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高宗李治為什麼要殺長孫無忌?

生活360x


為人臣子,最好的結局會是如何?是身名遠揚、名留青史,還是光宗耀祖,深得帝心?

對於那些陪唐太宗李世民奪得天下,給他鑄就繁華盛世的臣子們來說,他們能爭取到的最高禮遇,便是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而在這二十四人中,位次最高者,便是人們常聽說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字輔機,鮮卑族,生於河南洛陽。作為李唐功臣、皇室外戚,長孫無忌算是大唐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長孫無忌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兒子。可惜父親早逝,他便連同母親、親妹妹一同投靠舅舅高士廉。

透過舅舅這層關係,長孫無忌少年時便結識了李世民,並與之交好。在高士廉的撮合下,李世民娶了長孫無忌的胞妹,二人成了姻親。

在李淵起兵反隋後,長孫無忌一直跟隨在李世民身邊。

在玄武門之變前,他是唯一留在李世民身邊的得力助手。在李世民登基後,他先後擔任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司空、刺史、揚州大都督、檢校中書令。

貞觀十七年(643),他以第一位的殊榮,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太子李治即位後,長孫無忌作為新皇舅父、輔政大臣,進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起初,唐高宗對這位看著自己長大的親人非常依戀和信任。在唐太宗剛剛在行宮去世的時候,年輕的李治除了悲痛就是慌亂,絲毫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而長孫無忌一面勸說李治儘快從痛失親人中走出來,一面安排李治回京,穩定了朝野。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曾記載,洛陽有個叫李弘泰的人誣告長孫無忌謀反。結果高宗二話不說,直接將人斬首。李世民一家人對長孫無忌的信賴,可見一斑。

然而,長孫無忌自己卻在自己一次次被李家偏愛之後,有了驕縱的眉頭。

永徽四年(653),他奉命審理房遺愛謀反案。本來這事是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和他的妻子、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陽公主折騰出來的宮廷政變,但長孫無忌卻公報私仇,將吳王李恪也牽扯了進來。

最終,這場謀反的參與者房遺愛、高陽公主、荊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駙馬薛萬徹、駙馬柴令武都被斬首,李恪也被誣陷致死。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記載,李恪曾在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然而長孫無忌像是下定了決心,要將李唐皇室其他可能威脅到唐高宗的人趕盡殺絕。

不久後,與長孫無忌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都被以參與房遺愛謀反案的理由被流放江南。他的這一番舉動,讓人們見識到了他對自己權勢的濫用。

永徽五年(654),唐高祖想要廢除王皇后,另立武則天為後。王皇后和唐高祖的婚事,是同安大長公主牽的線,李世民親自選的人。長孫無忌於情於理,都是站在王皇后這一邊的。因而之後,高宗親自帶著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宴飲,賜給長孫家眾多財寶、官位,長孫無忌還是毫不動搖地反對廢王立武。

禮部尚書許敬宗勸說不管用,自己母親多次登門請求也不管用,自己和皇帝親自出馬勸說長孫無忌還是不管用。

為此,武則天對長孫無忌的不滿越來越甚。等到了第二年,高宗不顧群臣反對,力排眾議廢王立武。武則天認為長孫無忌當初接受了重賞卻始終不支持自己,實在可惡,便徹底和長孫無忌成為仇敵。

四年後,即顯慶四年(659),為了打擊關隴集團,加強皇權,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達成共識,決定削弱重臣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的實權,並將其調離京城。只是這事在執行的時候,在長孫無忌身上,鬧得很不好看。許敬宗向高宗密奏,說監察御史李巢意圖拉攏長孫無忌謀反。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高宗當即派許敬宗和侍中辛茂前去審訊,並說:"我家不幸,親戚中頻有惡事。高陽公主與朕同氣,往年遂與房遺愛謀反,今阿舅復作惡心。近親如此,使我慚見萬姓。"

由此可以看出,這時候唐高宗早已下定了剷除長孫無忌的決心。

許敬宗的誣陷,更像是配合高宗演的一場戲。

出於這麼多年的情分,高宗還是表達了對長孫無忌的信任和不忍。不過許敬宗最終拿漢文帝殺薄昭的例子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的道理說服了高宗。

