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古老拳術的原型,為你深度解讀~鋤頭勁

近水識魚性,近山知鳥音。什麼事兒乾的時間一久,身上就會有感覺,這叫體感。突然感覺氣氛不對,這不是腦子,是身上先知道的。深入一門學問,出了感覺,根本不用思考。還用過腦子,是玩意兒欠火候,經驗不在腦袋裡,在身上。要多見世面,經歷挫折,不是壞事兒。擺出一個門子,你不認識,就有危險。光會擺門子,門裡沒東西,也沒用。技巧是關鍵?功力是關鍵?回答是,分人!等同功力之下,有技巧的贏面大;功力不如人時,技巧會害了你。不要把練技巧的東西,當成功力來訓練,多放一些時間,到絕對功力訓練上,人就會不同。打個比方,人都說,打不過就跑唄,我問你,練過跑嗎?多快速度,能跑多遠?沒練過,就沒有發言權。都知道脊柱對拉能出力,可不專門訓練蹬地縱出技術,脊柱對拉就是擺設。幹一行吆喝一行,幹什麼都得從實處著手。做事兒不能想當然,練拳可以預想,但不要幻想。

古老拳術的原型,為你深度解讀~鋤頭勁


千佛殿腳坑之力,白衣殿錘把之魂。這句詩讚的是一種拳,它叫心意把。之所以說心意把,是因為這個拳裡有個好東西,叫鋤頭勁。此拳最早叫鋤钁頭。心意把的原型就是鋤頭勁,是從鋤地當中悟出來的。練拳最重要的是上下貫通,勁路要貫穿上中下三盤,細心觀察,心意把總有個自上而下的勁。這個勁,就是鋤頭勁。不止是鋤地才有,劈斧砍柴也是這個東西,老話講,打拳如劈木。一斧子下去,效率高的,是會用勁的。能劈多深,斧子多快,取決於這個勁,鋤頭勁就是貫通力。既要落點準,又要有力度,省時省力。練鋤頭勁,就知道丹田是什麼了。鋤頭勁的發力順序是:斂氣抱丹-蹬地拔背-開肋松肩-炸背下鋤,開始練要慢,慢是為了協調,快是為了效果。古為今用,叱吒mma拳壇的彼得阿茲,人稱伐木工,這個勁是他訓練的專長,用的就是鋤頭勁,只不過他不鋤地,改成了拿大錘打輪胎,是一個道理,這個勁就是練瞬間疊加,形成有效的動力鏈條。mma真正聰明在於,它借鑑了很多傳武練功的方式。比如,翻輪胎,以前傳武叫翻餅,翻的是石碾子,都是為了一個事兒,整體力量傳導。所以,你的訓練要著重整體性,不要為某一塊肌肉漂亮與否而糾結,我們要的是性能。

古老拳術的原型,為你深度解讀~鋤頭勁


相傳當年,少林寺吳古輪,把練此勁練到了巔峰,他使用的鋤頭是特質的,重達六十多斤,每天用這個幹農活,一天至少數百下,功力雄厚。堪稱當世少林之佼佼者。那時,清廷禁武愈嚴,為免遭迫害,保留少林武學根基,其師忍痛將吳古輪打出山門,走時叮囑,有朝一日汝當重歸少林,將少林武學之根基再度帶回。也是天意使然,吳古輪忍辱負重,遠走江湖,經過三代人不懈努力,歷經磨難,最終把少林絕學心意把,送歸少林,完成其師之重託。事兒關乎人心,更在乎天意。滄海桑田,世事難料。該留下的,終歸會留下,註定逝去的,再不捨,也留不住,誰走誰留,人說了不算。歷代武人,前赴後繼,只為薪火相傳,能堅持到這個時候的,都是英雄豪傑。每個人都是一盞燈,點亮自己,照耀他人。《一代宗師》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古老拳術的原型,為你深度解讀~鋤頭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