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作者 / YVI


「我叫林默,白天,我曾是鹿鳴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到了夜晚,我便是行走在曼谷霓虹與喧鬧背後遊移在法律與罪惡之間的一名清道夫。而現在,我的身份是一名偵探。」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中二又很耳熟?白天與夜間角色切換,遊走於善惡之間的神秘人物,娛sir腦海裡冒出了蝙蝠俠的身影。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但這次我們的超級英雄可沒穿臉基尼,懲治罪惡的地點也換成了泰國曼谷。由《唐人街探案》電影原班人馬製作的同名超級網劇上週上線愛奇藝,豆瓣開分8.1,甚至超越了電影的前兩部。


這部傳說中捨棄利潤、“愛奇藝的購片成本就是我們製片成本”的懸疑推理劇,從前4集就能看出經費在燃燒:全程海外拍攝,電影級別畫質+視效,開篇故事“曼陀羅之舞”由最近大熱電影《誤殺》導演柯汶利執導,懸念四起併疊加靈異現象隨處可見的驚悚效果,連官方也很皮地吐了個槽。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網劇版《唐人街探案》沿用了與電影版統一的犯罪宇宙,時間線發生在電影第二部,曼谷黃金殺人案之後,唐仁答應給警察局免費辦案20起,但隨後唐仁與秦風赴美國追查命案,免費打工的義務順理成章交到了唐仁徒弟林默(邱澤飾)的手上。福爾摩斯得搭配華生才有看點,《唐人街探案》給林默安排了傾慕他的女警薩莎,正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為了讓觀眾更容易代入,網劇版《唐人街探案》不僅保留了電影懸疑推理+喜劇的風格,還引入肖央、王寶強等電影版演員作為客串;需要查詢資料時,香港黑客KIKO則短暫登場幫忙搞定一切。據瞭解,排名第一的Q會在網劇中露出更多線索,而網劇版主演林默也將出現在大電影《唐人街探案3》中,形成真正的劇影聯動宇宙格局。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林默是誰?在電影版早有伏筆,推理軟件Crima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中排行第四的“阿寞”是也。跟唐仁幹過三個月,因為是化學老師所以對元素、化學反應、氣味等非常敏感,曼谷警察局長錯把林默名字念成“林黑狗”,其實誠不我欺,嗅覺是林默探案的利器,在第一集就給質疑自己的局長一記下馬威,通過其身上殘留的物質推測他剛從鄭王廟回來。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因此在破案中,林默化身為黑狗神探用鼻子解決了諸多疑點:從天台的消毒水味聯想到嫌疑人,黑手印來自寺廟裡的線香灰,甚至可以辨別各種名牌香水以及背後含義。肉眼所見不一定為實,證人辯詞也未必保真,而氣味騙不了人,萬事萬物在林默眼中化為分子元素,令犯罪痕跡無法遁形。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看過了諸多神推理,主要依靠嗅覺感官和化學常識的還是頭一遭,這點上網劇版《唐人街探案》非常令人耳目一新,也讓主角林默頂著光環成為了鹿鳴中學的流量明星,出門慘遭女學生男粉絲圍追堵截。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除了探案能力一流,主角總需要各種標誌性特色來彰顯人格魅力。名偵探都得有點特殊癖好,林默是個風騷的吃貨,在最緊張的時刻也要先幹下一碗肉醬面才能幹活。“唯有美味和真相不能放過”是他的座右銘,因此前4集中除了懸念迭起,大部分時間觀眾都會看到林默與女主薩莎在各種小攤上吃播,有時還蹭死者家屬的飯,基本承擔了緊湊劇情中最鬆弛和搞笑的部分。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另外天天和死人打交道,誰還沒有點心理陰影呢?第一集心理醫生就一語中的地指出林默“是不是小時候受過心理創傷”,從目前的線索來看,林默年幼時曾目睹母親被人慘害,並記住了兇手的味道,這些伏筆將會在後期進一步展開。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不僅有原生家庭的影響,林默似乎還經歷過情感創傷。第4集阿溫挑釁時曾說,“我看你如此不信任女人,一定是被女人傷得很慘”,林默腦海中閃回的是IVY(張鈞甯飾)的形象,她是誰?這朵亦正亦邪的“帶刺玫瑰”,與林默曾經有怎樣的過節?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講真張鈞甯轉身的那一刻,娛sir腦內的小八卦其實回憶起的是幾個月前邱澤單方面公開與張鈞甯戀情,女方卻沒承認的烏龍。影視圈假戲真做的情侶太多,如果林黑犬神探沒把女神追到手,我們只能埋怨是《唐人街探案》太短吧——只有3個故事12集,大家且看且珍惜。