不久後,長孫無忌被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他的兒子們也被削官流放。

到了七月,許敬宗領命複查這一謀反案。但他卻派中書舍人袁公瑜等去逼迫長孫無忌自縊。

最終,這位李唐的功臣,就這麼葬身黔州。

都說伴君如伴虎,長孫無忌作為唐太宗知根知底的摯友,倒是沒敗在他手中。而作為唐高宗的舅父和輔政大臣,他卻在政治上與皇權產生了衝突。加上皇后武則天的敵視,長孫無忌最終成為了整個皇室的仇人。


煮酒君


長孫無忌在凌煙閣24功臣排名第一,是唐太宗皇后長孫觀音婢的親哥哥,也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

何況長孫無忌為外甥唐高宗李治登上皇太子及皇帝寶座立下汗馬功勞,廢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樣是長孫皇后的兒子,但長孫無忌只偏袒李治,可以說沒有長孫無忌的全力幫忙,就沒有唐高宗李治的皇帝寶座。

因此唐高宗李治不可能殺害對自己有天高地厚之恩的親舅舅長孫無忌,殺害長孫無忌的另有其人,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

長孫無忌的最大罪惡是陷害吳王李恪。公元653年,長孫無忌奉命審理房遺愛謀反案。本來這事是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和他的妻子、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陽公主折騰出來的謀反陰謀,但長孫無忌卻公報私仇,將唐高宗李治的三哥吳王李恪也牽扯了進來。

最終,這場謀反的參與者房遺愛、高陽公主、荊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駙馬薛萬徹、駙馬柴令武都被斬首,李恪也被誣陷殺害。

李恪曾在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公元654年,唐高宗李治寵愛父親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想要廢除王皇后,另立武則天為後。

長孫無忌卻支持王皇后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為了爭取舅舅的支持,李治親自帶著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宴飲,賜給長孫家眾多財寶、官位,長孫無忌還是毫不動搖地反對廢王立武。

因此,武則天對長孫無忌的仇恨越來越甚。等到了第二年,高宗不顧群臣反對,力排眾議廢王立武。武則天認為長孫無忌當初接受了重賞卻始終不支持自己,實在可惡,便徹底和長孫無忌成為仇敵。

公元659年,為了加強皇權,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達成共識,決定削弱重臣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的實權,並將其調離京城。

皇后武則天指使親信許敬宗向高宗密奏,說監察御史李巢拉攏長孫無忌謀反。

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許敬宗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我擔心他知道事情暴露,會採取緊急措施,號召同黨,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斷處理,儘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給舅舅判罪,後代史官會怎麼看待我?”

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公元659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65歲的長孫無忌自縊身亡。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厚德載物49847


他是唐朝的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位列第一,是宰相,還是顧命大臣。這還沒有完,他的妹妹是皇后,而他的外甥更是新皇帝,但就這樣一個牛哄哄的大佬,最後卻敗在了一個女人手中,下場最為悽慘,令人感嘆不已。

他就是長孫無忌,他是唐太宗的心腹忠臣,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首功,並且在立儲之爭時支持唐高宗李治,後被任為顧命大臣。可以說這個長孫無忌在高宗時期,即有擁立之功,又是皇帝的親舅舅,還是顧命大臣,這樣一個牛哄哄的人物,又有誰能夠將其打敗呢?



但還真有一個人,還有是一個女人,將其打敗了。她就是武則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死後,李治就將自己的小媽武則天收入後宮。武則天是個狠人,先後鬥敗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她在李治耳邊吹吹枕頭風,想要當大唐的皇后,她一個二婚女竟然要當皇后,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唐高宗李治知道一旦他提出來,必然會遭到朝臣的反對,為了保證自己的提議能夠順利通過,他就找來了自己舅舅長孫無忌,賞賜大量的財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並且武則天的家人以及狗腿子許敬宗也加以勸說,但都被長孫無忌正色拒絕。後來,李治還是在朝堂上提出了改立武則天為後的事情,遭到了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但李治最終還是改立了武則天為皇后。

事後,武則天對長孫無忌懷恨在心,就指使自己的狗腿子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謀反,昏庸的唐高宗李治信以為真,竟然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後來,許敬宗又逼迫長孫無忌自盡。在長孫無忌死後,他的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慘不忍睹。

長孫無忌這樣一個朝廷重臣,最後就這樣徹底地敗在了武則天的手下。最毒不過婦人心,千萬不要惹女人呀!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唐朝宰相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然而,就在李治稱帝10年後,也就是公元659年,李治逼死了親舅舅,這到底為什麼呢?

