,方法背後的基本理念——同理心,有心無痕的引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變不離其宗,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只要我們牢牢抓住這兩個法寶,就能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點贊、留言哦~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yinjianlifumuxuetang(尹建莉父母學堂),所有家庭教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