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人臉識別工人月薪3000,《經濟學人》揭祕中國新技術培育路徑

四大發明已是歷史,如今中國科技的代名詞是智能手機、高鐵、隱形飛機、 比特幣礦山,以及其它高科技產品。

2020 年的第一期《經濟學人》雜誌梳理了中國科技發展脈絡,題為《在國家的幫助下,中國技術正在蓬勃發展》,旨在闡述中國科技是如何培育而來,又在如何培育新技術。

人臉識別工人月薪3000,《經濟學人》揭秘中國新技術培育路徑

[Image: image.png](來源:經濟學人)

其中一些是相對傳統的科技,以核電站和高鐵最為典型,這些技術已經完成本土化,並且已經準備出口。這是成功驗證過的國家主導的發展模式。

如今的中國在技術發展中的推動力有了新的特點。

其一是中國企業佔據了世界上許多重要的技術供應鏈,那麼它們可輕易獲得各種技術細節。尤其在珠三角,各種零件重新組合出新產品的可能性變得大了很多,並且這個組合已經在演化,如中國主導的無人機產業,可以說是一個帶有螺旋槳的智能手機產業。

其二,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特殊性刺激了創新。比如微信和支付寶帶來了無現金社會,對社會控制的國家需求刺激了機器學習的發展。

2015 年發佈的 “中國製造 2025” 計劃帶來雙刃劍效應。一方面,這個持續 10 年、耗資 3000 億美元的計劃會讓中國的半導體、電動汽車、人工智能和其它科技產業迅猛發展,中國將不再滿足於美國高科技代工廠的稱號。另一方面,這也加劇了中美較量。

西方不喜歡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但其雄心不可否認。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的優勢在於,如果它下定決心想要發展核電和轉基因這類容易引發民眾爭議的技術,通常是相對容易的。

這種制度也有其不足。國家對一些公司的支持常常是基於非商業考量,諸如政府認知不足以及腐敗等各種複雜因素就會牽涉其中。比如在半導體技術發展中,中國政府更願意投資那些外國技術主導的環節,而對真正有創新和有效的半導體公司會忽略。

在內燃機、大飛機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上,基於中國的歷史欠賬較多,目前還難以追趕,那麼就需要考慮其他領域的創新。

《經濟學人》指出,未來中國科技的發展,除了要考慮美國的施壓,還要考量人口老齡化、環境惡化以及經濟放緩等因素。

大數據與廉價勞動力背景下的中國 AI

中國是可以進行人臉識別的國家。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街道上就有人臉識別的攝像頭。2019 年 12 月 1 日起,民眾辦理新手機賬戶需要人臉識別登記。相比此前的身份證明手段,人臉識別的確會加快身份驗證流程。

《紐約時報》也報道過,中國政府和公司獲得了堆積如山的數據,因為人們習慣於用手機購物、支付餐費,以及購買電影票。

相較於西方個人對隱私的極度重視,這些都是中國可便利獲取的大數據。

事實上,除了大量數據的便利,廉價勞動力是中國在人臉識別技術領先的一個容易被低估的原因。

僅有大數據還不夠,重要的是把這些數據都貼上標籤。有了標籤,計算機才會有基於上下文信息的理解,才能認識到數據對於人類的意義。

人工智能機器擅長處理複雜的運算,但它們缺乏 5 歲孩子都具備的認知能力。只有在人類教導下,人工智能需要消化大量帶有標籤的照片和視頻,才能認識到黑貓和白貓都是貓。

人臉識別中,計算機需要人類為它區分人與人之間的顴骨差異和眉毛差異。只有足夠標籤的提示,計算機才能在沒有人工幫助的情況下進行面部識別,那麼廉價勞動力就是在做這個貼標籤的工作。他們跟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並沒太大區別。

《經濟學人》提到了曠視科技(Megvii)和商湯科技(SenseTime),其市值分別為 40 億美元和 75 億美元。根據其 IPO 招股說明書,曠視科技在過去三年半里在標籤數據上花費了 2.18 億元人民幣。

莫比嗨客(mbh)是一家提供貼標籤業務的公司,其標註業務覆蓋自動駕駛、醫療影像、人臉識別、動物標註、視頻標註、音頻標註、人體標註和新零售。這些貼標籤的工作來自中國貧窮省份的 30 萬名標註工人,每人月平均工資 3000 元,他們甚至在負責視頻平臺的色情內容識別。

《經濟學人》透露說,許多地方政府在邀請莫比嗨客前往開設新的數據工廠,並許諾給政府補貼。那麼,莫比嗨客僱傭的 30 萬工人會得到每月 300 萬元的補貼。

不過近兩年的新趨勢是,人臉識別業務在減少,醫學影像標註和自動駕駛標註業務在增多;而這些標註業務都需要專業技能,畢竟,流水線工人無法辨別 X 射線下的腫瘤。

如今,這些貼標籤的業務已經推動了淘寶基於圖像的產品搜索功能。

中國的核工業和高鐵是世界級的

相比於 AI 的新興技術潮流,核電技術在中國可算是一項 “老” 技術。

中國核工業建設的序幕開啟於 1955 年 1 月,當時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並決定建設中國自己的原子能產業。

經過 65 年的發展,在 2020 年中國的核電機組數量有望達到 90 餘臺,從裝機容量上看將超過法國,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核電大國,僅次於美國。

