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國家文物局:電氣故障仍是2019年文物火災事故最主要的誘因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6日訊(記者 成琪)文物安全永遠是零起點。2020年國家文物局第一場新聞發佈會就劍指文物安全問題。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國家文物局共接報文物火災事故21起,有19起已查明火災原因。電氣故障仍然是最主要的火災誘因,發生文物電氣火災8起,佔42%。如9月25日,青海省黃南州隆務寺忠義囊謙(僧舍)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400平方米。起火原因就是僧舍內裝飾燈帶變壓器故障發熱引燃周邊可燃物。

為了更好地守住文物消防安全的底線,連續幾年,每年春節前,國家文物局都會聯合相關部門組織突擊暗訪。2019年12月到2020年元月,國家文物局派出四個工作組,分赴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江西、四川、貴州8個省份,會同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對部分重點文物、博物館單位存在的火災隱患、安全管理問題和違法建設行為,進行了隨機突查暗訪。共抽查文物、博物館單位75處,其中國保單位47處(第八批國保單位16處),省級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11處,博物館17處,發現各類文物安全隱患和問題260餘項。

在突查暗訪中,工作組發現電氣火災隱患突出。例如在文物建築的木質構件上直接敷設燈具和線路,在文物單位內使用大功率電器,甚至用棉被等直接遮蓋電器。

国家文物局:电气故障仍是2019年文物火灾事故最主要的诱因

國家文物局供圖

“本次突查暗訪對一些省份違法行為整改情況進行了現場核查,大部分問題得到較好整改,但仍有個別地方對違法行為整改不到位。”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陳培軍說。“對於此次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管理問題和違法建設行為,國家文物局將進行跟蹤督辦,要求各地加大整改力度,進一步加強執法巡查和安全檢查。”

明確火災原因是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提以及基本性的工作。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安全監管處處長常金國透露,通過對近十年來文物火災事故的原因進行處理和分析,發現引發文物建築火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電氣故障、生產生活用火、施工工地違規用火用電、宗教活動場所燃香燒紙、人為縱火、玩火、吸菸和雷電等,這些是近年來發生文物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電氣故障是最大的誘因,經過統計,40%以上的文物建築火災事故是由電氣故障引發的,電氣故障表現為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老舊,電線安裝不規範,超負荷使用電器或者使用不合格的電器等等。”

文物安全工作歸根到底是預防工作。2019年國家和省級財政投入14.6億元,安排國保單位安全防護工程469 項;其中消防工程投入6.8 億元,安排消防工程170項。文物安防和火災防控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無人機、機器人等先進技術裝備在文物安全巡查領域加大適用。

2019年,國家文物局與應急管理部先後開展文物消防安全大檢查和火災隱患專項整治行動,兩次共排查文博單位14.8萬餘家,發現安全隱患和問題15.4萬餘處,督促整改13.5萬餘處;提請國務院安委會對33家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文博單位掛牌督辦,已基本完成整改。

“我們始終將預警防範放在首位,每年不厭其煩地開展專項檢查、專項整治、明查暗訪等各類活動,旨在源頭治理、預防為先。”陳培軍說。“‘寧可十防九空,不能萬一失防’‘寧可事前聽罵聲,不可事後聞哭聲’,力求將火災事故消滅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国家文物局:电气故障仍是2019年文物火灾事故最主要的诱因

國家文物局供圖

據悉,針對火災防控,國家文物局下一步將採取四個措施,一是落實責任,解決有人管的問題。二是推進文物平安工程,引導各地加大無人機、機器人和火災預警裝備等先進科技研發應用,提升火災防控水平。三是持續整治隱患,主要是解決起火源頭治理問題。四是加強管理,解決防控能力問題。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陸瓊表示,現在正值隆冬季節,天乾物燥,生產生活用火、用電量劇增。同時臨近庚子春節假期,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的客流量增加,各類火災誘因增多,防控壓力加大,各地文物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消防、宗教、旅遊等部門,綜合施策,堅決防止文物火災事故發生。“要樹立文物消防意識,要緊繃安全這根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