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进退之道:所有的博弈高手,无不聚焦于结果

博弈的目的是利益,利益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在于使收益最大化。参与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相互竞争。

也就是说,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利益的多少来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所以,博弈就要注重结果,从结果出发来制定决策。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进退之道:所有的博弈高手,无不聚焦于结果

19世纪中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奔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调查,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洛克菲勒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们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

他告诫说,当别人全都开始进入一个行业时,我们自己的策略选择就是退出。因为利润是有限的,人们全都进入一个行业疯狂争抢一块蛋糕时,在这场博弈里最理智的选择就是退出。洛克菲勒根据别人的选择作出了自己在石油问题上退出的决策。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进退之道:所有的博弈高手,无不聚焦于结果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10美分。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此时,洛克菲勒认为别人全都不干石油了,自己的策略选择就是干石油。洛克菲勒总是根据众多商家的策略选择来判断自己的行为选择,他在投资中已经运用了博弈论。

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后来,洛克菲勒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分手后,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洛克菲勒迅速扩充了他的炼油设备,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年销售额也超出了100万美元。洛克菲勒的公司成了克利夫兰最大的一家炼油公司,并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

1865年洛克菲勒初进石油业时,克利夫兰有55家炼油厂,到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时只有26家生存下来,1872年底标准石油公司就控股了26家中的21家。

洛克菲勒成了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从此后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威望最高的家族之一。正是博弈的策略选择成就了洛克菲勒的辉煌,他每一次都根据别人的选择判断出自己进入的最佳时机,每一次选择对洛克菲勒的事业都是一次极大的进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进退之道:所有的博弈高手,无不聚焦于结果

人的一生,本身就可以看成是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我们时刻都在决策着,比如选择什么专业、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开展一项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该和谁合作、做不做兼职、要不要换工作,甚至是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等等,而这些只不过是人生决策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而已,其他平常的决策更是数不胜数。

而不管是什么决策,在作出之前,我们都要考虑结果,依据结果来决定最终的选择,因为我们博弈就是要考虑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