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操的四个本族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官职怎么排?四人地位和受信任程度谁在前谁在后?

风中有朵雨做的雾状云


这四人在《三国志》中放在同一传记,属同一类型人物。四人的官职对比,由于时代不同,特别到后来曹丕称帝,能升迁的官职更多,有的却在此前阵亡如夏侯渊战死在汉中,对比他们的官职高下有点不公平。只能分不同时期来看。汉朝的武职分为六品,一品有大将军,二品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接下来是四征四镇,再下来是四安四平将军等等。


夏侯渊撑不到曹丕上位,在曹操逝世的前一年死于战阵,曹操取汉中后,急于回师平息朝廷隐忧,没有进一步对益州进行攻击,刘备正在荆州与孙权剑拔弩张,得知曹操已得汉中,急忙赶回,缓过一口气后,对汉中进行攻略,在定军山之战中,老将黄忠乘机阵前斩杀了亲自到营外组织鹿角救火的夏侯渊,其时,夏侯渊先为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再升为征西将军“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这是三品将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夏侯渊的族兄夏侯惇,从曹操起事时便鞍前马后相随,从征四方,在平徐州时,被流矢射瞎左眼。随着多种人才的加入,曹营里面文武双全,逐渐退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深受曹操任重,在曹操生时官至前将军,也是三品将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但对照汉中王刘备的封官可知,这一职位是对应关羽的,武职第一。后来曹丕当上皇帝,就封夏侯惇为大将军,这是军队的最高职务了。


曹仁是曹操的族弟,也是龙从功臣,深受信重,作为自家人,曹操常令他统领大军,参与官渡之战潼关破马超等立有大功,后镇守荆襄,顶住关羽的攻势,封为征南将军,假节,这一职务与夏侯渊并列,位在夏侯渊之前,曹魏建立后封车骑将军,属二品,夏侯惇逝世后代为大将军。曹操另一族弟曹洪,勇悍善战,多次搭救曹操性命,随征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在汉中之战前后,封都护将军,“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从夏侯渊的升迁看,都护将军是在四征将军之下的。曹丕称帝后封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也是二品职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曹操时代还是曹丕时代,武职最高的夏侯惇,次之为曹仁,曹操时第三是夏侯渊,第四是曹洪,曹丕时曹洪升至二品。四人地位最尊崇的是夏侯惇,也受到曹操的极大信任“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曹丕也极推崇尊敬他“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可知无论官职还是信重,第一都是夏侯惇,其次应该是曹仁夏侯渊曹洪。


南方鹏


曹操对这四人的信任本无先后,都是量才使用,四人的地位也大体相当,但是班次总有先后,大约是夏侯惇第一、曹仁第二、夏侯渊第三、曹洪第四,这也只是个大概而已。

一、最初最重视的是夏侯惇,然而夏侯惇却是个常败将军,但曹家给夏侯惇的地位始终在诸将的第一位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最初在曹操帐下的地位大体相当,都是司马或者别部司马之类的,后来升迁为校尉。然而,曹操当了兖州刺史,就让夏侯惇当东郡太守,这个职位正是曹操原来的职位,东郡也是曹操起家之地,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的重视。此后好多年,直到曹丕继位,夏侯惇被拜为大将军,夏侯惇的地位一直在诸将里是第一位的。然而,夏侯惇的军事才能却远远不如曹仁、夏侯渊,每战常败,还被人劫持当过人质。然而,夏侯惇大概在四人中年龄最长、威望颇高,虽打仗一般,一直被曹家抬在诸将第一位。他最后的职位是大将军,按照汉朝武将的官位,已经不可能更高了。

二、曹仁和夏侯渊的地位大体是相当的,然而因为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曹仁在曹丕继位后成为魏国武将的第二位,夏侯惇死后,任大将军、大司马,成为第一人

