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擁兵5萬的劉封,離麥城並不遠,為何不去營救關羽?

于濤


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兵敗之後,被徐晃和呂蒙一路追殺,最終在麥城被呂蒙軍圍困,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描述,關羽被圍困期間,蜀漢大將廖化曾經殺出重圍,前往上庸求救於劉封,但是有孟達從中作梗,最終劉封沒有發兵援救關羽,而關羽軍被圍困情況非常嚴峻,廖化見劉封不發兵,無奈悲憤大哭,前往成都尋找劉備求救。

最終因為劉封的坐視不理,造成了關羽軍彈盡糧絕,在被呂蒙圍困多日後,關羽率軍突圍,被東吳潘璋部所擒獲,最終斬殺。

以上是小說《三國演義》的描述,但是在正史《三國志》中,並未提及廖化求援劉封一事。

那麼,關羽兵敗困守麥城的時候,屯兵上庸的劉封為什麼沒有及時出兵救援呢?

小哥詳細分析。



以下文章,我們以正史《三國志》為參考。

《三國志》之關羽敗走麥城

在《三國志·關羽傳》中,詳細記載了關羽在樊城之戰的前後軍事調度,同時也記錄了關羽最後的死亡原因。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追諡羽曰壯繆侯。

通過這段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來,關羽在荊州的時候,人際關係確實不怎麼好,導致了南郡太守、公安守將的叛亂,在《關羽傳》中沒有提及劉封的事,那麼,在《三國志·劉封傳》中,是如何描關羽攻打樊城,劉封和孟達的作為呢?

《三國志·劉封傳》

先主加耽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以耽弟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為副軍將軍。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鼔吹。達旣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來,關羽在圍攻樊城的時候,多次讓劉封出兵,協同作戰,但是劉封、孟達百般推辭。最終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備非常憤怒,氣憤劉封不派兵解救關羽。劉封為人性格火烈,又仗著是劉備的義子,所以生活中作風比較驕橫,他搶奪了孟達的一套樂器(孟達這人還挺會享受,製作精美的鼓吹樂器陶冶情操。)所以孟達一怕劉備治罪上庸不解關羽之危的大罪,二又忍受不了劉封的打壓,就給劉備寫了一封信(惡人先告狀,把上庸不出兵的責任推卸給劉封。)然後他就投降曹操了。

上庸出兵能不能及時解圍麥城之困

上庸離麥城到底有多遠呢?

根據目前地圖顯示,上庸距離麥城有672公里,駕車全程高速需要9個半小時。

而根據地圖顯示,上庸發兵麥城,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是駕船順流而下。

而關羽在麥城堅守了多長時間呢?據史料記載,關羽10起兵圍攻樊城,11月兵敗退守麥城,12月突圍,最終被東吳斬殺。也就是說,關羽被圍困在麥城有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劉封完全可以發兵解救關羽。

有人說劉封沒有多少兵,這是錯誤的說法,當時上庸有20000人馬,而劉封來上庸之前,自己就帶了一部分人馬,也就是說,即便劉封不能調動全部的守軍,但是帶走一半他是絕對有這個能力的,拋開關羽發兵樊城期間,多次讓劉封出兵不提,關羽被圍困在麥城數人,劉封依然沒有發兵,可以預見的是,假如劉封發兵援助,關羽或許有一線生機,關羽兵敗,主要是手下士兵太少,同時斷糧食多日,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斷糧多日再去突圍,如何能勝?

所以說,劉封要是能發兵,關羽得糧草接濟,大家一起突圍的成功概率還是很大的。



劉封為什麼不去解救關羽

這裡有四個原因。

第一:關羽劉封性格衝突。

關羽本人在蜀漢軍中威望很高,能入他法眼的沒有幾個人,而他在荊州期間,手握重兵,也產生了嬌縱之心,威震華夏後,更是驕傲自大,放眼天下,沒人是他的對手,所以在荊州管理方面,採取高壓政策,糜芳、士仁反叛足以說明這一點,而關羽數次讓劉封、孟達發兵,言辭肯定是一次比一次激烈,而劉封本人的性格也是猶如烈馬,這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孟達搗亂。

劉封不出兵的理由,就是“山郡初附,未可動搖”。這很明顯是推辭,當時關羽威震華夏,曹魏這邊和關羽對抗的一線守將,大部分心生動搖,暗中和關羽聯絡,難道小小的上庸還能逆對潮流?

