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杨家将听说有七郎八虎,七郎知道,八虎是什么?

牧心视界


杨家将主要是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们是北宋著名的将领。杨家将的创世人是杨老令公杨业。关于小说戏剧里的情节,杨家将确实是有七郎八虎的。

他们都是杨业的儿子,七郎指的就是: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光,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

八虎是杨业收的义子,名为延顺。

但是,这不是历史事实,历史上确实是有杨家将,但是,杨家将里的英雄人物,绝没有这么多。

事实上杨家将只有三个人,是威名赫赫的。

他们就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创世人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

除了他们三个人之外的,影视剧里的杨家将,都是小说家和戏曲家杜撰的。包括杨宗保,穆桂英这种超级大英雄,也是杜撰出来的。

关于杨家将的创世人杨业。他最早的时候,不是北宋的将领,而是北宋的敌人,北汉的著名将领。

那时候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带领宋军,攻打北汉。杨业带领的杨家将誓死抵抗,正是因为如此,赵匡胤两次出兵,都没有把北汉给灭了。

北汉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被赵光义给灭了的。北汉灭亡之后,杨业带领的杨家将就投靠了北宋。

这时候杨家将才开始为北宋抵御北方强大的契丹。一般七郎八虎的英勇事迹,就是在这一段历史上杜撰出来的。

事实上杨业带领的杨家将,也给了契丹军以重创。尤其是杨业带领的杨家将打的雁门关大捷,他用八千人马,打败了契丹十万大军,真的是让杨家将的名声达到了历史最高。

也正是因为杨家将的勇猛,让契丹不敢侵犯北宋的边境,尤其是杨业管理的边境的。

不过,杨业最终还是死在了契丹人的手里。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宋太宗想要拿下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但是,这一次战争北宋失败了。

本来杨业是跟着潘美打仗的,他们两个商议好,杨业去引诱契丹大军到陈家谷。潘美埋伏重兵在这里,只要契丹的大军,走到陈家谷,他们就对契丹发动猛烈的进攻。

但是,很遗憾的是,杨业引诱契丹大军,到陈家谷的时候,潘美早就逃之夭夭了。

所以,杨业带领的杨家将,以寡敌众,最终的结果就是杨业战死。杨家将死伤无数。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就继承了老爹的爵位,继续抵抗北方强大的契丹,杨延昭带领的杨家将也给了契丹人以重创。

只不过到了宋真宗中后期,宋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所以,两国之间就没有了战争。

杨延昭之后,杨家将的第三代领导人,也是最后一代领导人,就是杨文广。

杨文广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帮助宋朝和西夏做战。

期间杨文广带领的杨家将,跟着北宋名将狄青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杨文广之后,杨家将就不复存在了。


史学达人


好多年前好象是九零年前后看过一本书叫《天下第一棍》赵匡胤征北汉下河东到佘塘关久攻不下,原因是佘太君之父佘表,请来他的亲家火山王杨衮带八子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前来助阵,

杨滚当时是火塘寨拥兵自立,应亲家之约亲会赵匡胤,知其是英明之主,就铜锤换玉带,里迎外和开门献关,从而得罪了亲家佘表,两家悔婚。

佘表悔婚择婿另嫁佘赛花于崔家,杨衮得知佘家悔婚命七子杨继业在佘家送亲路上抢亲,佘赛花大战杨业,二人互相爱慕,并于七星庙成亲后生七子,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收王贵之子王顺为义子,因个个武艺高强人称七狼八虎!

潘仁美陷害杨家是世仇,是赵匡胤没龙袍加身之前奉命取高平关,因赵匡胤之妹从小指婚高家。夜访高平关诚若不悔婚,使守将高老傜自尽现关,高怀德夜保其母和自己的弟弟怀亮出关投杨家,杨家来接,潘仁美赶尽杀绝追杀高路遇杨衮,杨衮言明让潘美三招若不能取胜就放了高家,结果潘美战败不守约定,被杨衮刺伤挑下战马,从而潘杨结下世仇。


何至是一种伤


七郎八虎其实是对两代杨家将的一个合称,因为前后两代杨家将都是8个人,而且其中都有一个义兄弟。所以,人们往往把义兄弟单独拿出来称为八虎。


第一代七郎八虎,也就是老七郎八虎,是指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杨继亮是义兄弟,本名高怀亮,前面七个是亲兄弟。


后来杨继业也有8个儿子,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八郎杨延顺(义子)

现在提及的七郎八虎多指第二代,也就是杨继业的8个儿子!