曹仁、夏侯渊初投曹操时,都被曹操任命为别部司马,这个别部司马是可以单独率领一支军队的,这个留下曹操身边当司马的夏侯惇有些不同。然而稍后,两人的发展殊途而同归。曹仁为曹操率领精锐骑兵,而夏侯渊显然是去当了护军、督军之类的,曹操这也是根据二人的才能,量才使用。由此可见,曹仁作战能力恐怕尤且在夏侯渊之上,而夏侯渊有一定的军事后勤能力。到曹操晚年,曹仁为征南将军,夏侯渊为征西将军,分别各担一方之任,两人的地位完全相同。随着夏侯渊死于定军山,这种比较也就不存在了。到曹丕继位后,曹仁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成为仅次于夏侯惇(大将军)的魏国武将第二人。夏侯惇死后,曹仁任大将军、大司马,成为第一人。

三、曹洪有救曹操的大功,然而与曹丕有些矛盾,但在曹丕继位后仍然当到卫将军,后升迁为骠骑将军,但位置比曹仁稍低

与曹仁、夏侯渊相比,曹洪最突出不是其军事能力,而是其巨大的财力和家族势力。曹操初起时,曹洪就有家兵上千人,到扬州又招募了几千人,他最初的军队几乎不比曹操本人少。但曹洪家富于财,却为人吝啬,因此得罪了曹丕。即便如此,曹丕继位后也任命曹洪为卫将军,后升迁骠骑将军,这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相当,只比大将军略低。

这是四个人的位分,然而若说信任,四个人应该差不多。大概夏侯惇和曹操年龄最接近,因此显得最亲近,其他三人都是曹操的弟弟辈,因此地位总不好超过夏侯惇。大概曹仁立下的军功最多因此后来封爵达到三千多户,在那个年代是最多的。


星火辰


曹操手里虽然有五子良将以及两李,臧霸等一干名将辅佐,但是这些人更像是“大将,上将”之属,“元帅”之职大多还是以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等人担任。比如,曹仁就曾经奉曹操之命都督诸军拒守马超,讨打田银。镇守江陵时,于禁是左将军,假节,也要奉曹仁之命,屯兵樊北《资治通鉴.汉纪六十》。夏侯惇也曾经都督二十六军,屯于居巢,见于本传。曹丕三路伐吴,三个主帅分别为曹真,曹仁,曹休。



所以,宗室的贵重,可见一斑。那么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谁更受信任和重用?各自在政权里的地位,又是如何呢?先说说这四位元勋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这里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配享太庙。曹魏第一次让大臣配享太庙是曹叡的青龙元年(233年),有三人,分别是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第二次配享太庙,是在曹芳的正始四年(249年),这次有20个人之多,其中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也入选了,但是排在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及“四子良将”(除于禁)之后,仅在朱灵,文聘,臧霸等人之前。很明显,论曹魏政权的实际地位,排名应该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渊。而且后两位和前两位差距很大。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夏侯惇和曹仁才是曹操最为信用的宗室,其次是夏侯渊,但是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不幸牺牲,只能靠后了。曹洪虽然是宗室,亲近度和军中资历比不上夏侯惇和曹仁,甚至不及夏侯渊。而且,曹洪因为性格吝啬,得罪了曹丕,惹祸上身,被削官免爵。这种性格可能也得不到曹操的喜爱,哪怕曹操曾经被曹洪救过一命。除此外,曹洪的功劳,征战事迹都不及夏侯惇,曹仁,甚至夏侯渊多。所以,从曹操的信赖重用的角度,排名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

先看夏侯惇,他的本传本就是宗室中排名第一,初从太祖,曹操是常让他为裨将,统领别部的。后来,曹操进入兖州平黄巾,夏侯惇接替了东郡太守之职,这可是曹操目前唯一一块根据地呀。这不就像后来刘备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吗?这就可以看出夏侯惇在曹操心里的地位。而且,夏侯惇不止是军事,也还在施行屯田制,解决军粮问题上,立下不少功劳。所以,夏侯惇不是单纯的将领,平时还治学,不置产业,这样的宗室重将,以身作则,怎么能不受重用呢?



