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編號

SD001

馬陵古道

馬陵古道位於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境內的馬陵山區,為戰國時期孫龐馬陵之戰的古戰場,更是龐涓的殞命之地。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人文歷史

據《戰國策》魏策載“伐齊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過外黃,伐齊並莒”,說明是魏國發動的一次伐齊戰爭,同時走的也是這條道。

在馬陵古道旁出土的戰國時期兵器有銅戈、銅矛、銅劍、銅簇等,特別是1987年山外巖村出土的一件帶銘文的銅戈《邵氏佐》戈,更加證明魏國軍隊曾在郯城馬陵山打過仗,否則魏國的兵器不會遺失在馬陵古道旁。

齊魏馬陵之戰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韓國,韓國求助於齊國。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

孔子登高望海

據傳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出訪郯國時,曾與郯國國君郯子到此登樓望海,觀看日出,後以此處稱為孔望山望海樓,並載入史志。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乾隆皇帝下江南兩次駐足紅花古埠

紅花埠立村於晉朝。《乾隆·郯城縣誌》記載:“紅花埠,縣南四十里。《寰宇記》,梁天監二年僮縣(今江蘇省沭陽縣)人張高等鑿渠引水,溉田二百餘頃,俗稱紅花水埠得名以此”。據此,該村建於南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時稱紅花水埠,後簡化為紅花埠。

悠悠沭河水,默默稻花香。在山東省最南端的郯城縣有一個南北通衢的古水埠口---紅花埠村,因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度在這裡的岸邊樓臺上居住,於是近代村邊衍生出一個叫“樓下”的村落,村頭至今留有一處名叫萬花臺(山)的高大土丘,據說是清廷10萬官兵一人一把土,一日一夜堆積而成。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孫二孃黑店名流千古

在郯城縣紅花鎮山外巖村望海樓東南方向有一座方圓30餘畝的黃土高坡,那就是水滸人物孫二孃坐山招夫“十字坡”開黑店的地方。當地人再次追憶起一段流傳久遠的古老傳水滸傳中所述十字坡可是孟州道上的,馬陵山十字坡到底孰真孰假?據孫塘村健在的老人們對孫二孃馬陵山十字坡開店的事深信不疑,“俺們小的時候,村裡老人經常講孫二孃開店的事,村上大人小孩都會說‘大樹下面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丟了去填河!’前幾年村裡還在十字坡下的北溝底挖出過孫二孃開店用的陶瓷沙,浮想孫二孃與武松的打打殺殺,弔古懷今之感不禁讓人油然而生。

馬陵山十字坡坐北向南,坡上亂石叢生,坡前澗深潭幽,至今山坡的一塊巨大巖體上還能看到四個茶亭柱腳的坑痕,這就是傳說中孫二孃賣茶的涼亭,亭腳下孫二孃取水煮飯的牛眼,只惜近年建壩存水,被埋與水庫之下了。

特色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望海樓風景區

景區距郯城縣城東南16公里,全區南北長2公里,總面積有800餘畝。主要景點有(建設中):望海樓孔子登臨處、由吾修仙洞、紅石書海、奶奶廟、由吾古井、良泉澗、古廟會、古戲臺、未了亭、龍尾小峽谷、孫臏棄灶處、大佛頭、紅花草原、荷花溝、果樹坡、冰天雪地大瀑布、紅石象形谷、百樂谷、龍尾谷、醉仙瀑、一線天、安國洞、滑雪場、愚公湖、民俗館,魯南雪鄉農家樂、萬畝玫瑰園等,現在將按照景區總體規劃進行整體開發。

望海樓孔子登臨處

郯城山外巖村東1公里的山巔上,突起一峰,巨石錯疊,形如石樓,即是望海樓。孔子周遊列國,至郯拜師郯子時,曾登石樓望海,故稱望海樓。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奶奶廟

在望海樓東南30米處有一塊較平坦的高臺地,原有一座廟宇,稱“大奶奶廟”,每年在陰曆3月15日和4月初8日10月20日三次逢廟會,南起望海樓,北至黑龍潭,約有2.5公里,四面八方的商家遊客近四五萬人云集於此,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望海樓紅石海