再者劉封出兵,孟達沒有能力掌控上庸局勢嗎?倒戈將軍孟達的實力有多麼強悍?他可是後來一箭射死徐晃的人,徐晃箭法如何呢?曹操在銅雀臺舉辦射箭大會,徐晃可是拿了彩頭的人。

而不出兵的藉口,也是孟達提出來的,可見孟達確實是一大禍害。

第三:劉封和孟達的爭權奪勢。

劉封驕橫,孟達也是心懷大志的人,而劉備對於上庸的工作安排,是孟達為主,劉封輔助孟達,但是很明顯,劉封並不把孟達放在眼裡,從搶奪孟達樂器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兩個人的關係非常緊張,而劉封對孟達強勢打壓,讓孟達非常不滿意,所以上庸的內部情況也是非常緊張,前期劉封發兵還可以,但是後期,很明顯劉封他自己也不敢把上庸留給孟達。

第四:劉封怕關羽責罵。

關羽是非常有威嚴的人,之前多次讓劉封出兵,劉封不出,後來關羽被圍,劉封內心更加恐懼,因為他早日出兵,關羽或許不至於後面的大敗,所以在關羽被圍困在麥城後,劉封更加不敢去見他。

按照演義描述,劉封不救關羽,是因為惱怒他在劉備選取接班人的時候,對自己不屑一顧,並且有人因此大做文章,說關羽不喜歡義子,這是非常錯誤的說法,因為關羽對自己的義子關平就很好,並且在哪個年代,認義子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情況,所以這種說法不足為信。

縱觀以上四點,劉封沒有去解救關羽,確實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而劉備最終賜死劉封,雖然也是無奈之舉,但是堪稱大仁大義。


古梁鏞


劉封救不了關羽的,別說劉封當時手上沒有5萬兵馬,實際上連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條絕路。前有徐晃,後有呂蒙,所以麥城才會成為一座孤城。這個時候,就算劉備從四川發兵來也無濟於事。



我們看地圖就知道,上庸在襄陽的西面,中間還隔著新城,房陵。而關羽當時已經走到了襄陽南面的當陽。上庸是現在湖北的竹山縣,這裡地處陝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處。從這裡要進入湖北復地,必須要經過襄陽,否則就只有走神農架,這裡至今還有野人出沒,何況當時?就算劉封真的率軍過來,徐晃的大軍就在襄陽駐紮,那時的關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對手,劉封一來恐怕就得送命了。

儘管廖化可以單人單騎突破襄陽,前往上庸,可是劉封不行。當時的形勢已經是一個犄角之勢,劉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為劉備對孟達不放心,因此,劉封做為劉備的義子,副軍將軍,到上庸一方面是監視孟達,奪其兵權。另一方面,也是以東三郡牽制曹操。



對於東三郡,曹操也十分清楚,如果襄陽守不住,東三郡就是進入中原的最大威脅。但是,只要守住了襄陽,東三郡就只能憋在大巴山裡。所以,劉封的悲劇也在這裡。一方面他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 他去上庸的時候劉備並未給他兵馬,只是讓他看住孟達和申氏兄弟。儘管他繳了孟達的部曲,也不過4000人而已。



關鍵就這4000人也不聽劉封的,後來孟達反叛攻擊劉封的時候,手下人紛紛倒戈,這才導致劉封被孟達擊敗,退回成都。之所以劉封會因為不救關羽而獲罪,完全是因為劉封回到成都之後,地位非常尷尬,劉封如果不死,劉禪很可能難以順利繼位,所以諸葛亮才與劉備商量,治了劉封死罪。


傅斯鴻


劉封並沒有對關羽見死不救,只是拒絕了關羽要求援兵的請求。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困守麥城,派廖化突圍前往上庸,向劉封和孟達求救,遭到拒絕。因此人們便認為是劉封的“見死不救”,最終讓關羽被東吳擒殺。

其實這是羅貫中虛構的情節。在正史中,關羽確實曾向駐守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援,還不止一次,不過這都發生在關羽重兵圍困曹仁的時候,而不是關羽兵敗走投無路之時。“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關羽要求劉封和孟達出兵是為了幫助自己儘快拿下襄陽和樊城。

不過面對關羽的接連催促,劉封和孟達卻連番拒絕,那麼他們為何要這樣做呢?