這件事表面來看是李治逼死了舅舅,我認為是長孫無忌不識時務,貪戀權勢造成的,他應該在外甥稱帝后,送一程後急流勇退就可以免遭殺身之禍。

換言之,長孫無忌之死是各種政治因素交織造成的,說到底還是他不肯放權惹的禍。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和明朝的張居正、清朝的多爾袞、以及唐朝的霍光的下場如出一轍,他應該學習漢朝張良的做法,功成而退,頤養天年。如此也不會在65歲高齡被外甥和外甥媳婦逼死,古語云“老而不死為賊,”佔著高位阻礙新君的權勢,不殺你殺誰呢?

李治稱帝后,只有扳倒舅舅才能完全掌握大權。這是歷史的規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有什麼奇怪的呢?長孫無忌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講真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有功之臣這話沒毛病,要不憑什麼他能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呢?他比李世民大四歲。李世民卻比他早死了10年,李世民不死,長孫無忌有可能功德圓滿而退。因為李世民能鎮住他,而他的外甥李治則另當別論了。李世民臨死前,把李治託付他來輔佐。



▲李治和舅舅

其實李治稱帝是因緣巧合,並非長孫無忌的擁立之功。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有三個兒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最早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晚年他又寵愛次子李泰,這就有點當初他和哥哥李建成情況差不多。這次是李承乾先下手了,於是和弟弟李泰之間進行了一場明爭暗鬥,結果被李世民知道了,一怒廢了二人,天上掉了個餡餅砸中了李治,第三子李治這才做了接班人。

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隨後稱帝,史稱唐高宗。

李世民死後的第三個年頭,他把小媽武則天娶進宮做了妃子。又過了四年,武則天進行了一場宮鬥,幹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這時武則天野心勃勃要當皇后。

此時朝廷的權利集中在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些權臣手上,李治有什麼事必須和他舅舅商量,李治和武則天都想擁有無上的權力,這就都把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權臣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這時候長孫無忌應該急流勇退或者明哲保身,辭去宰相職務,把權力交給“皇權集團”。然而他看不透時局,遲遲不肯放權。



▲武則天

當李治徵詢他對武則天當皇后意見時,他表示反對。他沒有像老油條李世勣(徐茂公的原型)那樣回答:“這是陛下的家事,為什麼要問別人呢?

長孫無忌暗中操縱褚遂良死磕武則天:“即便廢掉王皇后也不讓武則天做皇后。”

權臣為什麼要這樣堅決反對武則天做皇后呢?都是權力惹的禍。權臣認為武則天能力太強,以後他當了皇后,不容易控制李治。

想想看,歷朝歷代的權臣哪個不是擁立小皇帝或者平庸的皇帝呢?張居正如此、霍光如此,慈禧也如此。

可惜長孫無忌不是武則天的對手,首先武則天打擊了長孫無忌等權臣擁立的太子李忠,李忠是李治和別的妃子生的兒子,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

她通過控制李治,廢黜了太子李忠,把自己的長子李賢立為了東宮太子,母以子貴,武則天最終做了皇后。接下來就容易收拾長孫無忌等一班老臣了。



▲李治和武則天

武則天的才能逐漸發揮出來了,這和以後清朝27歲的慈禧鬥敗45歲的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如出一轍。

武則天的上位,意味著李治權利被侵蝕。武則天身邊形成了一個小集團,許敬宗是其中的得力干將,他揣測武則天的心意,“那就是置長孫無忌於死地,徹底解決後患之憂”。

許敬宗羅織罪名,說長孫無忌企圖擁立新君謀反,顛覆李治的政權,李治削奪了舅舅權利,被流放黔州。

武則天還不罷手,派李世績、許敬宗、等人再審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一看這情況,乾脆上吊自殺了。這一年長孫無忌65歲,武則天34歲,高宗李治30歲。


