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亮劍》張大彪原本為西北軍29軍連長,為何會跟李雲龍幹八路?

gdhycgs


其實,第二十九軍得以駐守平津然後成為七七事變的中方主角,那是因為揀個大漏,該軍的迅速擴張導致內部凝聚力很是一般。



1933年長城抗戰,蔣介石的中央軍、張學良的東北軍和宋哲元的29軍都進行了抵抗,但是由於各行其是,總兵力雖多結果卻不太好,加之蔣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導向,日軍也需要消化一下剛佔領的東北,雙方代表何應欽跟梅津美治郎簽署了《何梅協定》,規定華北為非武裝區,國民政府的正規軍不可以駐防,平津一下子空了。

國軍遵守協定, 日本人可沒閒著,直接出動日軍固然不方便,利用漢奸卻是好辦法。於是1935年日本人收買石友三組織土匪白堅武部在河北灣平暴亂,公然進軍北平,準備趁機成立由日本人控制的偽政權,全國震動。北平周圍根本無兵可調,情勢危急之下,身在北平的29軍總參議蕭登瀛說服北平軍分會調29軍救駕,並致電軍長宋哲元,利用此大好機會佔領平津地盤,一舉擺脫困境。



第29軍是馮玉祥西北軍殘部,中原大戰馮部失敗後,大批西北軍被張學良收編,其中宋哲元部被縮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張學良出國後改番號為29軍,從山西混到察哈爾,是一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隊伍,官兵十分飢苦。接到蕭登瀛電話的宋哲元大喜過望,立即命令馮治安的37師從張家口出發,強行軍接管北平,其它各師也紛紛出動開來平津,土匪逃散,29軍天上掉餡餅成為了華北和平津的主人。

對29軍控制平津的事件,國府給予了追認,中央軍不能去,總比落在土匪漢奸手裡強;日本人居然也默認了,大約是因為29軍不是蔣的嫡系中央軍,甚至與蔣有一定前怨,可以利用。於是29軍再不窮酸了,在平津富庶之地一下子膨脹到十萬餘人,幾乎是集團軍的規模。



宋哲元飽暖思淫慾,有些變了,民族氣節雖然還是有些,但更想把平津經營成自己的獨立王國,所以接下來的兩年,29軍不再是長城抗戰大刀隊那般血氣方剛了,開始周旋在蔣介石中央政府和日本“中國駐屯軍”之間,一切以保住地盤為前提,說白了,宋也成了一方軍閥,為了自身利益,對日妥協的事情也沒少幹。

甚至成立了“冀察自治政府”,這就算半獨立了,宋自任委員長,在日本人挾迫下政府裡有大批親日分子或漢奸,蔣介石一度十分生氣,可惜鞭長莫及。部分愛國的29軍官兵也大為不滿,那會的北平空氣已很緊張了。



日本人並不滿足,他們要的是獨佔華北,宋哲元怎麼退讓畢竟也是中國軍隊,於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盧溝橋和宛平城打起來之後,宋哲元仍然不想全面戰爭,其實跟九一八事變時的張學良差不多心態,打光了軍隊打沒了地盤,他宋哲元就什麼也不是了。

所以,由於29軍的抵抗不堅定和不認真佈署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10多萬中國軍隊被不到兩萬日軍佔據著主動權,傷亡慘重。為保存實力,談判未成的宋哲元將張自忠頂上去與日本人繼續談判周旋,自己率部南逃。



張自忠將軍為爭取時間讓29軍儘量撤出北平天津,就任臨時北平市長與日軍周旋,被扣上了漢奸的帽子,四年後在南瓜店與日軍血戰到底不惜以死明志。

29軍南逃過程中隊伍潰散嚴重,部分恨鐵不成鋼的愛國官兵直接離開部隊另尋出路,張大彪同學雖然是電視劇裡虛構的人物,但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刻畫出來的,還算比較真實,當時確有一大批西北軍基層官兵加入八路軍,畢竟他們是具備一定軍事素質的現成兵源,而那個兵荒馬亂時,正是八路軍壯大之際。