其次就是“军事强人”曹仁了,不是说曹仁军事有多厉害,而是曹仁南征北战的次数,是这四位宗室最多的了。曹操起兵之初,曹仁行“厉锋校尉”,常常领着骑兵作为前锋。此时,夏侯渊还是骑都尉,曹洪则不详。后来,曹仁北平河北,西拒潼关的马超,南守江陵,和周瑜,刘备等交锋,可以说战功累累。虽然在三路伐吴时,曹仁被朱恒打败,但是并没有影响地位。至于夏侯渊,也是到处频繁征战,和曹仁差不多,曹操也很信赖夏侯渊,甚至怕他有失,指出他的缺点,可惜还是牺牲在汉中。所以,和曹洪比,夏侯渊是吃亏的,这四人中,曹洪可是最长寿的。假如夏侯渊多活几年,地位未必在曹洪之下,因为论亲近,夏侯渊在曹操心里应该大于曹洪的。


大飞熊骑士


只从食邑来看看四人地位高低如何?公元207年,曹操已经击败袁氏势力基本上平定和统一了北方,所以曹操对麾下众将来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封赏,宗室这边夏侯惇为高安乡侯(夏侯惇这个爵位很早就有了),食邑2500户;曹洪为国明亭侯,食邑1100户;曹仁封爵都亭侯(食邑多少不清楚,估计不如曹洪的1100户,因为都亭侯比亭侯略低一级),不久升为安平亭侯,在曹操去世前曹仁食邑达到1500户。

三人都封侯了,唯独夏侯渊一人没有封侯!一直到212年他才被封为博昌亭侯,食邑应该是500户,216年曹操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并增封食邑300户,加之前所封共800户。这样一对比,216年的时候差不多十年过去了,夏侯渊的食邑还差夏侯惇曹仁和曹洪不少。

所以从食邑显然是夏侯惇最高、曹仁次之、曹洪第三,夏侯渊只能是居末了。


流云天下


按照曹魏官方定义的功臣体系,排序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渊;(根据明帝和齐王时期几次功臣配享于庙庭的次序)


按照当过的最高官职,排序是夏侯惇(大将军)、曹仁(大将军)、曹洪(骠骑将军)、夏侯渊(征西将军)。


按照封地大小及级别,排序是曹仁(陈侯,三千五百户)、夏侯惇(高安乡侯,两千五百户)、曹洪(乐成侯,一千户,最高都阳侯,二千一百户)、夏侯渊(博昌亭侯,八百户)。


夏侯渊虽然所有排名都是最末,但是吃了早亡和战败的亏。后期曹丕继承王位以及称帝几次加官进爵都没赶上。所以,以此评价几人也不算公平。


如果是按同一时代,曹丕继承王位前,夏侯惇是前将军,为四方将军;曹仁是征南将军,夏侯渊是征西将军,是仅次于四方将军的四征四镇将军;曹洪是都护将军,虽然都护或者护军在当时是较重要的职位,但还是比不上四方、四征四镇这些,所以曹洪官职最低。


此外,从封侯的次序也可以看出几人在曹魏的重要程度,夏侯惇是从征吕布时封侯;曹仁是平袁绍时封侯;曹洪则是争夺荆州时封侯;夏侯渊是定关中时封侯。


总之,曹魏时期,夏侯惇的地位无人可比,堪称曹操麾下第一武将,所受勋爵、官职都是曹魏武将最高的;曹仁和夏侯渊相对差一些,但也是方面大员,一个在汉中防备刘备,一个在襄樊防备关羽。最差的应该是曹洪,由于曹丕不喜欢曹洪,所以曹洪后来的地位实际上可能不如晚辈曹休和曹真,二人最高职位均是大司马,曹休两千五百户,曹真两千九百户。


参考文献:《三国志》明帝纪、三少帝纪、诸夏侯曹传传。


光君历史


都是曹操宗族,不存在哪个信任多少问题 至于地位是靠能力打出来的

从能力而言,夏侯惇和夏侯渊能力较高,次之曹仁,曹洪最次。曹操对他们的使用是有区别的:

夏侯惇是镇守大将,夏侯渊是平叛大将,曹仁是出征为主、治理为辅,曹洪在曹操时期表现还行,不够突出。

对于曹操而言,夏侯惇是曹操南征北战时的后方镇守大将,具有自行处理事务的权力。夏侯惇在曹操刚崛起时,就担任治理只能:

1、曹操还是奋武将军时,就让夏侯惇领东郡太守;