1、先來看看劉封和孟達是如何拿下上庸的。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跟隨劉備入川,參加了漢中之戰。孟達原是劉璋的部下,後作為使節與法正前往益州和荊州的邊界迎接劉備時投降了劉備,被劉備任命為宜都太守。

在劉備與曹操激戰漢中的同時,劉備派孟達率軍從秭歸北上進攻房陵,孟達殺掉了房陵太守蒯祺(諸葛亮的大姐夫),佔據了房陵,隨後孟達又馬不停蹄的進攻上庸。

此時擊敗曹操佔據漢中的劉備害怕孟達勢力做大,不能駕馭,便立即派劉封率兵順沔水南下節制孟達所部,與孟達合兵一處。面對重圍,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其弟申儀以西城投降。拿下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後,劉備的疆域達到極盛。

劉封也就此登上了人生巔峰,以軍功被劉備升任為副軍將軍,成為統制上庸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而此時劉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穩固在此地的統治,節制孟達、申耽、申儀等人,確保此地萬無一失。

2、劉封拒絕關羽的理由。

就在此時,關羽發動了襄樊戰役,前期進展順利,斬龐德,降於禁,又重兵圍困曹仁於樊城、襄陽,一時“威震華夏”。不過圍城日久,關羽卻始終拿不下襄樊二地。為了儘快拿下此地結束戰鬥,關羽便要求駐軍荊州西北方的劉封、孟達出兵援助。

正史中,陳壽用了一個“呼”字來形容關羽要求兩人出兵的方式,從中可以看出關羽的急促,也可以看出關羽對兩人的態度並不友好,幾近於催促。最終的結果是,兩人“拒承羽命”。其理由為:“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劉封和孟達的託詞,其實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個理由並不是用來敷衍關羽的,劉封和孟達確實抽不開身。

首先,劉封手裡並沒有5萬兵馬。5萬人是演義中的說法,正史中劉封手裡可沒有這麼多人。上庸的守軍由三部分構成,劉封從漢中帶來的軍隊、孟達從秭歸帶來的軍隊和申耽申儀等上庸原來的軍隊。

據《資治通鑑》記載,“達率部曲四千餘家來降”,可見孟達所部人數為4000。劉封所部人數不清,但應該和孟達差不多,也估計為4000人。申耽申儀投降後,劉備必然不會給兩人保留太多軍隊,估算2000人,所以上庸地區的駐軍大概在一萬人左右。

其次,劉封無力分兵支援。雖然一萬人並不是小數目,不過對於上庸地區來說,這些軍隊並不多。上庸地區位於現在的湖北竹山、竹溪、房縣一帶,地處湖北秦巴山區腹地,南鄰荒無人煙的神農架,是益州的門戶所在、劉備同曹操的前線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這裡剛剛歸附,劉備在這裡的根基未穩。劉封除了要控制勢力強大的地方豪族,還要節制暗懷野心的孟達,對於劉封來說,這任務可以稱為艱鉅。劉封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稍有優勢的兵力控制住孟達、申耽、申儀等人。如果劉封答應了關羽的要求,抽調兵馬援助,萬一上庸有所風吹草動,劉封根本毫無辦法。

再者,就算劉封援助關羽,也對戰局並無多少改變。關羽要求劉封出兵時,還處在優勢,並沒有到了後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關羽以優勢兵力圍困曹仁都毫無辦法,就算劉封帶著幾千人過來也是於事無補。何況當時前線已經出現了糧草緊張的情況,如果劉封發兵前來,勢必會加重關羽的後勤壓力,對於戰局來說並無多大改變。

所以我認為劉封沒有出兵支援關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確實為他後來的悲慘遭遇埋下了伏筆。

劉封的悲慘結局

雖然劉封有不出兵的現實理由,但如果是關羽陷入困境時向他求助時,劉封是肯定會出兵的。但無奈關羽敗亡的實在是太快,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劉封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

而在得知關羽敗亡的消息後,劉封心裡也非常恐懼,知道劉備會遷怒於他。事實上,劉備確實對於劉封的所作所為十分憤怒“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但這其實並不是劉封失敗的主要原因,而在於他和孟達失和,丟了上庸。

劉備派劉封來上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節制孟達,所以劉封一直對孟達心懷猜忌。在關羽覆敗後,心不自安的劉封和孟達很快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劉封甚至奪取了孟達的鼓吹(軍樂隊)。鼓吹在當時象徵著軍權,劉封奪了孟達的鼓吹,意味著下一步就可以隨意處置孟達了。無奈之下,孟達帶著私兵4000多人投降了曹操,並同徐晃、夏侯尚前來進攻劉封。