度度狼gg


李雲龍本身是沒有那麼大魅力吸引來一個張大彪的,雖然他確實有 意大利炮。

但是張大彪也不是吃素的啊,作為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軍官,敢打敢衝會指揮,之所以成了八路看我慢慢給你說。

這個事不能只看一個李雲龍獨立團或者是大一些的29軍,格局太小了,看整個西北軍,打西安事變開始整個西北軍跟我黨武裝基本就是一條線上的螞蚱,交情是很深的。

從頭說馮玉祥從他去蘇聯鍍金回來之後,一直是親共產黨的態勢,雖然他背叛過滿清倒過袁反過蔣,但是他從來沒投過日屠殺我黨,在他帶領之下整個西北軍體系大部分都是跟tg有聯繫的。

非法抗日的吉鴻昌最後死在了中國人手裡,他32年和華北局聯繫上的。

西安事變西北軍楊虎城作為實際的策劃人在事發之後第一時間通知延安。

西安事變之後聯合抗日29軍裡面有一個團特別出名是抗日戰爭四大名團之一,吉星文團,是被蔣介石殺害的吉鴻昌的侄子。

29軍在長城抗戰之後就有一支特別強悍的部隊叫大刀隊,是由何基灃組建的,這時候他就已經是旅長了,後來這個何基灃39年加入我黨,啊當然何基灃和張自忠、趙登禹這三個人關係好的一p。

還是29軍張克俠,29軍參謀長,29年入黨,29軍參加的戰役一個都沒漏下。

馮治安29軍的師長,何基灃的直屬領導,何基灃去延安他知道的比華北的地下黨知道的都早,要不是共產黨一直都風雨飄搖估計也就跟何基灃一起走了。

再來一個29軍的,張自忠將軍戰死之後屍體被日軍挖出然後淺埋,李志遠 黃偉剛搶回屍體,李志遠30年入黨。

還有武士敏、韓練成等等把這類的親共或者乾脆就是黨員的西北軍將領數不勝數,29軍這個屬於是滲透的特別厲害基本都染紅的部隊,在77事變之後29軍被擊潰的部隊不在少數這種情況下張大喵跟了李雲龍也不稀奇哦,話說回來作為愛國軍人,總不能去找石友三這種西北軍中的垃圾把。

張大喵還是蠻帥的。

碼字不容易找圖更不容易,如果覺得內容還行請點一波關注,謝謝


鹿鹿帶你看歷史


要說亮劍裡面比較有意思的片段,李雲龍開炮,張大彪摔帽,謝寶慶溜冰,王有勝閱兵,真真的看一次笑一次,當然最有意思的還是張大彪摔帽,縱橫每次看到這個鏡頭都忍不住。

原本是29軍大刀隊排長的張大彪

實際上在原著小說中張大彪的描述並不多,主要就集中在李雲龍埋伏日軍華北觀光團那塊,這次戰鬥是白刃戰,因此介紹了一下張大彪善於拼刺刀的二連長,也介紹了一下張大彪的背景,張大彪原來是第29軍的排長,並非連長,29軍也並非西北軍,儘管29軍的前身是西北軍,但是中原大戰後,西北軍的殘部以宋哲元為首的部隊接受張學良的整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並非西北軍序列了。

29軍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打槍了全國抗戰第一槍,再就是長城抗戰,因為29軍前身西北軍裝備太差,槍的上面按不起刺刀,子彈又不夠用,只能一人背一把大刀,29軍時也延續了這一作風,在喜峰口戰役時,把小日本砍得是心驚肉跳,29軍大刀隊一戰成名,後來更是接管了平津地區。

張大彪在喜峰口戰役中就是一個班長,但是張大彪一個人砍了四個小鬼子的腦袋,那就了不得了,正常在國軍序列,士兵想要升成軍官十分困難,一般黃埔畢業才能從排長幹起,但是西北軍不像中央軍那麼講究,完全還是以前軍閥那一套作風,因此張大彪被破格提升為排長。

那麼張大彪在29軍好好的排長不幹,去幹什麼八路呢?