好了言歸正傳。網劇版《唐人街探案》究竟好看在哪兒?懸疑劇的亮點無疑是劇情環環相扣,邏輯縝密天衣無縫。為了做到這一點,網劇版專門請來了日本新本格派小說大師島田莊司作為顧問,幫忙打磨故事細節。


劇中第一個故事“曼陀羅之舞”,圍繞四位高中好友遭受四面佛詛咒發生意外展開,和唐探宇宙的每一部作品一樣,劇集開篇就引用了宗教典籍《華嚴經》中的一句話“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似有所指地暗喻犯罪的根源是墮入慾望深淵,到第4集謎底揭曉,觀眾才恍然大悟開篇即點題。


這裡娛sir不做劇透,不過可以說的是看過《誤殺》的朋友們,也許能提前參透“曼陀羅之舞”的部分作案手法,製造完美錯覺依賴於蒙太奇的運用。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如果一定要說遺憾,本格推理重推理不重動機,所以《唐人街探案》用4集鋪墊的真相,多少令人有些扼腕於犯罪動機的淺白。一個錯綜複雜的案件,最終歸結於4個高中時代親如姐妹的女人長大後變為塑料友情,從而整出一個瞞天過海的騙局,倒是應了貪嗔痴的原始慾望,但也失去了探究犯罪心理與人性複雜性的深度反思。


另外劇版儘管由陳思誠監製,但真正掌鏡交給了柯汶利、戴墨、姚文逸、來牧寬四位年輕導演,柯汶利開了個好頭,畢竟在如何刺激感官誘發觀眾暗示方面,東南亞導演絕對是國際級的。而後續兩個案子《玫瑰的名字》以及《幽靈邀請賽》成色如何,則取決於其他幾位導演的風格,可能會給網劇版帶來更多元的色彩,當然也可能是災難。


總的來說,《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網影聯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電影擴大IP影響力和傳播力,劇集則將電影的世界觀進一步拓展與豐富,讓偵探體系內的每一個高手都立體鮮活起來,令喜歡懸疑推理的觀眾欲罷不能。


非常有意思的是,劇集比電影評分還高的現象並不是首次出現。去年由《二代妖精》衍生的《動物管理局》也在愛奇藝上線,豆瓣7.7分遠高於電影。


這兩個系列IP的共通性在於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內容與角色極具延展性,90-120分鐘的電影很難交代清楚,反倒是拍成網劇有更廣闊的敘事空間,也容易沉澱觀眾追劇的粘性。具備類似屬性的電影,不妨如法炮製。


唐探網劇上線:高概念的世界觀架構


從電影到網劇,《唐人街探案》走了一步好棋。此前除了《狄仁傑》系列勉抗大旗,國產影視作品很久沒有出現過真正成功的懸疑推理類IP,更無法打通電影、劇集、網絡電影、短視頻等媒介界限。


而《唐人街探案》不僅突破內容邊界,而且形成了自己緊張中不乏戲謔的風格特色,只要後續不爛尾,可以說未來提到國產懸疑劇標杆之作,《唐人街探案》與黑犬神探一定會擁有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