大郎杨泰,字延平,使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二郎杨永,字延定,使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


三郎杨勋,字延光,使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四郎杨贵,字延辉,使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


五郎杨春,字延德,使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六郎杨景,字延昭,使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


七郎杨希,字延嗣,使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八郎杨顺,字延顺,使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汝影吾行


七郎八虎,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子,所以就被称为“七郎八虎”。可不是指有八个人哦,而是第八个人。


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

这八郎是当年杨令公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下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杨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中了反间计,派兵围困应州,辽军趁机出兵攻打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了呼延赞前来搭救,不幸重伤而死。

因此杨令公为了报恩,收养了王锦的儿子,又因为怕他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杨家人,惹来生分。所以将他改名杨顺,没有和他明说。而杨顺也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被赐为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青史回声


杨六郎本名杨延昭,杨业(杨继业)之子,据史料载,杨延昭系杨业之独子。但为什么叫做“六郎”呢?主要有这样两种说法。其说一,延昭与部将结义,按齿序排行第六。其说二,镇守“三关”二十载,辽人闻声丧胆,视其为“将星六郎”下界。至于杨业生有七子,加上义子延顺,人称“七郎八虎”之类的说法,实为虚构杜撰。那么,杨六郎把守的三关口是哪三关呢?传统认为是山西的雁门关、偏头关和宁武关。据考证其实是河北的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并不是平凉与固原甘宁交界的这个三关口,又是一个民间传说。


秦玉龙


七郎八虎是7+1一共8个人,可不是7+8=15人。


杨家将里面杨继业的八个儿子,号称七郎八虎:

大郎杨泰字延平

二郎杨永字延定

三郎杨勋字延光

四郎杨贵字延辉

五郎杨春字延德

六郎杨景字延昭

七郎杨希字延嗣

八郎杨顺字延顺


八郎是谁?

杨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将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

辽军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

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蔡绣英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二言三拍


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   评书中杨家将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大郎杨泰,字延平,主使一支屈卢浑金枪,辅使一把九环金锋定宋宝刀;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氏解语,次妻周氏云镜;因其与宋主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主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二郎杨永,字延定,主使一支八宝赤金枪,辅使一把九环泽州大花宝刀;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娶妻耿氏金花,次妻邹氏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弟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一箭射死。

三郎杨勋,字延安,主使一支透甲缕金枪,辅使一张百发百中震天铁弓;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氏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如泥而死。

四郎杨贵,字延辉,主使一支菊花点金枪,辅使一组靠背无敌夺命铜锤;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主使一支独角皂金枪,辅使一组双股夺命九股练索;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氏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字延昭,主使一支盘龙金枪,辅使一对鸳鸯双花长短大刀;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王的御妹郡主柴银萍;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大帅。后病死关外。

七郎杨希,字延嗣,主使一支五虎断门枪,辅使一组双股镇关金色铁鞭;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除掉。

八郎杨顺,字延顺,主使一支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氏绣英;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青莲公主。


恶趣历史谈


评书中杨家将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第三代:《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杨延昭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杨泰、杨贵、杨顺、杨□、杨春、杨景、杨希。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从前述中可知,大郎杨渊平,流传几百年,最后才改渊平为延平。

二郎杨延定,是由《北宋志传》延用而来。三郎杨延光与《杨家将》中的杨延广音近,可能与其有关。四郎杨延辉,在《北宋志传》中为三郎,自京剧《四郎探母》问世后,四郎杨延辉已经定型。五郎杨延德从明人小说到今天的评书、戏文一直未变。六郎杨景字延昭,从元人杂剧一直流传到今天。七郎杨延嗣从明人小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八郎杨延顺源于京剧与河北梆子《雁门关》。此外,还有八姐杨琪(京剧中作春花)和九妹杨瑛。大郎杨泰字延平,使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氏解语,次妻周氏云镜; 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乃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

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二郎杨永字延定,使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氏金花,次妻邹氏兰秀; 耿金花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 邹兰秀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三郎杨勋字延光,使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氏月娥; 董月娥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四郎杨贵字延辉,使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 孟金榜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平素里大郎延平和二弟、三弟、四弟这哥儿四个都是在边关代州尽忠职守。 五郎杨春字延德,使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氏赛英; 马赛英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 六郎杨景字延昭,

