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西清徐晉韻國家級非遺磚雕請欣賞


山西清徐磚雕歷史悠久,載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化傳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時代烙印。在清徐境內都溝新石器遺址、馬峪谷文化遺址中,相繼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經專家鑑定,這些陶器概屬仰韶文化,說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經掌握製陶燒磚技藝。

磚雕在民居中的大量運用又與晉商的崛起密切相關。經濟富裕後的晉商競相顯貴誇富,興起講究建房規模和雕刻裝飾,使得原來只用在宮廷、廟宇等建築之上的磚雕進入民居

磚雕裝飾大都採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借代、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傳達吉祥寓意,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富裕美滿生活的嚮往、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追求。

在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的建築中均有精美的磚雕製品。特別是在明後期至清前期的兩百餘年中,境內各村各社建造壇廟寺觀蔚然成風,“一顆印”式的“四合院”林立,一條條用磚瓦建築的大街不斷出現,脊領、影壁、花牆、墀頭、門樓等磚雕工藝品的市場需求量特大。這就客觀地促進了山西民居磚雕的發展。 [

作為民居建築的重要裝飾藝術,由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藝術手法熔鑄而成的磚雕,清新質樸而又巧奪天工。磚雕對整座建築起著點題作用,不僅突顯著戶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也載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化傳承,留下了時代深深的烙印。


民居磚雕的裝飾紋樣大致為:人物神祇、祥禽瑞獸、花草山水、器物、錦紋鶴字符等等。裝飾主題可概括為祈福納吉、倫理教化、驅邪禳災三類。磚雕裝飾採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例如:借桃代壽、借牡丹代富貴、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隱喻孝、以“暗八仙”隱喻祝壽;以梅、蘭、竹、菊比擬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擬品德清廉;以蝙蝠諧音“富”、鹿諧音“祿”、雞諧音“吉”等等。表達人們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族興旺的企盼

磚雕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經過30多個環節。首先是要燒製出青磚。從原料的選取到出窯,要經過選土、制泥、制模、脫坯、涼坯、入窯、看火、上水、出窯九道工序,燒製磚的窯體積非常小,據說是為了“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貨”。燒磚時一般不用“大火”,初點窯用的是“小火”行話稱其為“熱窯”。熱窯一天後才轉為“中火”,一般燒一窯磚的時間是三天三夜

民居磚雕一般製作程序是先用磚蘸水磨平,接著進行“打稿”,“打 稿”包括畫稿與落稿兩道工序,傳統畫稿一般是請當地名畫家、名書家前來打樣。落稿是將畫稿複印在磚面上


用裝著黑色畫粉的“粉包”順著針孔輕輕拍壓畫稿。在雕刻時先將磚塊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後進行“打坯”與“出細”。打坯就是用刀、鑿在磚上刻畫出畫面構圖、景物輪廓、層次,確定景物具體部位,區分前、中、遠三層景緻,這道工序需要有經驗的大師傅來完成

非常講究“刀路”、“刀法”的技巧。這中間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鏨子將圖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並將底部剖平,以顯示出圖案的大抵形狀;二是要“鑣”,即對圖案的深淺層次、遮擋關係進行大略表現。最後的修飾是對細部進行進一步加工,對粗糙不光潔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磚面遺留的沙眼,用磚灰調適量豬血填補。

封建社會的磚雕製作藝人沒有任何社會地位,歷史文獻也沒有將他們載入史冊,他們精心製作的作品也不會標出個人字號,因此手工製作技藝傳承人名單及其師承譜系難以整理。


21世紀初,根據實有條件和材料,大致整理出部分傳承人的師承譜系。第一代傳承人:韓狗娃,1901年生;韓玉朋,1911年生;爛紅眼,1905年生;李奪魁,1908年生;王二牛,1910年生;李鼠兒,1908年生。第二代傳承人:趙長大,1933年生。第三代傳承人:楊宗新,1947年生;韓永勝,1967年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