秉燭讀春秋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長孫無忌,鮮卑族,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哥哥。他和李世民的私交非常好,後來妹妹嫁給了李世民。兩人關係更是親上加親。李淵晉陽起兵造反後。李世民身為李淵造反的主要功臣,自然跟隨李淵征戰天下。而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征戰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功勳。並且成為了李世民的心腹之人。



唐朝建立,天下軍閥被平定後。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也越來越深。當時太子李建成聯合齊王李元吉想要至李世民於死地。而李淵也忌憚李世民的蓋世功勳。所以也在暗中幫助李建成對付李世民。李世民的日子實際上也不好過。太子李建成強勢滔天再加上皇帝李淵的幫助。李世民的日子過的那是一個水深火熱了。當時李世民天策府眾人皆勸說李世民造反。而長孫無忌就是李世民造反的主要策劃者和執行者。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舉功成。而長孫無忌也因此獲益。

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一方面長孫無忌有功勞傍身。另一方面有他的妹妹長孫皇后照應。可以說長孫無忌在貞觀年間縱橫無敵。雖然長孫無忌在後來李世民分封刺史的事情上和李世民鬧的非常的不愉快。雖然李世民惱怒長孫無忌的行事。但卻並沒因此而疏遠他。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則位列第一。李承乾造反被貶後,李治被命為太子。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輔助李治。

李世民死後命令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輔政。當時長孫無忌大權在握以元舅的身份輔政。長孫無忌所言所行李治盡皆採納。後來長孫無忌開始囂張跋扈借權剷除異己。吳王李恪就被長孫無忌給冤殺了。江夏王李道宗,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因與長孫無忌不和。被長孫無忌流放嶺南煙瘴之地。後來李治想要廢除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是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所以長孫無忌也被李治和武則天所怨恨。


顯慶四年,大陰人許敬宗上書李治說長孫無忌要造反。建議李治先下手為強先弄死長孫無忌。原本李治怕背上殺舅舅的惡名。但架不住許敬宗一頓忽悠。最終李治下令削去長孫無忌官職和封邑發配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也都被連累發配嶺南。後來武則天因為之前長孫無忌阻攔他當皇后的事情,又促使了李治再次調查長孫無忌造反的事情。在有心人的逼迫下,長孫無忌在黔州被逼自殺身亡。一代名臣隕落黔州不毛之地。長孫無忌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權力失衡被人所記恨,所以被陷害造反。而李治又被武則天枕邊風一吹。自然而然就會除掉他。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首先,不是唐高宗要殺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元勳,他跟隨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戰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在位期間擔任宰相一職,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後長孫無忌晚年卻非常的悽慘。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決定廢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站出來堅決反對,而招致武后仇恨。顯慶四年,武則天當了皇后,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立自己為後不支持決心報復。於是找到敬宗與中書侍郎李義府遂誣告長孫無忌圖謀不軌。唐高宗聽信讒言,便下詔削去長孫無忌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到上元元年才得以平反。


憶舊夢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是一場權力之爭!

在權力面前,沒有親情,這是他們老李家的傳統!

長孫無忌何許人也?關隴貴族,大唐開國元勳,凌煙閣第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視其為左膀右臂,長孫皇后是其親妹妹,其權勢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世民過世之前,指派長孫無忌為顧命大臣,囑咐他全力輔佐新君李治執掌政權,

可以說長孫無忌權力的合法性來自於李世民的臨終遺言,李世民過世後,長孫無忌便順理成章的登上了大唐第一權臣的寶座。

新君李治登基後,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就是打壓在朝中蠢蠢欲動皇室宗親,和結黨營私的文武權臣。

長孫無忌即是李治的親舅舅,又是先帝爺生前特殊制定的顧命大臣,於是乎,集合“外戚與權臣”於一身的長孫無忌,便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李治最為忌憚的人物。

被捧的太高有時候未必是一件好事,長孫無忌一人之下的權力不但沒有為他帶來榮華富貴,反而成了長孫一家的催命符。

按理說,長孫無忌與李治之間得矛盾並不大,且不說二人那舅舅與外甥的血脈親情,單單長孫無忌個人來講,其野心也並不大,就連當初李治上位,也是多虧了長孫無忌的勸諫,所以李治沒有太大理由去搞自己的舅舅。