最終劉封大敗,自己灰溜溜地討回了成都,見自己的養父劉備去了。而正值氣頭上的劉備對劉封氣不打一處來,既氣憤劉封和孟達失和丟了上庸,又怨他沒有支援關羽導致其敗亡。而諸葛亮認為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最終劉備接受了諸葛亮的意見,賜死劉封。劉封臨死前曾仰天長嘆“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因為孟達曾寫信勸降劉封,讓他投降曹魏,但劉封卻嚴詞拒絕,沒想到自己是如此下場。

而劉備得知劉封拒絕孟達的勸降後,竟然為劉封之死而淚流不止。能讓劉備落淚,可見劉封也不是無能之輩。

假使設想一下,如果劉封跟著孟達投降曹操,他的結局應該不會這麼悽慘吧。


石頭說歷史


劉封不救關羽,最主要的原因是兵力稀少,至於是不是《三國演義》小說裡講的劉封、關羽兩人不和,還有待商榷。

劉封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養子,本名寇封。劉備過去客居荊州時,因為膝下無子,所以收養了劉封為養子。後來劉備轉戰荊州和益州,平定巴蜀地區,都有劉封的參與。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戰勝不可一世的曹操。與此同時,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也主動出兵北伐,包圍了襄陽和樊城,消滅了于禁、龐德等人的軍隊,一時威震關中。曹操原本準備遷都到河北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但後來通過聯合孫權偷襲關羽的後方,將關羽的7萬大軍消滅,荊州大部分落入孫權手中。

關羽在前線被徐晃擊敗後,退回荊州南郡,但南郡已被呂蒙、陸遜等人攻取。關羽、關平父子後退無路,前進無門,身邊的數萬大軍也僅剩百餘騎,於是向西逃竄,準備進入益州。但卻在距離益州僅有數十里的臨沮被俘虜。關羽、關平父子雙雙被殺(梟首)。

當時,劉備、張飛分別在成都和閬中,距離關羽十分遙遠,只有鎮守上庸的劉封、孟達距離關羽較近。可是從關羽出兵北伐到兵敗被殺,始終沒有看到劉封從上庸發兵救援關羽。

《三國志》記載,關羽曾要求劉封、孟達從上庸出兵協助進攻樊城、襄陽,但劉封認為上庸剛剛佔據,兵力稀少,僅能自保,所以拒絕幫助關羽。不過在關羽後來被殺時,劉封還是沒有出兵相助,由此可見劉封與關羽有所不和。

小說《三國演義》則延伸了一下。劉備的嫡長子是劉禪,進入巴蜀後又生了劉理、劉永,而劉封不過是劉備的養子。關羽因此看不起劉封的身份,遭到劉封的嫉恨,所以沒有發兵救援他。

不過,無論事實如何。在關羽被殺之後,劉備確實因為劉封未能及時救援關羽而責備了他。同時,劉封戰功顯赫、能力傑出,威脅到了繼承人劉禪的地位,所以劉備採取了諸葛亮的建議,逼迫劉封自裁謝罪。(《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


世界人文通史


先來推斷一下劉封到底有多少人馬?

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後,自封漢中王,幾乎是同時,劉備下令宜都太守孟達率軍攻打房陵郡,拿下房陵後,孟達接著攻打上庸郡,然後劉備讓劉封乘船從漢水東下到上庸與孟達一起逼降上庸太守申耽,佔據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三郡。



在孟達後來投降曹魏的記錄中,我們知道孟達有四千餘家部曲,就算每家抽出一人當兵,孟達也有四千人的兵力,劉封是被劉備派出去統領孟達的兵力,因此帶到上庸的兵力大於或等於孟達的兵力,就算等於吧,劉封也有四千人,合在一起共有八千人,這是劉封和孟達的軍隊總數。

劉封、孟達所在的上庸郡是今天湖北省的竹山縣一帶,而關羽敗走的麥城是今天湖北省當陽市的兩河鎮一帶,兩地相距有300多公里,而且多是崎嶇山路,就算是騎馬,從上庸到麥城也要走10天左右,這還是比較快的速度了。



劉封並非不能救關羽,只是時機不對。

劉封救關羽的最好時機,就是關羽剛剛從樊城前線退到漢水南岸的襄陽地區時,這個時候如果關羽向西直奔上庸,或者此時劉封出兵救援關羽,關羽都是能得救的,但這個時候,關羽對收回荊州還有希望,這個時候也是關羽軍隊數量最多的時候。



