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頂級機密:蘇聯特工如何竊取有關原子彈製作方法的?

之前我講到“米哈依爾”、“馬克”和其他幾位蘇聯情報官員,在美國成功操作了許多年,神不知鬼不覺地挖走了不計其數的高價值情報。那麼,美國到底有多少絕密情報被蘇聯特工挖走?這個真的沒辦法查明;畢竟這些職業間諜全都守口如瓶,即便被捕,也是寧死不招。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有充分的邏輯來這樣推測:蘇聯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幾乎與美帝平起平坐的核大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將活人送上太空的高科技國家,成為當時全世界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原因何在?除了本國科學家竭盡全力之外,情報人員的特殊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在所有的情報當中,涉及原子彈的情報無疑是最具頂級重要性的。因此,本集的故事講述的就是蘇聯特工如何竊取有關原子彈製作方法的頂級機密。

這個故事得從愛因斯坦講起,當年他為了躲避納粹德國的迫害,從歐洲流亡到美國,並立即向美國政府提出一項建議:儘快啟動原子彈的研發與製造。當時的納粹德國已經在原子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並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如果美國不能先於德國造出原子彈,或許很難打贏那場世界大戰。對於愛因斯坦的建議,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極為重視,連夜召開秘密會議,擬定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這個計劃理所當然地被列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機密。先後有10萬多人參與了這個享有最高優先權的計劃,但其中只有12個人知道這項計劃的最終結果是原子彈,其他十萬多人都只知道各自承擔的一個小零件,但都不知道最終是要用在什麼產品上的。

頂級機密:蘇聯特工如何竊取有關原子彈製作方法的?

這顆原子彈,後來被命名為“小男孩”。

在新墨西哥州一片人跡罕至的沙漠裡,有一處秘密基地,那是原子彈的總成基地,而遍佈全國的許多其它基地僅僅是研究和製造其中的某些零部件的。每天每夜,來自全美國甚至大西洋彼岸的各種零部件源源不斷地運到這裡,接受測試與裝配合成。基地內有一名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寫信給他的女友,聲稱這一段時間他要執行一項秘密任務,暫時不能和她在一起。女友接到來信,酸溜溜地想道:哄鬼呢!肯定是跟那個小賤人在一起!

她仔細研究了信封上的郵戳和郵政編碼,確定是新墨西哥州的中部。於是她便朝著那個方向,沿途詢問,一路尋找。經過半個多月的摸索,她終於在沙漠深處找到了男友所在的基地,並順利地與他會合。過了一段時間,她又想起了體弱多病的母親,希望回家去照顧她。但是,相見時難別更難!基地有個保密規定:除了極少數專家教授和少數高級工程師外,凡是進了基地的人員,都不能隨意出去。儘管女友不懂得什麼原子彈,但她如果將基地裡的詳細情況說出去,還是有可能會被內行人士猜到的。結果,女友在基地內一呆就是幾年,直到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並導致戰爭結束。此時她母親已經死了。

如此嚴格的保密制度,並不能讓敵方間諜放棄努力。雖然蘇聯在二戰時期是美國的盟友,但在情報領域,美蘇仍然是敵對的雙方。之前我說過美國總統在接到愛因斯坦的建議之後,緊急召開原子彈項目專題會議並制訂了“曼哈頓計劃”。這個計劃被列為國家頂級機密。然而,當天晚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還不知道這個計劃,但是蘇聯就已經知道了;以至於在若干年後的波茨坦會議上,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順便”向斯大林提及:美國剛剛研製出了威力無比的“新型炸彈”,心想後者聽了可能會非常吃驚,卻不曾想斯大林面無表情,沒有顯露出絲毫的驚訝,甚至也沒有提出任何問題。怎麼會有問題呢?蘇聯人知道的比美國人還要多!

頂級機密:蘇聯特工如何竊取有關原子彈製作方法的?

