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村到國家級鄉村旅遊典範 重渡溝是吃出來還是睡出來的


無煙雨,不秋天。難道是誰竊知了我心心念念那綿綿的天青色,這次的洛陽欒川重渡溝之行讓我欣喜地遇見了一家叫做“煙雨雲舍”的民宿,讓我認識了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

其實對於重渡溝這個藏在伏牛山中的小山村我並不陌生,幾乎每年我都要來這裡小憩幾日。重渡溝早在九十年代就開始發展鄉村旅遊,很早就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了。

從一個貧困村到國家級鄉村旅遊典範,重渡溝是靠旅遊跳出“窮坑”的成功典型。前些年村裡幾乎家家戶戶經營“農家樂”賓館,近年來又緊跟旅遊市場的需求而升級換代,一家家精品民宿脫穎而出。

今年6月我曾專門到重渡溝參觀過好幾家精品民宿,風吹過、隨心堂、悅裡、鄰家小築、花宿等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精品民宿,一家比一家文藝,著實讓我吃驚不小。

這次來更讓我眼前一亮,沒想到僅僅時隔幾個月,重渡溝又出現了好多家精品民宿,真有些像雨後春筍一般,“煙雨雲舍”就是其中的一家。

這是一家外觀看上去似乎普普通通的民宿,樓房外立面沒有太多花花哨哨的裝飾,但卻透著一份簡簡單單、大大方方的感覺,這樣的建築風格,在豫西山村裡,實屬難得。

或許正是這份簡潔為我添了好感,再抬頭看到外牆上高高懸掛著“煙雨雲舍”,頗有故事感的名號,更合我意。

穿過開放式的院落,正對著就是這家民宿的大堂,兩層的挑高,原木的擺設,通透豁達,寬敞明亮,特別是用多肉植物和書刊組成的博物隔斷,我怎麼有一種回到家裡的恍惚。

民宿的老闆娘熱情地迎上來打著招呼,這位女主人一看就是個實實在在的山裡人,她人算不上漂亮,但讓人覺得親切可信,我便對同行的朋友說:“咱們今晚就住這家吧!”。

我選了三樓靠近天台的房間,陽光透過露臺的落地門窗灑滿整個房間的每個角落,除了寬敞的洗浴間外,臥室的露臺旁還有一個貼心的浴缸。

午後的陽光依然溫暖,放下行李我和朋友便到樓下的院落裡喝茶聊天,老闆娘又過來詢問我們晚上想吃的什麼,我笑著說說:“玉米糝、烙油饃有沒有呀?”

老闆娘也笑了:“哈哈,這是俺們重渡溝最地道的家常飯,必須有!”。就這樣我和她一來二回地聊了起來,她告訴我她叫鄭芳芳,“煙雨雲舍”是她和老公倆人今年貸款200 萬剛建起了的。

聽她說,這裡原本就是她們家的院子,之前一直在經營農家賓館,但是這兩年鄉村旅遊日新月異,農家賓館的條件顯然有些落後了;看到村裡許多人家紛紛改造老房做民宿,生意不錯,村裡也很支持,她們也決定試試。

當我誇她有膽識時,她說其實壓力挺大的,“煙雨雲舍”從建築風格到房屋裝修,她和老公反覆商議,認為要做就要做好,他們專門請了有關專家幫助設計方案,但實施起來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

我向她提出了一些設施上還待改進的建議,我說:“房間裡陽光這麼好,如果有個可以閱讀或品茶的臺子,我住下就不想走了“,“那我現在就讓我老公把樓下的一個茶臺給你搬上去!“。

山裡人就是這麼實在,就像這裡充滿負氧離子的空氣,它的澄淨容不得我有半點做作。一杯茶,一本書,使我可以輕鬆地舒展思緒,欲賦詩文語還休。

“三姐姐,晚上到底想吃什麼?”,是呀,重渡溝美食太多,竹林水街上的風味餐飲鱗次櫛比,讓人眼花繚亂,最吸引人的招牌莫過於“今晚吃雞”了。

我到美食街上轉了一圈,喜歡安靜的我,還是決定回“煙雨雲舍“吃晚飯,不過雞還是要吃的,重渡溝家家戶戶都會做熬炒柴雞,那香濃的味道大老遠就能聞到。

因為不愛吃辣,清燉柴雞更合我的口味,原汁原味的鮮美雞湯,我喝了一碗又一碗,欲罷不能。

另外,欒川的石磨豆腐也不能不嘗,村裡人用山泉水泡豆和酸漿點滷,造就了欒川豆腐與眾不同的獨特風味。

太陽快落山了,我站在陽臺上放眼望去,晚霞將小山村的天空映出片片金黃,好期待明天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