關羽剛從樊城前線撤退到漢水南岸時,尚有5萬左右的軍隊,也就是全部參與襄樊之戰的荊州軍,關羽在一路南逃的時候,不斷派出使者到江陵城打探消息,這些打探消息的人都受到了呂蒙的欺騙,因為關羽手下士兵的家屬全部都在江陵城,根本無心應戰,因此在關羽南下麥城的過程中,很多人開小差離開了關羽選擇投降呂蒙及孫權。

等關羽到達麥城時,手下的士兵只剩下數百人,大部分人都離開投降了。



在關羽南下麥城的前後,與此同時,東吳的軍隊也並沒有閒著,孫權派出陸遜攻打夷陵、秭歸,東吳軍隊一直打到與蜀漢交界的巫山,這裡對面就是白帝城,陸遜實際上是切斷了關羽逃回益州的路線。

同時孫權派出朱桓、潘璋等人對關羽實行包圍,在關羽有可能逃亡的路上設伏,等到東吳軍隊完成一系列的部署後,關羽逃到了麥城,實際上這個時候的關羽,已經被包圍,已經是甕中之鱉了。



這個時候關羽即使向劉封求援,劉封願意救,也根本救不了,因為救援關羽已經失去了最佳時機,這個時候關羽被包圍,劉封也並不清楚關羽的具體位置,整個荊州南郡都已經是東吳的勢力範圍,劉封就算真有五萬軍隊,也不敢冒失的闖入荊州去救人,何況劉封還並不知道關羽在哪裡呢?

那麼劉封和孟達為什麼不救關羽呢?

這就要分情況來說了。



1、關羽在圍攻襄樊時,因為兵力不夠,曾向劉封和孟達要求支援兵力,劉封和孟達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候關羽是參與進攻方,而且前期關羽都是捷報,打了勝仗,如果去支援關羽,劉封和孟達擔心上庸三郡會造反。

從上庸三郡的土著申儀、申耽兄弟的脾性來看,投降就是暫時的,他們隨時在找著機會反叛,從後來與孟達一起降魏就能看出來,申儀、申耽兄弟對蜀漢沒有任何忠心的,對曹魏反而有些賣力,如果劉封和孟達真的去支援關羽,隨時會面對申儀、申耽兄弟的反叛,從而失去上庸三郡這個漢水中部的重要據點,從這個方面來考慮,劉封與孟達拒絕關羽的建議也沒有錯。



2、關羽到達麥城後向劉封援。

在關羽從樊城撤軍時,剛開始關羽也沒有意識到荊州問題的嚴重性,他選擇了南下荊州查看情況,況且還帶著近五萬的軍隊,進攻不夠數,撤退回荊州總應該沒有問題吧,關羽就繼續南下,直到麥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時候關羽又向劉封求援了。

可這個時候,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一是東吳已經形成了包圍圈,劉封真要救關羽,難度極大,弄不好要把自已賠上,劉封不願意冒這個險。

二是劉封這個時候已經與孟達不和,上庸三郡這個時候只有劉封一人及其直屬部隊是忠心於劉備的,劉封如果這個時候救援關羽,不僅上庸三郡肯定要丟失,而且包括劉封本部的四千人馬,估計也折扣或者全部被消滅,這是劉封也不願意看到的。



救人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要在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時機才能救援適當的人,錯過了,就真的沒有機會了,並不是劉封不願意救,是真的沒有機會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主客觀原因,原著都說得非常明顯了,劇情如下:

劉封謂孟達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達曰:“東吳兵精將勇;且荊州九郡,俱已屬彼,止有麥城,乃彈丸之地;又聞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 屯於摩陂:量我等山城之眾,安能敵得兩家之強兵?不可輕敵。……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 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 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 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封曰:“君言雖是,但以何詞卻 之?”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

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主要都是聽孟達的話。而孟達則從兩方面講述了不救的原因。

首先是客觀方面,關羽的處境太危險,面臨的敵人太強大。當時荊州的關羽軍團,基本已經全軍覆沒,只剩下麥城的區區幾百人馬。而東吳方面為了拿下荊州,則是以全部精銳傾巢出動。從陣容便可看出:孫權親自接應,呂蒙陸遜兩大都督統兵,主力戰將皆出。而曹操方面也是四五十萬大軍,一線就有曹仁、徐晃、張遼等名將。上庸區區五萬兵馬確實沒法和這些人玩。而且,上庸剛剛奪取,確實也存在人心未定(從後面來看,上庸本地豪強申耽、申儀是確實有貳心的)。這時候出大兵去救關羽,確實可能關羽救不下來,反而把上庸都丟了。