2、曹操攻打陶谦时,就让夏侯惇留守大本营濮阳;

3、曹操从吕布手里夺取衮州后,又让夏侯惇为陈留、济阴太守——夏侯惇亲自作则,率领士卒种田;

4、曹操攻打河北袁绍时,作为河南尹的夏侯惇留守大本营;

5、曹操攻破邺城后,曹操授权夏侯惇自行处理政务:

“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6、建安21年,曹操攻打孙权后,让夏侯惇在居巢都督26军,封为前将军。

夏侯惇在曹操时期,并没有参与什么大战,也没有什么大战功,但夏侯惇最大的战功,就是为曹操提供稳定的后方。

夏侯惇就是曹操的萧何。

对于曹操而言,夏侯渊就是平叛:

1、官渡之战时,夏侯渊就因都督军粮有功而得以让曹操军坚持;

2、和于禁平定昌豨反叛;

3、平定济南、乐安黄巾军;

4、平定庐江叛军雷绪;

5、都督徐晃击败太原叛军商曜;

6、跟随曹操在渭南和韩遂作战;

7、都督朱灵平定隃糜、汧氐叛乱;

8、降伏杨秋;

9、平定中南山刘雄叛乱;击杀马超部下粱兴;

10、在没有请示曹操下,自行率军救援反叛马超而归降的姜叙,收复雍州、凉州。

对于曹操而言,曹仁更多是将军角色:

“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曹操曾经因为曹仁治军严肃,要求一心只想做将军的曹彰以曹仁为榜样:
“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1、曹仁少年好武,为人侠气,曹操还没有崛起,就开始暗中召集人马;

2、曹操击败袁术,曹仁斩杀人数最多;

3、以骑兵击败陶谦将吕由,和曹操合军,击败陶谦,后陆续击败陶谦各地守将;

4、曹操攻打吕布时,曹仁单独攻打并击败吕布将刘何;

5、曹操攻打张绣时,曹仁攻打别的县,在曹操被张绣军追击时,曹仁主动进攻,扭转曹操被动的局势,进而击败张绣;

6、官渡之战时,曹仁击败意图在后方破坏的刘备和袁绍将韩荀,迫使袁绍不再敢分军;

7、壶关之战时,就建议曹操不要全部包围,要让守将有路可以逃跑,不要让守军无路可逃。

8、曹操平定荆州、赤壁之战、因瘟疫北回后,留守江陵的曹仁因为兵少,不得不放弃江陵,退守襄樊;

9、跟随曹操平定关中;

10、关羽反动樊城之战,只有几千人的曹仁面对几万人马的关羽,只能坚守。

曹洪的表现不算太突出,不必多说。


总结:

夏侯惇就是曹操的萧何,专门留守和治理后方;夏侯渊就是曹操的韩信,因为行军速度快速,经常到处为曹操平定各处叛乱;曹仁就是随军大将,专门以骑兵作战,快速打击,让意图攻占曹操后方的刘备没有时间立足,袁绍不敢分军扰乱官渡之战时的曹操后方。

也就是说,如果孙策没有被刺杀而死,又意图袭击许昌,那么历史上将会由曹仁和孙策的对战——丹杨步兵和曹仁骑兵的对决。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曹操以骁骑校尉亡命起兵,有沛国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与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人来助。操大喜,但自身难保,啥官职也给不了。

孟德为东郡太守,朝廷加为镇东将军。参照于禁引数百人来投,命为点军司马,夏侯惇引来的典韦亦命为帐前都尉来看,惇、渊、仁、洪官阶司马起步,校尉封顶。

曹操迁都许昌,携天子以令诸侯。自封大将军、武平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其余诸将皆为校尉、都尉。

濮阳战吕布时,夏侯惇、曹仁留守鄄城等处。是为独立领军之始。

曹袁交恶,曹仁总督大军,屯于官渡。首任战区司令。

官渡战后,曹仁屯樊城。败于刘备、徐庶“八门金锁阵”。

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命夏侯惇为都督,南征刘备。败于诸葛亮之火势。

赤壁战败后,曹操唤曹仁曰:荆州托汝管领;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把;合肥吾令张辽为主将。曹仁自遣曹洪据守彝陵、南郡。仁、惇、辽分任三大战区司令。