使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氏熙春; 柴熙春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七郎杨希字延嗣,使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 呼延赤金为原北汉降将楼烦关白袍令公呼延平之女。 八郎杨顺字延顺,使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氏绣英; 据《下河东》: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将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蔡绣英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龙江黎明


关于史籍中真实的杨家将是这样的:根据《宋史》列传载:杨业,并州太原人。父杨信,为五代后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即为杨无敌。
根据山西代县杨家庙杨氏家谱所载,杨业家本是山西望族,其先是东汉太尉杨震,杨震是关西孔子,有四知辞金的美谈,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一著名典故的创始人。杨家将是杨震的第五子杨奉的后裔,与大隋王朝楚国公杨素同支派。
《杨家将演义》中描写杨业有七个儿子,号为七郎八虎,演义中通用的名字从杨大郎到杨七郎,即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宋史》中描写杨业的确也是生了七个儿子,即供奉官杨延朗(就是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杨延浦、杨延训并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并为殿直。长子杨延玉与父共没于陈家谷口之战。其中杨延昭为几郎,史书并未详载,只是辽国人(一会称契丹一会称辽国)目为杨六郎,见宋史载:“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杨延昭和杨文广在正史上是父子关系,史书载六郎有三子为官,杨文广字仲容,因功授殿直。演义中编出个杨宗保一代来,把杨文广列为杨宗保之子,当然演义是演义的。杨家将从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到第五任帝宋英宗赵曙的一百年间,杨家父子祖孙三代保家卫国,拱卫皇室。关于杨文广之后的那些稗官野史、评书演义所编的天花乱坠的,只是评书演义戏文,我们看看热闹而已,千万不能当正史看,自杨文广之下一代起,杨家将后裔虽然世代为文官武官(各房支长子袭爵,其他子孙视才能用之,但杨家将的后裔好多呀,不能都封官的),但史书鲜有记载,地方志都有记载。

杨家父子祖孙三代抗辽保国,除杨延玉随父杨业没于陈家谷口之战,杨延昭镇守幽州外,其余在有宋一代世袭为文武官员,只是没有再象祖辈那样英明神武了,何况宋朝太祖有(赵匡胤)训,武将掌权不能超过两代,因为太祖怕“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

所以有宋一代先后有杨家将、呼延家将、高家将、郑家将、狄家将、石守信家族、曹家将、岳家将......大家轮番上阵保家园,免得黄袍加身。

杨家将的后裔至今应有百万之众了,因为杨家世代忠良,即使天下大乱,其乱兵所到之处,看是忠臣良将之后,也是尊敬杨家将后裔的。

/<font>


黑小纯


据民间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当年两军阵前交锋,敌军阵前出来一名大将挑战,连胜几场,大宋军无人敢战,士气低落,就见这时大宋军队中冲出来一名白袍小将,坐下一匹白龙驹,手提一把亮银偃月刀,银盔银甲白罗袍,身高8尺,面白无须(说白了就是一个帅小伙,老帅老帅那种!),三下五除二就把敌军大将挑下马来,又连续挑掉敌军多员大将。这时由打对面冲出一员女将,坐下一匹桃花马,手拿一对柳叶弯刀,头戴粉头巾…(说白了就老漂亮的一位少女,就好比范冰冰穿上盔甲的那种美少女!),双方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时突然狂风大起,黄沙遮天蔽日,天上乌云密布,两个人只好打马躲避,白袍小将先躲进一个破庙中,突然听到外面马蹄声急,小将打门缝里一看,外面来了一个粉妆的女将(不用猜就知道是谁了),白袍小将躲在门后,趁女将进来沒注意,一把从后面抱住女将,说:"我杨继业对佘姑娘仰慕已久,愿与你相守白头…(一大堆肉麻求爱的话)!”又从后面亲了一口女将,这时天空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庙中的八尊神像轰一声全部倒地,这时就听女将说:”老天爷哭什么哭,将来我佘赛花生你七郎养你八虎保你大宋百年就是了!"这时就看外面风收雨停,晴空万里,杨继业和佘赛花一起打马回营,敌军主帅(也就是佘太君的父亲丿一看女儿找了这么牛B的姑爷,还打什么打,也就开城投降了北宋。后来杨老令公就和佘太君生了七个儿子,收养一个儿子,这就是七郎八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