然而,這些客觀因素,其實並不能得出“不能救關羽”的結論。如果劉封把五萬大軍傾巢出動去救關羽,確實存在丟失上庸的風險。但這並不等於劉封不能分派兩萬、一萬或者五千人馬跟隨廖化去救援關羽。實際上對擁有五萬守軍的上庸而言,分出五千或者一萬人馬,不至於搞的城池守不住。相反,對於只剩三百人在麥城的關羽而言,如果廖化帶著五千人馬回到麥城附近,無論是衝進去還是在外面接應,理論上都能大大增長其突圍的希望(從千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一也是大增)。所以,劉封最後不發一兵一卒救關羽,核心還在主觀方面,就是不想救關羽。

主觀方面也很簡單,就是關羽對劉封一向看不上眼,當初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時,關羽就表示反對。後來更多次勸劉備削弱劉封權力。這樣一來,對劉封而言,實際上關羽變成了己方陣營的潛在敵人。把關羽弄死,反而符合劉封利益。前面的客觀因素其實只是不發救兵的藉口而已。

當然,劉封其實思維還是短路了。就算關羽是你的潛在敵人,但卻是劉備的兄弟。你如果發一部分兵力去救關羽,沒救出來,至少有姿態,有藉口。現在你聽了孟達的話,一兵一卒都不發,回頭不管關羽死活,劉備那關你還能過麼?

果不其然,關羽死後一年,劉封也被迫自殺。

順便說一下,如果不看三國演義,而看三國志,則歷史上的劉封作為其實沒有演義中惡劣。

首先,歷史上劉封只有幾千人馬,而且和孟達還不對路,兩個人互相敵視,處境可以說很艱難。

其次,歷史上劉封拒絕的不是救關羽(那時候估計已經來不及了),而是在關羽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拒絕其出兵增援關羽。換言之,拒絕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第三,按真實的地理,上庸(今湖北竹山)距離麥城(今湖北當陽東)的距離是200餘公里。走近乎直線的公路也得將近300公里,在三國時代並不是一個很近的距離。作為一個對比,關羽北伐從江陵到襄陽,距離都比這個要短一點。

考慮到上庸本身的意義,歷史上的劉封選擇堅守上庸而非增援關羽並不算太過分。可惜,關羽後來敗亡了,總得有人為此承擔責任。加之劉封這個義子地位在蜀漢集團的尷尬,被諸葛亮藉機處死也就並不奇怪了。


巴山夜雨涮鍋


劉封並沒有擁兵5萬,擁有5萬的劉備,而劉封駐守的上庸大概只有一萬人左右。


關羽兵敗之後曾寫信讓駐守在上庸的劉封派兵解救自己,但是被劉封拒絕了,而關羽派去江陵的使者回來後告訴關羽士兵在江陵的家眷都很好,導致一些士兵與心作戰,深夜逃跑,讓本來部隊就不多的關羽雪上加霜,最後從麥城小路回西川的時候被劫殺,被斬殺於臨沮。



如果劉封當時出兵援助關羽,關二爺也不會身死,為何劉封擁兵卻不救援呢?


從《三國志》分析主要又兩個原因:

外部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劉備佔領漢中後,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攻佔了房陵郡。後來又讓孟達揮軍進攻上庸郡,而劉備擔心孟達難以攻取上庸,便讓劉封去統領孟達的軍隊,劉封率軍與孟達在上庸合兵一處後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


沒多久便碰到了關羽兵敗,寫信讓劉封支援,但是上庸還沒打下來多久內部統治還不穩定,申耽是被逼降的對此並不心服,所以要是得知駐守上庸的蜀軍主力弛援了關羽,必然會再次起兵攻下上庸。所以劉封綜合考慮拒絕了關羽的請求。

內部原因:

劉封記恨關羽,當初劉備膝下無子,想收劉封為義子的時候關羽持反對,劉封心裡清楚劉備膝下無子如果得了天下必然唯一繼承人就是自己,當時看到關羽反對的時候,便記恨於心。

劉封記恨劉備遷怒於關羽,劉封攻下上庸之後封劉封為副軍將軍,讓其駐守在上庸,其實表面是提升了劉封,實則是將劉封趕出了權利中心,所謂的上庸其實就是一個貧窮之地,而上庸三郡皆是盆地,派劉封駐守這裡,其實意圖已經很明顯,冷落劉封給劉禪騰出地方,所以劉封便將這分記恨遷怒到了關羽身上,所以當關羽求援的時候劉封一口回絕。