真是,战败不可怕,只要跟对人,一样高官得做,大权在握。

战败西凉马超,曹操留夏侯渊屯兵长安,官封征西将军,亦战区司令。

曹操在许都,威势日甚,尊为魏公。会大臣议收吴灭蜀大事。贾诩曰:须召夏侯惇、曹仁二人回,商议此事。惇曰:吴、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汉中张鲁,以得胜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也。操曰:正合吾意。遂兴师西征。惇、仁地位之尊可见一斑。

曹操得汉中,乃留夏侯渊守汉中定军山隘口,留张郃守蒙头岩隘口;留曹仁、张辽屯合肥。仁、渊分任东、西战区司令。又差夏侯惇领兵三万巡警许都,行使中央军司令。

曹洪领兵到汉中,令张郃、夏侯渊各居险要。官居征西将军之上。

丕即王位。升夏侯惇为大将军先殁;曹仁为大司马次殁;曹洪最后殁于骠骑将军任上。尽皆三公也。


雾都湿气


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是能力问题!夏侯惇人品厚重,治国治军治民都是一把好手,所以曹操让他镇守后方,这样有利于稳定大本营;曹仁善专研爱学习,又长期跟随曹操征战,军功高,能打恶仗,用他带兵征战显然比不温不火的夏侯惇合适些;夏侯渊年轻晓勇,曹操经常指出他的一些缺点,让他带兵历练,是想把他做军事上的接班人培养,可惜他太轻率无备,被黄忠偷袭而死;至于曹洪,他脾气暴躁,头脑简单又喜欢打骂士卒,做个将军都略显不足,曹操让他守个坚城潼关,他受不了刺激非要出去打结果丢了城池折损兵马,白送的功劳都给搞砸了,曹操自然不敢再用他,也是为了他好,但还是让他陪着出征,混混军功,做个将军。曹操作为三军统帅,赏罚不公难以服众的。综合分析,我觉得曹操最偏爱的是曹洪。


疯疯819


在这四人中排名应该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其中前两人是一个级别,后两人是一个级别。

夏侯惇是曹操宗亲。曹氏原姓夏侯,后过继给宦官曹氏,才改姓为曹。从这个意义上说夏侯兄弟与曹操关系最近。

夏侯惇是曹操最为相信的武将。曹操出征大多让夏侯惇守家。夏侯惇在曹操在世时统领亲兵相当于禁军坐曹操护卫。而且可以配剑面曹。曹丕即位后封夏侯惇为大将军。这在武将系列里是最高军衔。

曹仁在曹操众多武将中轮军事指挥才能是数一数二,还在夏侯惇之上。长期在外作为统帅,尤其在赤壁之战后坐镇荆州,先后顶住了周瑜和关羽的北伐。当时曹魏三个方向统帅分别是合肥的张辽,荆州的曹仁、汉中的夏侯渊。其中曹仁方向面临的压力最大。但曹仁很好的完成了荆州方向的防御。巧合的是,夏侯惇病亡后,是曹仁接替了夏侯惇的大将军之职。

夏侯渊和曹洪是第二等级,基本与张辽同等。其中夏侯渊在曹操心目中分量更重些。收张鲁取汉中后曹操留下夏侯渊收汉中充分说明了对这个宗室弟兄们重视。但曹操也很清楚夏侯渊的缺点,就是脾气暴躁易冲动。给他派了张颌做副手,但夏侯渊还是因为冲动被蜀汉击败身亡。曹操闻讯大哭,并不顾劝阻领兵报仇,对夏侯渊的感情当与刘备关羽类似。所以说如果夏侯渊不死,日后必能更进一步,估计有可能在曹仁执掌大司马后接过大将军之位。


叶开2000


曹操亲属四大天王的排名,大致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渊的顺序。后期夏侯渊在实权上赶超曹洪。

其中,夏侯惇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其实比较弱,但和曹操关系最好,因此一直是军中二把手、曹操总代表的地位。曹仁军事实力很强,但待遇比夏侯惇差了一个档次,属于方面大员。曹洪地位早期和曹仁相当,但因为实力不如,后来差了些。夏侯渊出道较晚,但军事才能远胜夏侯惇、曹洪,所以后期在实权上赶超了曹洪,逼近曹仁。

