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面對列強入侵,中華版圖被瓜分,清朝上億百姓為何多數無動於衷?

曾經英國侵華的士兵在回憶錄中寫到:“在離戰場很近的村莊裡,村民“神情麻木地端著飯碗,吃著米飯……儘管他們看到外國人正在和自己的同胞打仗,卻無動於衷。”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令人唏噓的情況呢?

面對列強入侵,中華版圖被瓜分,清朝上億百姓為何多數無動於衷?

封建社會,其實不管誰是統治者,那就是有一個共通的弊端,皇權的不斷加強,導致人民最終是為了權力的最高擁有者而戰,戰爭是統治者的遊戲,卻是普通民眾的噩夢。但是清朝作為外來者,甚至並沒有把自己和幾億人放在一起。太平天國運動,當曾國藩的湘軍攻下南京城的時候,放任官兵屠殺市民,二十萬人因此而喪命。對普通百姓來說,誰統治都一樣,政權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誰會願意為別人賣命,去維護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政權呢?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一句話“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面對列強的入侵,清朝雖然名義上有上億的百姓,當時這上億的百姓都是華夏子民。所謂清朝的統治者根本就沒有關心過黎民百姓的生活。

面對列強入侵,中華版圖被瓜分,清朝上億百姓為何多數無動於衷?

努爾哈赤就曾在東北大肆屠殺漢人,數量達百萬。隨後,後金軍隊多次入寇山東、河北。僅山東就殺人十三萬。入關奪大明江山之際,乾的頭一樁事也是殺害漢人,江陰、嘉定等地民眾紛紛舉起義旗,但均被清軍屠城,被殺者數十萬人。剃髮令下,各級地方官令剃頭匠挑著剃頭挑子在街上行走,見蓄髮者就剃之。稍有抵擋,殺而懸其頭於擔之竿上示眾。從清朝建立之初的強制剃髮,到官兵的欺壓,使得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逆來順受慣了,主要與自己無關他們不會關心,關心的也只是去圍觀看熱鬧。他們動不動就要下跪,言辭卑恭,對一切都麻木了,也消磨了血性。

面對列強入侵,中華版圖被瓜分,清朝上億百姓為何多數無動於衷?

當英國使團的船經過運河時,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河中。英國人勸說船上的中國人開過去援救,卻也得不到任何響應。各級官吏的盤剝和壓迫,讓百姓缺乏對國家的認同感,大清國是皇帝老子的大清國,底層百姓只求殘喘生存,不願犧牲戰鬥,缺少古代中國那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在民間還一直流動著反清復明的思想潮流,甚至在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就出現很多底層群眾在反滿宣傳下,配合入侵者而阻撓清朝軍隊的事情,愚昧地認為入侵者是反清復明的拯救者。

面對列強入侵,中華版圖被瓜分,清朝上億百姓為何多數無動於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