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高管頻“換血”,外資忙搶人,本土券商怎麼辦

高管頻“換血”,外資忙搶人,本土券商怎麼辦

記者丨朱燈花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年末歲初之際,券商迎來高管變動高峰期。1月21日晚間,國海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總裁劉世安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自2019年12月以來,已有10餘家券商發佈高管變動信息。從中可以看出2020年券商高管任職趨勢,合規、職業化、信息化成為關鍵詞。

與此同時,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等外資控股券商開始了搶人大戰。隨著證券行業對外資開放加速,券商行業競爭愈演愈烈。

專家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根據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公告,外資可在4月1日起全資控股證券公司。中美證券都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業務機遇,但雙方在彼此的市場中都將面臨“屬地化”發展的挑戰。目前,中美證券機構在體量、綜合競爭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在“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方面,本土券商無疑將與高盛等外資券商進行激烈競爭,本土券商則需鞏固本地化競爭優勢,深耕自身優勢業務。

另外,我國亟待打造國家航母級證券機構,抗衡競爭壓力。不容忽視的是,人才大戰應該是中外券商競爭的必經之路。外資券商想要拓展國內市場,必然會尋求國內本土市場專業人才,可能會以其品牌優勢、創新優勢以及高薪優勢來爭奪本土券商的人才。

1 券商高管變動頻繁

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90家券商出現高管變動,至少20家券商的總裁、總經理、首席執行官在2019年履新,新任副總裁、副總經理的券商高管人數至少有50名。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12月以來,截至2020年1月17日,在36家上市券商中,因個人原因或是工作調整,以及被免職的,有近10家上市券商宣佈高管離職。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著強監管和業務的變化,2020年券商高管任職將呈現強合規性、職業經理化趨勢。

備受關注的是,光大證券在最近一個月內兩次宣佈人事變動。2020年1月16日晚間,光大證券宣佈聘任劉秋明為公司總裁,並提名為執行董事候選人。在此前2019年12月27日,光大證券宣佈居昊辭去公司董事及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潘雲劍辭去公司業務總監職務。2019年10月,光大證券曾宣佈,在全球範圍內公開招聘高級管理人員。

此外,2020年1月15日,國元證券宣佈俞仕新擔任公司董事長,陳新擔任公司總裁。1月2日,國元證券公告稱,因為工作調整,沈和付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並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業內人士指出,在券商高管高頻變動的背後,也反映了行業尋求改變。尤其是在“內外夾擊”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券商要找準定位,差異化競爭。另外,也可以從中看出2020年券商高管任職趨勢。

近半年來,券商新任命了一批首席信息官。2020年1月2日,財通證券公告稱,周惠東擔任公司首席信息官獲監管核准。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西南證券、東興證券、國海證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第一創業、東北證券等上市券商宣佈聘任了首席信息官。究其原因,是券商業務伴隨金融科技發展出現的新變化。

同時,券商高管職業經理化趨勢明顯。比如,華泰證券國企混改過程中,市場化選聘高管備受關注。2019年12月16日,華泰證券新設的最高經營管理機構“執行委員會”名單正式發佈,選舉張偉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周易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及執行委員會主任。這意味著頭部券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正式落地。銀河證券近期也表示,面向公司內部及社會公開競聘及選拔銀河研究院、國際業務部等主要負責人。

此外,監管層愈加重視高管合規履職問題。2020年伊始,華林證券因董監高由關聯人員擔任等七大違規行為,被證監會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2 外資投行搶人大戰

一邊是本土券商高管頻繁“換血”,另一邊是外資投行“招兵買馬”,擴容中國辦公面積。

據報道,高盛集團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中國員工人數增加一倍至600人。在2019年11月,高盛董事長兼CEO蘇德巍表示,高盛中國團隊近期已向董事會提交5年商業計劃,致力於在中國中長期發展業務,如這一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高盛有計劃在未來五年大幅增加在中國的資本投資。

據悉,摩根大通近期擴大位於上海中心大廈的辦公空間,從1.5萬平方米擴大至2萬平方米,一直在招聘更多員工。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此前還表示,公司致力於將“全部力量”帶入中國。

另外,日本最大投資銀行野村證券也將其在上海中心的辦公空間擴大一倍至5000平方米,並計劃到2023年將中國當地員工擴充至500人,以擴張投資銀行業務。而且該公司還在初步建設為中國高淨值客戶提供服務的業務部門。

瑞銀集團也計劃在未來三四年,將其在中國合資的投資銀行員工數翻一番。2019年,瑞銀證券成為第一家獲得我國監管部門批准,將外資持股比例提高增至51%的合資券商。

這些外資投行在國內招聘崗位主要集中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證券研究等方面,工作地點主要集中在北上深等城市,其中上海最多。

3 應對外資券商衝擊

在權益基金的賺錢效應襯托之下,2019年債券基金稍顯平淡。可轉債一躍成為最出挑的債券品種,發行數量與發行規模均創下歷史新高。

2020年1月16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方承諾放寬金融業准入限制,放寬外資在證券等領域的持股比例和業務範圍限制。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開放是雙向的。對於中美證券機構而言,都將面臨如何屬地化運作,符合當地合規並且真正打開市場等挑戰。

在與海外頭部證券機構競爭中,本土券商如何立於不敗之地?邵宇指出,本土券商能做的就是去深耕,挖掘自身市場優勢。

隨著中國取消外資進入證券等行業的股比限制,“本土券商無疑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中國亟待組建可以抗衡的國家隊航母級券商,確保資本市場穩定和安全。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除了規模優勢外,高盛集團等外資機構在資本、人才、經驗、金融工具等方面都具備全球競爭力,中美證券機構之間在綜合競爭力、全球風險對沖能力上存在巨大差異。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外資券商的最大優勢是高淨值客戶和高附加值業務,以及產品創新能力。本土券商的最大優勢主要是網點、人海戰術以及本土市場。相對而言,外資券商短板主要是本土人才,本土券商的短板是業務產品的創新能力以及高淨值高端業務。

董登新認為:“人才大戰應該是中外券商競爭的必經之路。外資券商要想拓展國內市場,必然會尋求本土市場專業人才,可能會以其品牌優勢、創新優勢以及高薪優勢來爭奪本土券商的人才。”

他還指出,中外券商之間的競爭除了人才大戰外,還會有客戶資源的搶奪。外資券商除了會偏好高淨值客戶外,也會向中低端客戶市場延伸。目前國內證券市場份額基本瓜分完畢,本土券商能否守住已有的市場份額,也將面臨較大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市場擴張帶來的機遇。

“特色、專業、差異化服務,這是本土券商需要重點努力的一個方向。面對外資券商的競爭,本土券商在做好人才儲備的同時,也要提升產品和業務的研發創新能力。”董登新表示。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