歷史黔


我認為,當時的上庸確實是實力不足,無力援助。

首先,我們看下劉封孟達當時接到的求救信號。《三國志》、《三國演義》都顯示,關羽派人求救時,正在麥城規劃反攻冮陵,所以派人去上庸求援。如果是派出一枝精銳,接應關羽且戰且退,退回上庸,這是極有可能的。但是,當時關羽所謂的求救,不只是讓上庸救出自己,而是讓劉封派軍去麥城,與孫權一決雌雄,收復荊州!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確實也是關羽的傲氣使然,但是,上庸彼時實在無力單獨配合這一戰役計劃。

為什麼無力配合呢?

我們從上庸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分析。

先說外部,我們看下圖。由於荊州局勢的快速變化。上庸儼然成了孫劉曹三方交界之處,也處在當時“曹孫聯盟"夾擊下的突出部。曹操的襄陽離上庸一江之隔,而當時的襄陽,雲集了曹仁、徐晃大軍,張遼軍似乎也在趕去的路上。更可怕的是,這支大軍當時沒有南下追擊關羽,而是在襄樊待著!在跟上庸一江之隔的地方待著!這就意味著上庸自己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我們再往南看,東吳已攻下了秭歸,切斷了劉備從西川直接援救關羽之路。如果劉備不走後來夷陵之戰那難走的路,打個一兩年去救,就只有從漢中到上庸集結再救。這也意味著,在很長時間內,除了上庸兵,再無兵力可參與救援了!而光靠上庸兵和關羽殘軍,要支持局面,只有共守上庸,要大軍去麥城,不但荊州救不回,上庸自己也必丟無疑!

再看上庸城。劉封、孟達攻下上庸此時才不到半年。注意,是攻克,破城而入的。因此,硬件上,城池殘破、戰備待整是必然。軟件上,人心未附,尤其是當地豪族申儀、申耽兄弟。這兩人是曹方死黨。僅一年後,就聯合孟達反劉封歸漢,再後來孟達想回西川時,又是申儀告密弄死孟達。

因此,劉封、孟達以未附之危城直面孫曹兩路大軍壓境,說上庸新附不出兵不是託詞。至於故意害死關羽,則實在冤枉,關羽軍在北方雖受挫,但實力尚存。若非呂蒙鬼斧神工以攻心術迅速瓦解了關羽軍軍心,關羽怎麼會那麼快打光?可以說,關羽軍散敗之速,任何人都沒準備好!不管是劉備、諸葛,還是劉封、孟達!

很多人說,關羽和劉備說劉封是螟蛉之子,不可繼位,因此得罪了劉封。我覺得實在有點幽默了。這段對話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前,當時劉備半塊土地都沒有,怎麼會考慮以後誰承大業?立長立幼還可以爭論一番,義子和親兒子誰繼承應該都有公認吧,劉封作為武將,爭戰一生,見過世面,就因為關羽說他義子不能繼承就弄死他,這個說法實在無厘頭。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劉封,本為羅侯寇氏之子,被舅舅劉泌收養,後認劉備為“義父”。此後,他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參加了新野、赤壁之戰等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公元219年,他帶領副將孟達,佔領上庸等地。然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手夾擊,兵變如山倒,敗走麥城,派出得力干將廖化,前去向距離最近的上庸劉封處求援。劉封卻出人意料地拒絕支援關羽,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四點。


其一,劉封和二叔關羽不睦。

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養子,是劉備沒有親生兒子劉禪時收養的。當時關羽便對此不滿,認為劉備不應該收養劉封,將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這劉封位置很尷尬。他認為劉封會對劉備大半輩子的基業有所覬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羽對劉封的不滿,傳到了劉封的耳朵裡。劉封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把仇恨記下了,對關羽之眼極其反感。他自認為沒有覬覦義父劉備霸業之心,是關羽杞人憂天了。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其二,劉封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

