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這道題難嗎?為何一個班84%的學生都錯了呢?

剛剛結束了期中考試,四年級的語文試卷已經批閱完成。翻看四年級的語文試卷,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到有一道題學生失分嚴重。這道題是這樣的:

從女兒的哪些動作可以看出對父親的愛,用橫線畫出來。

這個題是第四大題的第二個閱讀題《成全善良》的第七個小題。四年級一個班有46人,其中在這個題失分的有39人,比例高達84%。這是為什麼呢?

這道題難嗎?為何一個班84%的學生都錯了呢?

我首先說一下失分的問題。這道題失分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完全沒注意到這個題,也就是純粹沒有做,人數是15人,佔全班的32%;另一個失分原因是這道題做了,但是答案是錯的,人數是24人,佔全班比例為52%。

分析失分的原因:

一、 學生們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個題呢?

《成全善良》這個閱讀題,本次考試一共有八個小題,題量稍微大些,而且字很小,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再仔細看這些小題,都佔據一定的卷面空間,而第五小題和第七小題比較類似:

5. 文中那句話可以表現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橫線畫出來。

7.從女兒的哪些動作可以看出對父親的愛,用橫線畫出來。

這兩道題不僅內容相似,而且做題的要求也一樣,都是用橫線畫出來。它們擠在這些題目當中,幾乎不佔什麼空間。

學生可能是因為題目密集和做題方式一樣,導致考試緊張狀態下對題目的錯誤判斷。

這道題難嗎?為何一個班84%的學生都錯了呢?

二、 學生們做了這道題,但是還是失分了

這個失分問題很需要考量一下,因為大多數學生在這個題上所犯的錯誤不知該是原諒還是懲罰?!這些失分的學生可以說幾乎找到了答案,他們都找到了下面這句話,在這句話下面畫了橫線:

那個女兒為了不讓人群碰撞到父親,一手在前面擋著人群,一手攙著父親的胳膊上車。

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個題目要求:

從女兒的哪些動作可以看出對父親的愛,用橫線畫出來

這句話要求畫的是句子還是詞語?我們分析的一致結果是劃詞語,比如:擋著人群、纏著父親的胳膊,或者是擋著、攙著。

學生這樣失分讓人感到可惜,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學提了一個醒:面對小學生授課,一定要細緻,那些不該省的步驟不要省略,那些需要寫的字詞一定要做好示範。

這道題難嗎?為何一個班84%的學生都錯了呢?

同時這些現象也告訴我們,出一份試卷一定要慎重,在出題的時候心中要裝有學生,比如這道題,第七小題完全可以和第五小題挨在一起,甚至可以放在第五小題之前(因為第七小題答案在第五小題答案前面),兩題中間不要夾雜第六題,第六題可以放在第七題下面。這樣是不是可以減少學生的丟失率?


但是我們又在網上查閱了一下這個閱讀題的答案,答案是畫整個句子,大家覺得應該是什麼?

歡迎大家在下面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