但李治還是對其動手了,其目的不是針對長孫無忌,更是針對其背後的關隴集團,是自東晉時代就延續的門閥政治。

唐高宗繼位後,勢單力薄,他沒有自己老爹那樣的實力,做到對各方勢力的強勢壓制。朝中大權被長孫無忌為首的士族集團所把控,李治如果想要掌控朝政,必須與他們交手。

所以這是一場皇權與貴族權力的爭奪,必須採取強硬手段,否則就只能處處受制,甚至於翻船,之前的隋煬帝就是例子。

事實上,不僅僅是長孫無忌,在這之前,李治拔掉的還有蕭淑妃所代表的江南士族、王皇后所代表的山東士族,這是武則天能夠上位成皇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治剛剛執政時,表面上對長孫無忌禮遇有加,背地裡卻開始慢慢分化長孫一家在朝廷上的影響力,短短四年時間,長孫家族中手握重權的幾大重要人物相繼被貶。

因為在李治的心中,所謂的皇親國戚只不過是一顆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只有自己親手提拔並施以皇恩的普通庶族,才能放心的為自己所用,

因此,長孫無忌的存在對李治來說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成了一根扎進肉裡的鐵釘子。

對政治極其敏感的長孫無忌,看穿了李治不斷打壓長孫家族的目的,在被貶職流放到重慶之後,長孫無忌終於恍然大悟,只有自己下地獄,才能穩住李治不安的內心,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長孫家族。

最終,大唐的開國元勳、凌煙閣第一功臣被黑暗的政治角逐逼向絕境,溢死在一根白綾之下,下場不念令人唏噓。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治沒有錯,長孫無忌也沒有錯,錯的是在封建社會中,被黑暗人性所支配的扭曲的文明。


白話歷史君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父,是李世民深入倚重的大舅子,也是關隴貴族在唐朝的代言人,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打從李淵晉陽起兵,長孫無忌便主動投軍相從,一直跟隨在李世民鞍前馬後,出謀劃策,玄武門之變力排眾議,推動兵變,事成後,李世民信重有加,不惜高官厚祿,長孫無忌推辭不迭,被定為功臣第一,成為可以隨時進入李世民臥室奏事的人。李承乾謀反被廢太子位,另立晉王李治,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做他的太子太師,借重他的影響力鞏固李治權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長孫無忌之死,在於他的位高權重,卻又私慾膨脹,李治之立,唐太宗猶豫過,問長孫無忌說,論賢能不如立李恪,長孫無忌大力反對,李世民誅心的反問,難道因為他不是你外甥的緣故嗎?長孫無忌堅決反對,此事就擱下了,待到李治當皇帝,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受命輔政。(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長孫無忌進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仍兼任揚州都督,主持朝政,所奏政事,李治無不依允。於是逐漸驕狂,營私結黨縱情率性,大力剷除異己,連李唐宗室都不放過。

高宗當皇帝第四年653年,爆發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案,一宗疑雲陣陣的疑案,被長孫無忌做成鐵案,還藉機擴大牽涉面,拔除眼中釘。該案把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都扯了進來,全部被殺,李家宗室沙場功臣李道宗也逃不出報復式的清洗,流放象州,逝世於路上,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也因平時與長孫不和而被流放。李治為他們求情而不可得。這一仗,長孫無忌把李唐宗室幾乎連根拔起,奠定了獨攬大權說一不二的局面。(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這時李治的後宮也風起雲湧,朝廷與後宮之爭無意中糾結在一起,王皇后先利用武媚娘鬥倒蕭淑妃,驚覺尾大不掉為時已晚,武媚娘得到李治歡心,打算立她為皇后,但王皇后出身貴族世家,舅父柳奭為中書令,是長孫無忌的臂膀,卻因生不出兒子失寵。(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武媚娘為求上位,不惜與李治二人到長孫無忌府上拜訪求支持,其母楊氏還親自到長孫府上請求,都被長孫無忌拒絕。

在得到山東派系代表人物李勣徐茂功的支持下,李治深感再不果斷,恐怕永遠受制於舅父長孫無忌,於是乾綱獨斷,將王皇后廢為庶人,改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因長孫無忌接受賞賜卻不肯支持自己,對他懷恨在心,拔掉關隴貴族在後宮的代言人,朝廷的長孫無忌一派開始變得被動,禮部尚書許敬宗和中書舍人李義府聯手,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誣告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璦圖謀不軌。(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治得奏,也不訊問對質,馬上把他們流放黔州,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直到七月,才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派時為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逼長孫無忌自縊。從這裡可以看出,拿掉長孫無忌是李治有意為之,為了收回權力,不然不會不問就流放,而長孫無忌之死,卻應是武則天許敬宗因勢利導而成。


