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大明風華》中,于謙被殺,罪名是“意欲迎立外藩為帝”。任何朝代任何重臣有此罪名都會身首異處、死於非命!主審官包括英宗也一臉嚴肅、認真而莊重,沒有人認為于謙之“迎立外藩為帝”滑天下之大稽!

不過,英宗是不完全相信于謙有此意圖的。在英宗沉著鎮定的外表下,他是堅信于謙曾經有一顆忠誠於大明的愛國之心的。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如果這個罪名安在襄王朱瞻墡或者其兒子頭上則情由可原。這裡就事論事:太皇太后張氏和孫太后在“土木堡之變”前後都產生過迎立襄王朱瞻墡為皇帝的想法。孫太后甚至還派人去襄國取金符,差點就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所以,當文武雙全的于謙被牽連到這樁陰謀事件中時,或多或少地給了英宗願意想象的空間:于謙曾經舉足輕重,是朝廷掌握軍事大權的重臣,是一個帝國的砥柱,于謙具有翻雲覆雨、顛倒乾坤的力量!邪門啵?因為于謙有能力和位高權重,就構成他意欲迎立外藩的動機。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有一天,英宗在翻檢朱祁鈺遺留下來的奏摺時,透過時光的塵埃,這位經歷滄桑、兩次當皇帝的人終於發現了襄王朱瞻墡被他誤解的忠誠,也終於徹底認識了于謙的清白。

因為,他看到了朱瞻墡上呈的兩封奏疏。“土木堡之變”爆發後,朱瞻墡勸諫孫太后請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還呼籲大明要派人去營救英宗;第二份奏疏寫於景泰帝朱祁鈺上位、明英宗還京後,朱瞻墡以叔輩的口吻勸其毋忘對太上皇朱祁鎮的尊重和恭順,要朝夕省問!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朱祁鎮發現這兩份奏摺時,于謙已被殺死了。這兩份奏摺真實地反映了于謙“意欲迎立外藩為帝”的罪名是不成立的。因為“意欲迎立外藩為帝”之“外藩”就是朱瞻墡,而朱瞻墡,而朱瞻墡在這兩封奏摺中卻體現了自己對朱祁鎮的忠誠!

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眾望頗屬。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瞻墡上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書至,景帝立數日矣。英宗還京師,居南內,又上書景帝宜旦夕省膳問安,率群臣朔望見,無忘恭順。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那麼,英宗在發現這兩封奏疏後為于謙平反昭雪了嗎?英宗有錯必改了嗎?在臣子的清白聲譽與帝國的持續穩定二者之間,朱祁鎮是如何取捨的呢?

社稷面前,個人為輕!英宗朱祁鎮毫不留情地犧牲了于謙的功績與名聲!他精心修飾、刻意壓制,直將歷史真相歪曲、模糊到底!

設身處地,于謙一案在他看來是不能翻也不好翻。特定的歲月深處,歷史老人就是會作弄人!奪門之變的始作俑者之一,徐有貞有言在先:“不殺于謙,此舉(指奪門之變)為無名。”。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歷史上的任何革命,都以哲學革命為先導!“奪門之變”也不例外,要為事變造輿論,以堵住悠悠天下之口。當初:奪門之變的理由是于謙“意欲迎立外藩為帝”,由於事起倉促,而景泰帝又因病臥床不起。明英宗為江山社稷不變色,迫不得已才挺身而出,再披龍袍以穩固皇權。

在這樣邏輯的基礎上,明英宗成了不顧個安危、力挽狂瀾的英雄。而於謙卻成了跳樑小醜,成為大明帝國道德方面集體批判的對象,也成為新復辟後的明英宗坐北朝南的寶座與基石。這就是不能為于謙翻案的原因所在。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于謙必死”!只要英宗復位,這就成為了帝國的集體意識!如果留下於謙,英宗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在天下人面前拿耳光扇自己,就是不講君臣之義、以一己之力抗拒集體意識,就是拿喇叭向民眾喊出奪門之變的真相。所以終英宗一朝,于謙只能被死死地壓在皇座的下面,不得動彈與翻身!

對於謙公正點的評價來自於憲宗朱見深。他繼任皇帝后評價于謙:

“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持,為群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前面幾句話是事實到憲宗朝已家喻戶曉!這一句“先帝已知其枉”,即自己的老爸朱祁鎮也知道于謙是被冤枉的但始終沒為于謙平反也是真,知道的人就可能不多了!我們講歷史要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于謙的光芒太耀眼,如果朱祁鎮不盡力遮掩住,會使當時活躍在大明政治舞臺上的諸多精英人物黯然失色!這包括朱祁鎮自己!

但憲宗朱見深甘願為于謙昭雪,原因在於:做過俘虜的父親明英宗已矣,他的是非曲直、功過得失已是雲煙!作為英宗的兒子、憲宗朱見深來為于謙翻案,既能收穫帝國人心、凝聚共識與情感,又可體現自己的公正與英明!類似如乾隆把大貪官和珅留給自己的兒子嘉慶來收拾以立威名一樣,于謙之死成了英宗朱祁鎮送給他兒子揚名立萬的一份厚禮。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憲宗朱見深童年飽受辛酸,自知人情冷暖,更深諳于謙案的個味,他處心積慮、將崇文門內西裱褙衚衕的于謙故宅改為“忠節祠”,還親自派遣朝廷重臣去祭奠、緬懷于謙,憲宗朱見深費盡周章、將收買人心的工作做得天衣無縫、完美無缺!

大明忠誠于謙之死在歷史上的份量可謂重於泰山!不僅因為于謙在歷史轉向的風口浪尖上使大明轉危為安了,更在於他的含冤一死保證了大明政權的平穩過渡———奪門之變他是有能力鎮壓下去的,但為了大局,他寧可犧牲生命,以避免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其形象與日月爭輝,與天地共存!

清白,是驚豔歷史的顏色!看《大明風華》中的于謙之死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公:在2020年十二月大年三十的清晨,一位歷史愛好者起床即寫紀念您的文章,您地下有知,於九泉之下,也應該微微一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