而法國正是中國發展核工業的老師之一。1996 年,法國公司法馬通(Framatome)幫助中國在距離香港 60 公里的嶺澳建造了一座反應堆。

法馬通向一家以前製造鍋爐的當地公司分享其專有技術,使後者學習瞭如何製造可以安全地容納核反應的厚金屬容器。

那家公司如今便是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除了主要的反應堆容器之外,東方電氣現在還製造蒸汽發生器,這些發生器將核能轉化為能驅動渦輪機發電的東西。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磊曾表示:東方電氣的產品現在與法馬通的產品具有同樣的競爭力。

中國核工業的反應堆出口業務發展也很順利。與法馬通等外國公司的技術轉讓協議沒有爭議,加上製造工人的工資相對較低,輔以廉價的國家貸款,這意味著中國的核電站是世界上最負擔得起運營的,也確實運營了 20 多年沒有發生任何事故。

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 2019 年 11 月底,中國在運核電機組達 47 臺,核容量為 43 GW,僅次於法國的 63 GW 和美國的 99 GW。但是,中國的核電站建設速度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目前中國在建機組 12 臺,規模為世界第一,擁有多種堆型的三代核電項目。在 1996 年,中國首批核電廠的國產化率只有 1% ,而現在這一數字已達到 85%。

在中國高鐵網絡的發展歷程中也能看到一個相似的故事,但其中有一段小插曲。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中國開始投入到高鐵的建設中,但首先選擇自行研發的技術途徑,跳入一個坑中——直接投入到磁懸浮列車的研發上。

這是一個困擾了全世界工程師的問題。不出所料,中國的工程師也沒有解決。因此,中國在 2000 年前後放下驕傲,開始從海外供應商那裡委託建造更多的火車;而後者則承諾讓分包商將技術本地化。

中國一旦投入到大型工程領域中,便會努力地奮鬥到底。截至 2018 年底,中國擁有 29,000 公里的高速鐵路,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二。

中國在核電和高鐵領域的發展表明,技術的力量並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主要在於創新。對於技術來說,最重要的是它應該有用,並且被使用。

而有著 “基建狂魔” 稱號的中國,進行超大型工程項目比任何其他國家都高效的關鍵,正是這種快速建設的能力。

中國未能掌控燃油車,但在電動汽車上將會有所不同

馬斯克與特斯拉的到來,或許是中國在電動車市場中給眾多國產 “沙丁魚群” 中放入的那一條攪動風雲的“鯰魚”。

相比於中國在核電站領域中取得的成功,中國在燃油車的生產製造上,實在落後太多。中國的燃油汽車廠家甚至無法主導國內市場。在中國,最暢銷的製造商是大眾和本田,而它們的汽車是由當地的合資企業生產的。

核反應堆看似要比一輛汽車重要得多,需要許多十分堅固且精心設計的部件,但其實它們本質上都是一個加強版的“燒水壺”。而一輛汽車,尤其是它的發動機,則要精細得多。它的活塞和閥門不停地跳動,一連串爆炸在每個氣缸中恰逢其時地發生,傳輸的扭矩力量通過凸輪軸讓汽車實現駕駛者想要的速度。總之,燃油車是一件相當精密的機械“工藝品”。

這也使再多的技術轉讓,也無法讓一個國家在該行業中迅速佔據領先位置。正如日本和韓國所展示的那樣,燃油汽車是需要數十年的密集投資、艱苦努力和精明領導才能開發出配套的工程技術和複雜的供應鏈,最終實現佔據市場的目標。

雖然中國擁有許多電子產品的配套產業技術和供應鏈,但在汽車領域卻沒有那樣強大。汽車行業的供應鏈是相對傳統且穩固的一種商業合作模式。與電動汽車廠商的合作,可能讓汽車供應鏈上的老牌公司承受風險,所以直接依託現有產業鏈條或許並不那麼容易。

但像威馬(VM Motor)、蔚來(Nio)這樣的中國電動汽車公司並不相信這一點,他們認為自己依靠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系統,以及更有電子性質的組件。如此一來,可以讓他們在與燃油車企業的競爭中彎道超車,而不是在身後追趕。威馬汽車的英文名是一個德語單詞 “Weltmeister”,這是“世界冠軍” 的意思。

這也側面體現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高管們認為,中國有機會做一件在傳統內燃機汽車製造商時代中國從未做到過的事情,那就是成為一股全球力量。

電動車市場的未來,或終將被中國企業主導,可能也包括 “拯救” 了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在內。特斯拉在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讓世人見證了何為 “中國速度” 與“中國製造”。中國的電車企業完全有能力每年生產 150 萬輛電車,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知識產權的挑戰

鑑於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尚未成熟,中國企業家面臨的知識產權挑戰也就巨大。

從電影放映機、高清 3D 電視,到教學用的電子白板和袖珍牆投影儀,光峰科技的激光技術都在大展手腳。光峰科技董事長李屹估計,他們的 ALPD® 激光顯示技術被其他公司未經授權使用超過 400 次。這讓李屹頭疼不已。

儘管中國的侵權賠償上限從以前的 100 萬元提升到了 500 萬元,但這不足以震懾侵權行為。同時在法庭上的知識產權糾紛會糾結數年之久,這對初創公司是難以接受的。

《經濟學人》同時指出,中國對於知識產權的態度對於美國決策者來說並非總是好事。一方面,若要尊重知識產權,中國須增強自身創新性,另一方面,更具創新性的中國會讓美國坐立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