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牟定左腳舞傳承人:普清榮

幾年前,一首《老司機帶帶我》風靡網絡,接地氣的歌詞、簡單易記的音樂旋律,基本上聽過一兩遍就能記住曲調。在傳唱中,人們只知道這是流傳於雲南地區的一首山歌,卻不知道《老司機帶帶我》的靈魂來自於左腳舞!這首山歌的流行,除了“神曲”無可阻擋的魔性外,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左腳舞成功地從鄉村走向城市。

牟定左脚舞传承人:普清荣

這幾年,在楚雄彝人古鎮、桃園湖或彝海公園廣場,每晚都能見到左腳舞盛況,這種廣場舞化的左腳舞活動,已然成為楚雄夜晚的日常景觀。

父母教的左腳舞技藝

說起左腳舞,就離不開它的發源地,也離不開它的傳承人。彝族左腳舞最初的發源地在牟定縣蟠貓鄉大古巖村。那裡也是彝族左腳舞國家級傳承人普清榮的家鄉。

牟定左脚舞传承人:普清荣

普清榮(圖左)在彈奏四絃琴

在普清榮的記憶中,大古巖村的人很喜歡跳左腳,每到夜晚,村民們便聚在村頭的空地上,男女老少一起跳,大家汗淋淋地把地面跺得塵土飛揚。男人們用三絃、二胡、笛子奏起樂曲,女人們圍成一圈跳起腳,伴隨著“囉哩囉,囉哩囉……”的對唱聲,跳得如痴如醉。

普清榮的父母經常加入到跳腳的隊伍中,甚至在自家的院子裡就開始跳。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普清榮,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傳統彝族左腳舞的表演技藝和龍頭四弦演奏,跟著母親學習“夜雀”和說“白話腔”的技藝。8歲那年,普清榮加入蟠貓鄉文藝宣傳隊,1982年開始擔任宣傳隊隊長。

“左腳舞的曲調都是從勞動和生活中而來,目前傳統的左腳舞曲調共有83個。”在普清榮看來,左腳舞是勞動中的舞蹈,就像軍隊行進時的進行曲,一邊歌唱,一邊還能勞動。所以,左腳舞可以適應不同場合,其規模可以小到幾個人,大到上萬人。

牟定左腳舞發展的見證者

“加入文藝隊後,我們只是在村裡給大家表演,因為那個時候左腳舞還不流行,舞臺上的節目多是唱花燈,搞小品。”普清榮說。一直到1984年,文藝宣傳隊把左腳舞《月亮出來了,弦子調好了》搬上蟠貓鄉的舞臺,然後又把節目帶到牟定縣三月會。同年7月,這個節目參加了楚雄州火把節的演出,左腳舞才真正被外人所知。

牟定左脚舞传承人:普清荣

火把節演出後,左腳舞開始走上各種舞臺,傳播到楚雄之外。作為牟定縣入選雲南省民族民間文藝調演的唯一節目,宣傳隊又把左腳舞帶到昆明,並獲得一等獎。隨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面向全國播放了這首左腳舞歌。“那時候農村也有廣播,我們是從廣播裡聽到的自己唱的左腳舞調。”普清榮和他的隊友們,第一次通過一個全新的媒介聽到他們的歌聲。從此,左腳舞開始搭上對外傳播的直通車,被越來越多的人們傳唱。

“上世紀80年代,牟定的鄉村隨處都可以見到左腳舞表演,場面都很熱鬧。通常左腳舞會在結婚等喜慶的日子跳,第一個調子叫《踩棚調》(結婚時要搭青棚),要讓老一輩來跳,正三轉反三轉跳過後,年輕人才開始跳。按照傳統表演形式,結束時還有固定一調,那一調的意思是玩得不夠,下次再來。”普清榮告訴小楚。

除了喜慶日子,平時左腳舞也很常見。“那時候,沒有電視,村民們的娛樂活動就是夜晚聚集在一起跳左腳舞。”普清榮的蟠貓文藝宣傳隊,承擔了對民眾進行文藝宣教的職責,跳左腳的時候通常是宣傳隊先表演,表演完了,群眾再積極參與跳左腳舞。有時候,即使沒有文藝宣傳隊的演出,年輕人幹活回家後,也愛揹著四弦,呼朋引伴地一起跳腳。

普清榮介紹說,現在牟定共有48個左腳舞隊,全縣20餘萬人口中,有60%會跳左腳舞。另外,受牟定影響的姚安、大姚兩縣也有40%的人會跳,跳左腳舞已經慢慢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消遣方式。

把左腳舞的根留住

普清榮今年58歲,跳左腳舞的時間長達40餘年。 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承左腳舞文化,普清榮積極動員身邊擅長左腳舞的彝族同胞組建了一支專業的左腳舞文藝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帶著文藝隊走遍彝山的村村寨寨,為的是讓更多的人感受彝族傳統左腳舞的魅力。

牟定左脚舞传承人:普清荣

“國家級傳承人,它是一種榮譽,但更重要的還是一種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要把我們民族的左腳舞弘揚出去,讓它走向世界。”沒有演出的日子,普清榮每天都會帶著他親手組建的左腳舞文藝隊進行排練,在傳承下來的83種左腳舞調子中,研究左腳舞的新步法和新調子。

普清榮告訴記者,他家世代傳承左腳舞文化,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了。家裡世世代代作為左腳舞傳承人,踐行著自己的使命,把左腳舞文化傳遞給身邊的人。“我要把我會的,把我父親和我母親傳給我的這些技藝傳承下去,不能讓左腳舞在我這一代失傳,我要把左腳舞的根留住。”

普清榮的下一步打算是讓左腳舞走進校園,“傳承必須從娃娃抓起,我會在業餘時候進入學校,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逐班逐級挑選出一些比較喜愛左腳舞的孩子,把我自己的技藝認認真真、完整的傳承給他們,把我們左腳舞的根留下來。老祖宗傳給我們,我也要把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這就是我的責任。”文丨李銀娟 圖丨普清榮(來源:楚雄微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