南方鵬


武氏立後一事,高宗幾乎是請求加賄賂,長孫無忌還是不給面子,高宗起了殺心。

這也是長期累積的不滿的結果。從謀取太子甚至更早,長孫無忌充當了導演兼編劇,高宗言聽計從,幾乎是空手套白狼,無中生有,取得巨大成功,長孫無忌以為可以一直導演下去。他的錯誤在於高宗不是偶像派的,是絕對的演技派!他在導演安排下,在太宗面前扮演了一個老實孝順的好孩子,同時在導演面前扮演了一個提線木偶,使導演相信他永遠是個聽話的花瓶,可以放心使用。

從策劃玄武門到擁立高宗,再到清理吳王恪,“處人骨肉之間”,長孫無忌簡直成了李家的太上皇。

由於演技太好,太宗甚至覺得“生兒唯恐如羊”,長孫無忌也這麼想。但,高宗不是羊,是狼。

他處理蔣王滕王,處理長孫無忌褚遂良,處理王皇后,拿下高句麗,徹底讓人認識到了一個演技派的導演和狼!

武后,不過是李導演手下的一個演員,雖然演技好,雖然也是未來導演,但高宗沒有失去意識以前,她都是演員。


庫充村人


長孫無忌在唐高宗的時候,已經是一位位高權重的人物了。其實對於長孫無忌的下場,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已經有所預料了。長孫無忌自幼與唐太宗李世民相識,友誼深厚,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為大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資歷太老

長孫無忌作為凌煙閣24功臣之首,可見其功勞之大,地位之高。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可是這要看對誰,對唐太宗,那是好事,對唐高宗,可就不見得了。加上長孫無忌是唐高宗的舅父,也是皇親國戚,但是是外戚。所以到了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的資歷就高的嚇人了。因為唐太宗病逝的時候,任命他為唐高宗的輔政大臣,很多朝堂大事,唐高宗做出決定的時候就會考慮到他。

得罪唐高宗、武后

長孫無忌作為凌煙閣24功臣之首,又是唐高宗的舅父;又是唐太宗任命的輔政大臣。因此很多事唐高宗都會詢問他。因此長孫無忌的權利越來越大,誰與他不合,便想方設法除掉,一開始唐高宗也沒什麼,直到唐高宗想把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給長孫無忌暗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可是長孫無忌卻裝傻,裝不懂。再後來唐高宗廢除王皇后,把武則天立為皇后,沒有得到長孫無忌及其它輔政大臣的支持。因此長孫無忌就把唐高宗、武后一起得罪了。同時,也讓唐高宗感覺到了自己的權利受損,自己一個皇帝想做什麼事情,竟然被人阻擋了。讓他的權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現。因此唐高宗是不允許這種潛在威脅存在的。但是因為長孫無忌是舅父,他不能隨便找個理由把他殺掉,因此要隱忍,找機會。

“機會到來”

在唐高宗冊立武則天的這件事上,長孫無忌讓唐高宗和武后都懷恨在心。唐高宗還好,因為父親的原因,並沒有表現的那麼強烈。但武后是誰?能放過他麼?於是,武后就開始叫人收羅證據,準備弄死他。恰巧這個時候,有人狀告韋季方、李巢謀反,於是“順藤摸瓜”,順到了長孫無忌的頭上,把他給貶了,在被審訊的時候,自殺。但是因為他的身份,唐高宗又不能不對天下有個交代,於是又複查平反。但是人都死了,平反有啥用。

長孫無忌就算不因為得罪唐高宗、武后,也會被唐高宗找其他的各種理由給除掉。因為他的功勞、他的地位、他的私心,已經影響到了唐高宗的權利。很多人說是因為武后謀害,又有人說是唐高宗無能,其實都不是。因為這個時期武后是順從唐高宗的,唐高宗說了算的時期,而且唐高宗也算是一位有才略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