斯大林沒有任何表示

儘管美國在1945年造出了三顆原子彈(第一顆用於爆炸數據測試,第二顆和第三顆分別投放於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上空),儘管美國估計蘇聯最快也要在十年之後、即1955年之後,才能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畢竟要造出這玩意兒,還有太多的秘訣需要掌握;然而,蘇聯卻成功地將這一預估週期縮短了一大半,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在1949年8月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蘇聯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造出原子彈,首先應該歸功於蘇聯科學家的創造性與竭盡全力,但是也離不開蘇聯情報人員的艱苦努力,將美國的成功經驗應用於自己的研發過程,從而避免了許多原本難以避免的挫折和彎路,大大縮短了研發週期。

在蘇聯的眾多情報人員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則非盧森堡夫婦莫屬。是的,“盧森堡”,與歐洲的某個小國同名,但這純屬巧合,兩者並無任何直接關係。我當時年紀尚小,誤以為這個世界聞名的名字屬於一位來自盧森堡的科學家,長大後才知道,他原來是一位名叫盧森堡的蘇聯特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敵後從事危險的情報工作,並不是為了金錢和物質利益,而是出於崇高的政治信念,為了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為了高尚的事業和人類的未來。

由於“盧森堡案”牽扯到很多人,因此我將不得不再陸續介紹其中的幾位(不是全部),包括盧森堡的小舅子。

盧森堡1918年出生於紐約,父母都是俄羅斯移民。他有一個弟弟和三個妹妹。當時是沒有計劃生育的。

盧夫人也出生於紐約,比他大三歲。由於他們是同一所學校的校友,因此從小就認識,可以算是青梅竹馬。她父親也是俄羅斯移民,但母親來自奧地利,是二婚。她的弟弟們包括大衛和伯納德,另外還有一個是同父異母的。這些頑皮喧鬧的孩子們在父母親房間的樓上另住一個房間,以免把父母吵死了。

盧森堡追求盧夫人的時候,遭到她父母的反對,因此他總是繞開她父母,悄悄來到樓上的房間。那個房間裡面到處都散放著共產主義宣傳手冊和《每日工人報》。如此薰陶之下,他們倆大約在15至20歲期間就已經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由於經常參加黨的活動,盧森堡後來於1945年被美國政府解僱,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以維修機械電器為生。

大衛起初對姐姐的追求者沒有好感,經常給他們倆的約會設置障礙。後來,盧森堡得知大衛對化學很著迷,便買了一整套化學試驗的器具和試劑送給他。不久兩人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姐姐和盧森堡的影響下,大衛也逐漸信仰共產主義。但他沒有入黨,原因是當時南斯拉夫的鐵托元帥被逐出共產國際,此事令他對“蘇聯老大哥”產生失望與懷疑。後來,當他被逮捕時,他承認自己“有罪”,結果因此被另案處理,僅判了十年監禁。而盧森堡夫婦則始終堅稱自己無罪,並稱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是正義的。

大衛在大學畢業之後,於1943年加入了美國陸軍,次年被調往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參與“曼哈頓計劃”。當時,他和參與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一樣,並不知道這是一個關於原子彈的計劃,儘管培訓官一再反覆強調這是一個絕密的計劃,但是具體內容,或許連培訓官本人都不知道。半個月之後,培訓官最後一次告誡他,這是一個絕對不能洩露的絕密計劃;然後他便被派到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軍事基地。此時,雖然他內心充滿好奇,但還是不知道這是一個製造原子彈的巨大工程。畢竟,跟基地內的絕大多數人一樣,他只是負責製作一個小零件或者小部件;至於這個部件將要用在一臺什麼機器上,他無從知曉,也不能過問。他在基地內曾經看到過並認出了幾位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可非常蹊蹺的是:他們在基地內部都不使用真名,而是使用了化名。

1944年11月29日,大衛的妻子露絲來到基地探親。她告訴大衛:盧森堡夫婦幾天前曾請她吃飯,席間說起他們自己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參加共產黨的活動,也沒有再買《每日工人報》,因為他們的理想並不是僅僅當一名普通的黨員,而是要將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為蘇聯提供情報的工作上。他們還向露絲透露了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大衛正在從事的工作是研製原子彈!他們希望大衛能夠提供有關原子彈的情報。露絲回應稱,她不喜歡這麼做,也不想叫大衛這麼做。盧森堡評論道:你不想做是你個人的事兒,至少也應該讓大衛知道;至於他做不做,那是他的事情。盧森堡還特別指出:蘇聯是反法西斯戰爭的盟友,所以應該讓他們知道有關原子彈的情報。結果露絲告訴了大衛,後者起初也不想做,猶豫了一個晚上;但是第二天,他又同意提供一些情報。於是,他將自己所知的情況告訴給了露絲。

1945年1月,大衛來到紐約休假。兩天以後,盧森堡來到大衛的公寓,索要關於原子彈的情報。他要求大衛寫出來,以便第二天來取。當天夜裡,大衛便將自己所知的情況詳細寫了下來,並且提供了一份基地內部科學家的名單,以及一份可能願意提供情報的人員名單。

最後,這個案件還需要一位中間人物,負責傳遞情報。蘇聯的使館人員不可能直接出面接收情報,因為那樣就太顯眼、太容易暴露了。在這中間,需要有一個專門傳遞情報的“信使”。由於這個中間人的被捕,最終使得盧森堡不幸暴露。這個人就是:哈里。

頂級機密:蘇聯特工如何竊取有關原子彈製作方法的?

