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如何看待當今時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你覺得這種關係是否存在病態因素?

1瓢畫葫蘆


我的女兒已經上大學了,在經歷了6+3+3的教育後,作為家長,我有幾句話對大家說:

家長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你教孩子的不僅是學習,更多是生活。穿衣,吃飯,繫鞋帶,拿筷子,與人說話。孩子生本大同,學而有異!

好的老師可遇而不可求。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老師不求多,你的孩子遇到一個就是他的福氣了。現實社會,每個人都朝錢看。老師們也是如此。但如果你孩子的老師能專心教導,認真從教,那他就是個好老師!

孩子的主動學習很重要。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望子成龍嘛。但除了天分,就是後天的努力了。在天分差不多的情況下,能主動學習的孩子會得到更好的回報!當然,天分最重要,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那是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會記得老師的,只要那個老師用心教過他。我的孩子上了大學後,也沒忘了給老師寄去了她學校自己生產的月餅,她覺得老師值得她尊重和感謝。師生之間,是有情義的,哪怕只是教了她一節課,也是她一輩子的老師。


左左2021


作為一名新職教師,我想說幾句我的看法。

在我上學的年代呢,是本世紀的初期,那個時候師生關係是非常嚴格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老師就是威嚴的代表,學生就是必須要聽話的的。

說來大家可能還覺得不太相信,小學的時候,老師打我們是很正常的,我們也是從小被老師打到大的,班裡沒有被打過的學生很少。猶記得當時我們要發數學卷子的時候,數學老師夾著一摞卷子來,坐到講臺下,開始念分。某某某多少分?然後我們就上去,老師就開始揪你耳朵,擰你的臉,拍你的背,指出來你這個題怎麼怎麼回事?那個題怎麼怎麼回事?而下面等著念分數的同學,超級提心吊膽,我們的老師是老教師,很有教學經驗。

而語文老師是新師範畢業的年輕人,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們,文質彬彬的,他生氣的時候只會摔書,那樣我們才會老實一些。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記恨過我們的數學老師,因為在那個年代裡,老師打學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們當時分數考的高高的,老師也不會打我們,但是如果這個心態放到現在,就是非常病態的,因為社會變了。

這個時期老師是堅決不能打孩子的,教學樓裡處處是監控,家長們雖然說,老師們,你們儘管揍,但是誰敢?

師生關係非常的緊張,調皮的男孩子,沒有辦法教訓,他們一個個心比天高,調皮搗蛋,當然,這也符合青春期的正常現象。女教師沒有男教師生來與有的威嚴,倘若你和學生保持一個十分和諧的狀態,對的,學生是非常喜歡你的,但是他也是另一個方面來說,是不可能怕你的,不怕你代表著班級的紀律和一些規章制度上會產生一些問題。


悅子珏


我是60後的人,我的記憶裡教師在我心中的地位崇高而尊敬著。當今有不少人指責老師如何師德差,如何不盡人意,我不認同。在教師的隊伍裡有師德師風差的存在,但畢竟是少數,不能一條竹杆打死一船人。十個手指有長短,只看到短的忽略了長的,不全面。

目前的師生關係、老師與家長關係有點異型,有的是時代和人們的心裡變化造成。有的人家裡錢多了權大了,認為他們的孩子必須享有特權,動不動對老師提出不合適的要求,當不達目的或不如意時就找事上訴或施壓,搞老師教不得管不了,當他們的孩子成績跟不上時再指責老師的水平差。社會的人又喜歡跟風,人云亦云,這樣把教師的人都弄得心寒和無奈。這是不好的現象,只會造成惡性循環。管,易出錯,易招投訴。不管,學生學不上,成績提不起。其實,師者父母心,每個老師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有進步,都能出人頭地,老師即師傅,還帶有個“傅”字呢。

近期因防控病毒的原因學生在家裡上網課,監督人是家長了,家長應該體會到孩子是否認真上課,認真地做作業了。也應該體會到老師的難處了。口頭上的叫喊是否會令孩子貼貼伏伏了?教鞭和戒尺的使用是否必要了?很值大家反思。孩子現在的偷懶是在偷走自己未來的幸福。老師的約束是在維護孩子未來的幸福。家長對孩子的縱容是在毀滅孩子的前程和希望。家長對老師的攻擊和無理的指責是在推毀孩子的前進征途守護神和導航者。