比较四个亲属大将的地位,无非看两条线。一是担任职务、爵号的高低,二是死后的待遇。

先看生前的升迁路线。夏侯惇在曹操初起兵的时候就已经是方面大员。曹操东征徐州,夏侯渊、曹洪、曹仁都带着,就是夏侯惇留守后方。(然后被绑肉票了)。曹操定都许城后,夏侯惇是建武将军,河南尹。他是四大天王中第一个当上正牌将军的。

曹仁在曹操刚到兖州打败青州黄巾军时,就已经“行厉锋校尉”,经常担任前锋。到官渡之战时候更是留守后方大战刘备。

曹洪在曹操打败吕布后,先后升迁到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曹操都许后拜为谏议大夫。

而夏侯渊直到官渡之战时候,才“行督军校尉”,和曹仁七八年前的职务差不多,不如曹洪四五年前的职务。确实在四人中开始落后。

到曹操207年完全消灭河北袁氏势力,208年称丞相,打官渡之战,实力地位达到巅峰。这时候,夏侯惇不但是伏波将军,继续担任河南尹,而且“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就是说军政大权双揽。从封爵上,夏侯惇在207年已经封爵2500户,是四大天王中仅有的。

同期,曹仁封都亭侯,又在赤壁之战中留屯江陵;曹洪是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地位上相当,曹仁的实际担子更重。

而夏侯渊这时候担任了他的著名职务“典军校尉”,留下“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佳句。地位还是比前面的三位有很大差距。


赤壁之战后,夏侯惇继续攀登高峰,216年“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219年曹操“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曹操称魏王后,将领们都得到了魏国的官爵,夏侯惇没有,还专门请求封官。而曹操的说法是“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意思是夏侯惇地位太高了,我魏国不该给你封官。后来夏侯惇一再请求,才拜为前将军。

由此可知,夏侯惇在曹操麾下确实是没有之一的绝对二号人物。曹丕继位后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也是独一无二。


曹仁这段时间继续担任独当一面的统帅,先后为安西将军、征南将军等,封安平亭侯。曹丕称王后,拜曹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这个地位仅次于夏侯惇。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三千五百户。也就是说之前220年曹操死前曹仁封爵只有1500户,而夏侯惇在207年就有2500户。可见曹仁弱于夏侯惇,但强于其他将领。


曹洪呢,他资格老,但确实军事才能有限,在赤壁之战后的表现就非常少了。汉中之战时候他名义上担任西线的总指挥,但其实实际掌权的是矮一辈的曹休。曹丕继位后,拜曹洪为卫将军,和曹仁基本平级,排序靠后。再往后因为曹洪得罪曹丕,自然没啥好结果。


而夏侯渊在赤壁之战后非常活跃,尤其在西线多次击败马超,打败其他割据势力,功勋卓著。216年夏侯渊留守汉中,增加三百户,并前八百户,并拜征西将军。这时候,从军职上夏侯渊平级了曹仁,当然因为资历问题,爵位还是差些。但夏侯渊214年就获得假节,这个时间基本和曹仁相当。可惜夏侯渊在四大天王中死得最早,否则等曹丕继位后,以他和曹丕的关系,全面赶超曹洪应该没啥问题的。


由此可知,上述四大天王的资历地位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渊,但后期实权大致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


最后再看看曹魏给曹操配祀的顺序吧。

233年的第一次配祀,一共3个人,分别是夏侯惇、曹仁、程昱。

249年的第二次配祀,一共20个人,分别是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硃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

250年,又将故尚书令荀攸加了上去。

从批次来看,夏侯惇、曹仁明显优于曹洪、夏侯渊。如果要计较具体排位,曹洪在夏侯渊之前,甚至这两位落到了晚辈曹真、曹休、夏侯尚及异姓将领张郃、徐晃、张辽、于禁的后面。只能说当时掌权的曹爽同志有些胡来了。

但是,大体上夏侯惇、曹仁在曹洪、夏侯渊之上是没啥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