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1912年,大清皇帝宣統帝溥儀昭告天下宣佈退位,中華民國正式建立,中國結束了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蹣跚的步入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

然而就在這年,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規模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並不算特別大,知名度在古代歷次農民起義中也並不算特別高,這場農民起義沉默的悲壯著,但卻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白朗起義。

白朗落草

公元1912年,農曆壬子年,大清宣統四年,中華民國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年,北洋政府統治的第一年。這時候的華夏神州風起雲湧,外國人、剛退位的清王室、各路割據軍閥、國民政府等勢力盤根錯節,中華大地長夜難明、群魔亂舞。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災年的流民

1911年,河南境內已經連年遭遇大旱,此時此刻的河南災民四起、土匪橫行,特別是河南中部的汝州府(今平頂山市汝州市)一帶,災情嚴重。由於這裡西靠伏牛山,東接大平原,是地勢崎嶇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帶,糧食產量受影響格外嚴重,落魄的清王朝無力救濟,導致大量流民落草成為土匪。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清朝河南行政區劃

白朗(1873-1914),河南寶豐縣大劉村人,在這年白朗遭當地地主王岐陷害,被官府抓捕,白朗變賣上百畝土地贖身。而後白朗帶領馬隊,又被地方武裝搶劫一空。再後來白朗家姐所僱的泥瓦工被官府以土匪的名頭抓捕,巡捕趁機將白朗家姐的財物搶走。憤而不平的白朗拉攏同鄉二三十人和步槍一支,開始了打劫地主的匪寇生涯。不多久,白朗從當地地主手裡搶來槍支30多支,隊伍增長至百餘人。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平頂山市地圖

佔山為王,落草為寇

1912年——1913年間,白朗及其隊伍還是隻會打劫土豪卻沒有任何政治目標與追求的“匪寇”。

1912年2月,白朗糾合饑民搶劫了寶豐城東的倉庫,搶奪糧食170多車。並於第二天,在城東北部的交馬嶺一帶埋伏攻擊了當天卸任的寶豐縣長張禮堂,並截獲了張禮堂的兒子作為人質,這次行動共獲得各種槍支30餘支,隊伍隨即發展到200餘人。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今天的寶豐縣交馬嶺

4月份,北洋政府組織討伐軍圍剿白朗,經過兩個月的戰鬥,白朗擊潰討伐軍。

10月份,白朗率眾向北攻打禹縣,向南攻打泌陽縣,遭遇多方政府軍的圍剿,兵敗退回寶豐。

這年冬天,重振旗鼓的白朗糾集600餘人突然南下攻打唐河縣,一舉消滅唐河縣駐城部隊陸軍獨立59團,繳獲獨立59團軍火,同時又拉攏義軍數百人,隊伍增長至千餘人,實力和聲名大振,回頭攻破魯山縣和禹縣。

北洋政府重新組織了萬餘人的討伐隊伍,對白朗進行聯合圍剿。白朗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攻打盧氏縣,一路向南攻打南陽,白朗軍作戰勇猛,竟然使得北洋政府的軍事圍剿一直不能得勝,白朗的存在讓北洋政府在河南的統治大為動搖。

綠林好漢到農民起義領袖的轉變

如果說在1913年以前,白朗只是迫於天災人禍,無奈走上了佔山為王、落草為寇的趟將生涯,那麼在1913年以後,白朗的人生將因為一封書信,迎來巨大的轉折。這封書信,讓白朗在隨後不長的歲月裡,徹底完成了從“打富濟貧”的義軍大哥到“反袁農民起義領袖”的巨大轉變。

1912年白朗義軍在河南的巨大動作,引起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的重視。1913年,袁世凱派人刺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引發了以倒袁為目標的二次革命。

是年7月,孫中山興師反袁,為聯合國內各方力量,討袁總司令黃興同白朗去了一封書信。

自足下倡義鄂豫之間,所至披靡,豪客景從,志士響應,將來掃清中原,殲滅元兇,足下之豐功烈績,可以不朽於世。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黃興