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要三思,要理性地看問題。


易亞尚2775


當今時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大致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也是普遍現象,教師上課不講重點,輕描淡寫,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補課收費上,把教師的職業當成賺錢的工具。號召學生每星期補兩次課,從中獲得學生高額的補課費。然後把上課該講的重點放在補課上講,還振振有詞地說,你看這就是補課的好處。在學校裡對善於問又不補課的學生總是說:這道題就做不起嗎?不但不給學生解答,相反的還打擊學生,使學生以後不懂的也基本不敢問了,對不參加補課的學生顏色看。對參加補課的學生很熱情。試想,這樣的老師能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第二種情況:教師盡到自己的義務,該上課上課,該下課下課,不多講,也不少講,不關心,也不冷淡。

第三種情況:教師為人師表,盡心盡責,以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的職責要求自己,對學生進行德智體三方面培養。這種教師是可敬可尊的。

當然還有其它種情況,我覺得好的應該發揚,孬的應該棄掉,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的優秀人才。

至於是不是病態大家心知肚明。


祖國和人民


社會在發展,以往那種“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封建思想早被破除,師道尊嚴也被掃進了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師生關係。

領導要求老師們把學生和家長看成自己的服務對象,沒有學生要老師幹嗎?所以,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留住學生,哪怕放下自己的尊嚴也要留住學生!學生和家長是顧客,顧客是上帝,尊嚴算什麼?能當錢花?能當飯吃?領導的這番話雖然失之偏頗,但細想也有些道理。

聽領導的話,服從領導安排,因此老師們一個個謹小慎微,不批評學生,不嚴格管理學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樂得大家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唉,總覺得怪怪的。但怪在哪兒呢?又一時說不上來。一位與我關係要好的領導語重心長告訴我:“別拿自己當回事,你以為你是誰?與其蚍蜉撼大樹,不然老老實實做一隻螞蟻,順著大樹往上爬,多好呀!”

時代不同了,各種觀念也要與時俱進,但本質的東西不能變,那就是老師肩負的責任――教書育人的職責。我個人覺得,對學生不能放縱,寬嚴相濟,既嚴格要求又愛護備至,學生錯了就要幫他指出,並且堅決要求改正。我一直認為,學生有時候需要逼他一下。今天逼他一把,明日就可能成就其輝煌。


江山165940261


實話說,現在的師生關係少了師道尊嚴,少了彼此間的愛與敬了。

金錢充斥了社會,充斥了校園。已經沒有免費的補課,沒有真情的教學(不排除部分苦守三尺講臺清名的師者)。

不是政治口號能夠改變得了現狀的,社會普遍浮躁,唯“物”主義大行其道,想讓某個行業成為淨土,是自說自話,掩耳盜鈴的事。


羅襪生塵步微月


如今的教師也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發生了一些變化,雖不能一概而論,但不在少數的教師,尤其是中小學,一些人把課外輔導作為創收入來做。社會上評價,課上少講,課外輔導講課文,收取學生的輔導費,上級雖三令五申禁止課外輔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仍然存在,一些人喪失了為人師表的尊嚴,當然多數還是好的。少數人的行為敗壞了教師與學子的關係,還需要加大力度整頓,純潔這支隊伍。


生如夏花彤翔


總體上來說,師生關係還是正常的。但社會發展,民眾意識形態發生變化。對老師職業的認同感以及教師地位的提升,國家層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這並不意味著民眾會接受。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發展,教師的經濟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同時,有個別學生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下,有恃無恐,傷師事件的發生及處理帶來副面影響。凡此種種,讓師生關係很難再如十幾年前一樣純粹。但個別現象不代表全面。希望師生關係美好而持久。


人生有情不孤單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對我很有幫助的還有一本書,錢穆的《師友雜憶》。

學生變了,時代變了,一些原則沒有變。

獨生子女,網絡化,個性化,需要老師更關心每一個孩子。正像中醫治病救人一般。老師培養學生,應該確立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各種能力,從抓優良習慣做起。

其次,“治未病”,引導家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真要出了問題,其實學校和老師是很難糾正的。

師生關係,其實也是“君子之交”,不能過於密切,也不能“冷冰冰”。大家做好分內事,期待畢業了之後還是“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