關羽包圍樊城時,帶走了荊州的主力軍隊,還多次增兵。可以這麼說,關羽的軍事實力是很強的,根本不是弱小的劉封兵力所能比的。如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乾淨利落地消滅了來援之兵。因此,他聽聞關羽被徐晃和呂蒙聯手夾擊後,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沒有想到關羽敗亡如此之快。在劉封的認知中,關羽是蜀漢第一猛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眼前的小小困難,是難不住“武聖”關羽的。


其三,劉封被小人孟達挑撥離間。

在廖化向劉封、孟達求援時,廖化的再三哀求下,劉封已經動了惻隱之心,準備救援關羽。然而,副將孟達卻勸道:聽聞關羽對你這個侄兒非常不感冒,認為這一個假子遲早是一個禍害,因此把你安置在如此偏遠的上庸,以絕後患。

有道是“聽人勸,吃飽飯”,劉封聽了之後,心動了,以山城上庸剛剛歸附,人心未穩,不敢擅自發兵,不好意思,不能救援關羽了。廖化聽了劉封之言,頓時傻眼了,以頭叩地,再三哭求,無果後,他出城大罵而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


其四,劉封即使相救關羽,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劉封、孟達奪取上庸,是在漢中爭奪戰剛剛結束後不久,幾乎和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是同一時期的。雖然劉封、孟達比關羽強,成功奪取上庸,可是上庸的曹操勢力仍然強大。此時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虎視眈眈,而上庸只是一個山城,兵少將寡。如果劉封率領主力支援關羽,不一定能救下關羽,而新得的上庸還可能失去。因此,劉封即使心裡想救援關羽,可是現實條件不允許,他沒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關羽,兩害相權取其輕。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次日,請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


總結:接到廖化的求援後,劉封雖然和關羽關係不太融洽,然而為了集團利益本想前去救援二叔關羽。此時,副將孟達三言兩語,點醒“夢中人”,劉封“如夢方醒”,兇狠的心靈佔據了上風,嚴詞拒絕了廖化的求援,將其趕跑,徹底斷絕了關羽的最後一絲活命希望。

最後,劉封為“見死不救”二叔關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也算他罪有應得吧。如果劉封拼命救二叔關羽,即使把上庸丟了,也無關痛癢,相信劉備也不會責怪的。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歷史


劉封並沒有“擁兵五萬”,蜀漢政權能夠有資格統帥五萬軍隊的只有劉備,連關羽都只有三萬多人的部隊,劉封管轄的上庸地區是鄂西山區,大約在今天的湖北十堰,神農架一帶,歷來就是窮山惡水,人煙稀少,總人口也不過只要五,六萬。申耽,申儀是上庸地區的土著,兩個人加起來不過三四千人的土著武裝,孟達是帶領自己的部曲征討上庸的,總計有四千人左右,劉封到上庸是屬於監督孟達的,他率領從漢中來的部隊肯定不會太多,不會超過三千人,如此,上庸地區的總兵力大約在一萬出頭的樣子,其中的主力是孟達的部曲。申耽,申儀是上庸的地方豪強,雖然歸附蜀漢,但是讓他們帶兵出境作戰肯定是調不動,當時申耽任上庸太守,申儀任西城太守,孟達仁房陵太守,如果出兵增援關羽,肯定是距離荊州比較近的房陵太守孟達,如果劉封孟達率領本部人馬離開了上庸地區,申耽申儀能不能老老實實的守衛上庸誰也不敢保證,所以說劉封託辭“山郡初附,不敢輕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上庸的主力部隊根本就不是蜀漢集團的軍隊,而是三個土著豪強的私人武裝,劉封很難調動。而且劉封在上庸跟孟達的關係很緊張,他曾經奪了孟達的儀仗,但是劉封依然派了一小股人馬增援關羽,但是實在是杯水車薪,還沒有見到關羽就被東吳陸遜給消滅了,所以,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劉封不救關羽的事情,而是實在是能力有限,而且,當時法正已經去世,孟達在蜀漢的靠山沒有了,由於他在攻打房陵的時候,殺了隸屬於曹操集團的房陵太守蒯祺,而這個人恰恰是諸葛亮的姐夫,如此,孟達即失去了靠山,又結了仇人,所以他已經不安心於蜀漢了,估計那個時候他已經在暗中連續曹魏政權,準備投靠曹魏了,所以他對於增援關羽就更沒有什麼積極性了。劉封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也實在是無能為力了。後來劉封被孟達擊敗,回到益州,諸葛亮一方面是為了姐夫報仇,一方面是想剷除今後可能會制衡自己的劉姓勢力,極力慫恿劉備殺了劉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