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定格历史:1941年,抗战时期重庆的民生百态


牵猪的士兵。一名士兵牵着三只猪行走在马路边,另一名士兵对他报以笑容。

用餐的男子。他留着当时流行的中分头,吃的食物跟现今重庆的干锅相似。

两名男孩。右边的男孩面带微笑,他也许对今天发生的事情感到开心。

两名女孩。长得很像,也许是两姐妹,在她俩眼神中似乎可以看出忧虑。

工作的掏耳工。这名老艺人,手中刮耳毛的“耳刀”、挖耳垢的“耳扒子”、形状弯曲的“耳夹”等工具一应俱全。

打伞的女子。从女子的面容和装束上看,应该来自小康之家。

店铺前的小孩。重庆多竹,所以各式竹篓、竹筐、竹簸箕便是家庭常备的工具。

街头摊贩。春节期间,这名老人在路边销售面具和玩具。

新生图书文具公司。书店里顾客不少,说明重庆人是很爱学习的。

食品店。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可见当时重庆的物资并不是很短缺。

旱冰场。虽然不大,但男男女女依旧快乐的玩耍。

学校升旗仪式。

防空洞的孤儿们。这是一群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此时他们正待在防空洞里。

街头的海报。重庆市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制,提醒市民防止苍蝇、蚊子、跳蚤传播病毒。

珊瑚坝机场。由于珊瑚坝在江心,需由浮桥相连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