哈里出生於費城一個貧窮的俄羅斯猶太裔家庭,年輕時在一家糖廠擔任化學實驗助理,後來因為經濟蕭條而失去工作。美國共產黨幫他找到新的工作,並招募他加入情報工作組。作為一名“信使”,他主要負責傳遞情報。原本他是不能直接聯繫到盧森堡情報組的,因為他們不屬於同一個情報組。按照當時的情報工作原則,不同情報組的人員絕對不可以相互認識。遵循這個原則,如果一個情報組被破獲,其他情報組也不會受到絲毫影響,能夠繼續工作。或許是因為當時蘇聯人獲取情報的心情過於迫切吧,他的上級疏忽了這一點。當他被臨時指派去與盧森堡情報組取得聯繫時,他曾經提出反對意見,明確指出這是違反情報工作原則的。但是他的上級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最終他也只能執行命令。

介紹完本案的基本人物之後,我還需要滿足一下讀者的好奇心:這樁歷史上最頂級的洩密案,最終又是如何破解的呢?說起來還是相當複雜。突破口不在美國,而在英國;最先被捕的既不是美國人,也不是英國人,而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名字叫做克勞斯。他是在希特勒製造國會縱火案之後逃到英國去避難的德國學者;二戰中期,他參加了英國的核武器研發工作,同時向蘇聯傳遞有關核武器的情報。二戰後期,他也參加了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其中第一顆投在日本的原子彈裡面就有不少設計與計算方程式都是出於克勞斯之手。二戰結束之後,他回到英國擔任原子能研究機構的領軍人物,致力於核能開發工作,同時還在繼續向蘇聯提供情報,不料卻因一個意外的轉折而被軍情五處破獲。

軍情五處?是的,俺沒說錯,就是軍情五處,不是軍情六處,因為後者只是一幫成天炫耀的華而不實的傢伙。

克勞斯領導的機構、所從事的研究,無疑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神秘的;這樣一個核心機密機構,由一位非英籍人士把持,若是洩露機密,後果將非常嚴重,因此軍情五處一直在悄悄對他進行背景調查,包括他在二戰之前所參加的共產黨活動,結果都一無所獲,沒有發現他曾經從事過任何可能損害英國及其盟國利益的事情。直到1949年,陷於困境的秘密調查才出現了轉機:軍情五處的密碼破譯人員成功破解了蘇聯曾經發出和收到的加密電碼,其中有大量的密電涉及到英國的核武器以及美國的“曼哈頓計劃”。通過對大量電文的仔細研究,字裡行間逐漸浮現出洩密者的特徵:他既參加過英國的核計劃,也參加過美國的核工程,但他既不是出生於英國的人,也不是出生於美國的人,而這樣的人在當時只有兩個。再通過對其它細節的反覆研究,最終懷疑的焦點全部都集中到克勞斯一人身上。

克勞斯暴露之後,供出了他在美國研究原子彈期間的“信使”哈里。儘管他不知道哈里的真實姓名與住所等詳細資料,但是,美國特工也還是能夠根據克勞斯詳細提供的外貌口音等特徵找到了哈里,再通過哈里的供述而找到大衛。儘管盧森堡提前得到警報而隱蔽起來,但最終還是由於美國共產黨內部的叛徒出賣而被捕。

盧森堡夫婦被捕後,始終否認自己有罪,堅貞不屈,但仍然被判處死刑。在其後的兩年多時間內,蘇聯在全球發起了營救盧森堡的輿論宣傳與簽名請願活動,世界各大主要城市都發生了遊行示威。但是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殺意已決,不為所動,始終維持原判。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1953年6月19日,盧森堡夫婦分別面帶微笑,從容坐上了電椅。他們至死都堅信自己是為了全人類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而獻身。

本文選自 王鷺 發表在 豆瓣閱讀 上的歷史紀實短篇《頂級機密》,點擊 瞭解更多 閱讀該作者所寫的,中國商人因盜取美國的玉米種籽而被判刑的故事

《玉米地裡的人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