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宜昌幫——宜昌桃花嶺的來歷

(採錄地點:宜昌市東山坡)

講述者:張建詳,70歲,男,漢族,退休幹部 採集者:肖覺

採錄時間:1989年夏

清代末年,宜昌開闢成商埠以後,有英、美、法、日、意、德六國的商人來到這裡經商做買賣。大大小小的詳行,一下子開了好幾十家。這些外國商人紛紛在大南門外城郊買地造房,形成一條條洋街。到了民國初年,河邊的地皮都讓他們佔光了。於是,他們又看中了桃花嶺這個小山坡,由英國人出錢買下了這塊地方,在坡上修建了領事館、辦公樓、教會學堂。外國人嫌山坡單調,又僱用一些中國人來幫他們種樹。這樣過了幾年,這座山坡雖然綠樹成蔭,但所有的樹木中卻沒有一棵果樹。

民國十年以後,宜昌出了一個名叫周楚江的人。他原籍浙江,父親是洋行的買辦,周楚江隨父親來到宜昌,大學畢業後,娶了宜昌老教育家王步點的女兒做妻子,自己也在家外商輪船公司裡當職員。但是,他在大學裡學的是農業。於是,他買下桃花嶺西邊的一片荒坡,利用空閒時間,領著家人把那裡開闢成一座果園。他從浙江原籍引進奉化水蜜桃良種二千株,培植出桃林一片。

三四年後,桃林開花結果,每年僱工摘下應市,年成好可以達到一百擔以上。由於桃子大而甜,比本地土產品種優良,在市場上很受顧客的歡迎。周楚江的岳父王步點也很喜歡這個地方。每逢桃花盛開,他就邀集本市的文人墨客,來此雅集,吟詩作賦,好不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