在原著和電視劇中,盧溝橋事變發生後,29軍南撤,張大彪為了安置母親開小差離開部隊,結果回到村子發現日軍燒燬,大部分村民都遇難了,自己的母親也被燒死了,張大彪氣性本來就大,因此便投靠了八路軍。

這裡面就有說道了,跟八路軍很明顯是為了打鬼子,跟二十九軍難道就不能打鬼子了嗎?

實際上這應該也是都梁老師不好意思說的地方,29軍儘管在喜峰口戰役中表現出彩,並且打響了盧溝橋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尤其是張自忠將軍為國戰死,被憑為抗日將領、民族英雄,但是其中的事情,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講清楚,實際上即使在今天,評論29軍抗戰時候還需要注意在注意,畢竟宋哲元將軍和張自忠將軍的後人都健在,要是說點什麼過分的話被人抓住把柄,把《英烈法》整出來可是要擔刑責的。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第一句,張大彪開小差的時候,29軍正在南撤,29軍不是在打響了第一槍嗎?怎麼會南撤?事實上29軍打響了第一槍後,29軍內部並不希望全面開戰。

在1937年7月7日後,29軍一直希望和日軍達成和解,並且懲治了率先打響第一槍的軍官,但是日本人並沒有善罷甘休,而是藉著和解麻痺29軍,背地裡調兵遣將,這個時候老蔣希望中央軍北上共同抗日,29軍一再阻攔,害怕中央軍來了搶了他的地盤,當日軍主力到達時,29軍在抵抗不成後,率軍後撤。這裡面的事,多了去了,就不一一的說了。

但是從張大彪的角度來看,至少當時29軍所表現出來的抗戰願望並不強烈,而八路軍為了能夠抗日,從井岡山走了兩萬五千里路才到達陝北(看縱橫說得好不好,話就得這麼說才符合價值觀),這種抗日的決心深深的感染了張大彪,因此張大彪加入了八路軍,因為只有加入八路軍才能打鬼子。


史論縱橫


《亮劍》好看,劇中塑造了一群以李雲龍為代表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張大彪即其中之一。

常看見李張二人在鬧,“張大彪,獨立團你是團長還是我團長啊”,“張大彪,你跟我立正站好”,雖說也有嘻皮笑臉之時,但是這個張大彪就只認李雲龍一個,總是規規矩矩,然而他可是一個血性漢子,每每把帽兒一甩,一陣金鋼威猛,他說的,最提氣的話兒讓人記憶猶新,“這回咱得讓鬼子長長見識,不敬祖宗還行”,一員虎將身影,立馬彰顯在觀眾面前。細節出精彩,別小看了這些細節,有一個細節,大家可能沒有注意,這便是張大彪原來西北29軍的一個連長,29軍張自忠的老底子,至今全國猶能聽到大刀向,在華北打散以後投的共。

根據“何梅協定”,華北地區只剩下一個29軍,國家內部四分五裂,裡爭外鬥,宋哲元為日軍逼迫得很苦,獨木難支,仗打得很苦,終於不敵,被打散以後,當地也只有八路軍,所以為了繼續抗日也只有投共一途。


魂舞大漠


《亮劍》中張大彪原本為西北軍29軍排長而不是連長。新版《亮劍》中張大彪在路過皇協軍把守的路口時遇見了李雲龍,李雲龍一看張大彪就是一個人才。於是李雲龍就和張大彪打賭,如果李雲龍能不費一槍一彈將把守路口的皇協軍繳械,張大彪就跟李雲龍一起幹八路。

結果李雲龍略施小計就將皇協軍繳了械,張大彪願賭服輸就跟著李雲龍幹了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