就是這樣一封慷慨激昂的書信,為白朗指明瞭一條具有遠大抱負的道路。白朗從此不再是一個因為過不下日子而落草的土匪趟將,不再是一個打富濟貧的義軍大哥,他的人生迎來一個華麗的轉身,成為了一位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領導的這場短暫的農民起義,幾經波折,轉戰數省,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1913年9月,白朗率軍攻克湖北重鎮棗陽,自稱中華民國撫漢討袁軍司令,通告討袁。

白朗起義的輝煌歷程與悲慘結局

1914年春,白朗為與江蘇安徽討袁軍匯合,發兵攻打信陽,不久攻入安徽六安市。河南安徽連成一片,白朗起義軍斬斷了北洋政府南北之間的聯繫,在中原地區肆意穿插,對袁世凱的統治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

震驚之下的袁世凱電令段祺瑞集合數萬部隊圍剿白朗。面對北洋兵鋒,白朗決定轉戰四川,在四川建立根據地,以圖依託四川為根基,進行持久的反袁鬥爭。

3月份,白朗回師攻克紫荊關西進,4月突破商南逼近西安近郊。隨後又突破陝西圍剿部隊的封鎖線,相繼攻克周至、乾縣、隴縣等地,起義軍進入甘肅,兵鋒直達天水通渭縣。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圖冊白朗過秦川

此時,陝甘部隊前堵後追,兩萬人向天水逼近,企圖在天水一帶圍殲白朗軍。長久征戰的起義軍這時候極其需要休整和相應的軍需物資,而雪上加霜的是,白朗在甘肅未能處理好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導致起義軍不但得不到當地群眾的支持,反而和群眾陷入激烈的火拼,造成了起義軍極大的損失。

5月底,已近彈盡糧絕的起義軍東歸。一路惡戰,衝破層層封鎖,於6月底再次回到紫荊關,並於7月3日回到寶豐縣。這時起義軍已只剩下千餘人,本應重整軍隊的白朗卻犯下了一個重大的錯誤,號令寶豐魯山籍士兵回家探親。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今日的虎狼爬嶺

一支具有頑強戰鬥力的軍隊,一下子做鳥獸散,各自回到家中,隨後寶豐縣魯山縣政府出動阻撓扣押探親士兵,並派地方武裝再次圍剿白朗。

7月20日,寶豐縣地方武裝將只剩下數十人的白朗軍圍困在寶豐縣商酒務鎮北部的虎狼爬嶺,雙方激戰6日,26日清晨,處於弱勢地位的白朗開始突圍,途中遭遇鄰汝縣地方部隊,雙方進行了一場惡戰,寡不敵眾的起義軍全軍覆沒,白朗中彈身亡,最後被梟首示眾,終年41歲。

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被梟首示眾的白朗

白朗起義的意義

白朗起義不如中國曆次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那樣有純粹的農民階級的政治追求;不如他們那樣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也不如他們那樣處於一個只有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矛盾的社會環境之下。終其數年的戰鬥過程,在歷次農民起義中也只算的上小打小鬧,沒有建立自己的政權,也沒有一方土地是自己穩定的根據地。

白朗生身清末,列強已經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各國勢力犬牙交錯,軍閥割據已使中華大地陷入無盡的動盪。在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南方的革命黨人不斷髮動起義,資本主義政權的建立看似已觸手可及,卻又遙遙無期。

一個遭了天災人禍的農民,被迫落草佔據山頭成了一個土匪頭子。懷著天下蒼生的胸懷打富濟貧,成了遠近聞名的綠林大哥。接受革命黨人的宣傳理念,義無反顧的走上反對袁世凱復闢獨裁的革命道路,成為了順應資產階級發展的農民起義的領袖。白朗反對袁世凱政府對外國列強的懦弱,反對外國人在中國擁有治外法權,其身上又具有強烈的反帝國主義色彩。

白朗是個純粹的人,想要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白朗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面具有濃重的農民階級特性,一方面又具有追求完美政府的資本主義政治主張的資產階級特性。

白朗是個悲情的人,生於斯,長於斯,戰於斯,亡於斯。

白朗是個小人物,他只是中原腹地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民。

白朗是個大英雄,他在山河倒懸、人命輕賤的年代,勇敢的站出來,帶領一支弱小的盲流軍隊奮不顧身的追求河山安然、海晏河清的承平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