望海樓紅石海,是中國紅石出露最大的地方,紅石層層疊疊,霞光映在紅石的上面,如同紅色的海洋,分外迷人,凸石為不規則圓形,具有象形特徵,在國內實屬罕見,是國家地質公園候選點,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一步跨億年體驗景觀。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馬陵山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馬陵山,古人也稱為孔望山、陵山、馬嶺山,地處魯南蘇北,北起沂源縣,經郯城縣,南止於駱馬湖邊,整個山體連綿起伏,長達百餘公里,馬陵山總的地勢北高南低,主要隆突的山體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84.2米,古代號稱“八百里馬陵”。郯城縣境內的馬陵山縱穿郯城全境,長約50公里。

雙旱船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雙旱船起源於宋代,相傳是古代沭河商埠———郯城縣紅花埠村漁節慶時,把各種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進行誇張處理,形成的一種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表演藝術。旱船船體大多用竹、木、秫秸扎制而成,外罩綵綢,船中空。表演以兩船組合,互動遊戲為主,每船各有兩名女子“乘舟”對歌唱舞,一名男子執篙“撐船”表演,每逢節慶日子,旱船、高翹、獅子、鑼鼓等混合編隊,同時演出,營造出濃濃節日氣氛。

特色美食

郯城吊爐烤牌

吊爐烤牌,因製作時用吊爐烘烤,故而得名。它兩面焦黃, 正面撒滿芝麻,香味四溢,酥脆可口,配其油鹽、花椒、蔥花等 佐料,香脆可口,令人不需吃任何菜餚,亦能飽腹,且食而不厭。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糝,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雞肉(或牛、羊肉)和麥 米、麵粉、輔以蔥、姜、鹽、醬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藝精細複雜,是山東臨沂一帶的一種傳統名吃。 它的歷史悠久,《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糝” 的記載。《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 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裡所說的“糝”, 頗類今糝。

鹽豆子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鹽豆,俗稱“老鹽豆”,又叫“臭鹽豆”,現在在超市有售,美其名曰“梅花豆”,是魯南地區每家每戶,在冬閒時,用自家地裡收穫的黃豆,醃製出辣嫩可口的小菜。"聞著臭,吃著香,一頓不吃饞的慌。"這是當地人們對鹽豆的讚譽。

油茶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油茶是臨沂人民的傳統小吃,尤以郯城馬頭人對其特別鍾愛。 宋朝末年油茶從西部回族傳到沂州之地,為半流汁食品,宜早食。 馬頭供銷食品廠生產的油茶質量上乘,暢銷國內外。製法:麵粉 炒熟呈淺黃色,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炒酥碾碎,蔥姜 切絲用花生油炸酥;炒麵加蔥薑絲、花生油、香油搓勻再下其它 各料拌勻即成。食法:油茶放碗,加入白糖,沸水衝拌成稠粥狀 即成。特點:質地鬆散、不幹不燥、色澤淡黃、香甜可口。

古道大字典SD001-齊魏硝煙已逝,馬陵古道依然

古道網

古道網,是以“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為依託的垂直資訊類門戶網站。古道網號召並組織古道相關的政府、學術機構、愛好者共同發現、修繕、保護古道;幫助並引導人們真實瞭解古道歷史,傳播古道文化;同時古道網整合古道相關的商業、旅遊、文化、戶外活動資源,尋找古道與現代社會的共融點,通過別具一格的古道遊、戶外賽事等形式。

古道大字典

古道大字典是古道網依建立的古道資料庫。其中收集整合了所有現存古道資料及信息,提供用戶精確精準的古道歷史人文資料。旨在保護已經或正在消失的古道,發揚古道文化。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ARPPDA)專注於古道內容的深度考察及歸類整理,形成系統性的古道大詞典、古道大地圖,收集古道歷史文物,建立古道博物館,以供研究查閱及展示古道歷史風貌。提供主題性古道文化研究與諮詢服務。

古道網

尋找歷史長河中記憶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