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宋江等梁山好汉抢来的粮食和金银财宝用来救剂穷人了吗?

楼外残月


王伦时期,梁山专以打家劫舍为业;到了晁盖时期,“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宋江时期沿袭了晁盖的“忠义”和“仁德”,并将其发扬光大。

忠义就不说了,绿林好汉(强盗)“全施仁德于民”,是不是有些不伦不类?梁山人马众多,不可能自给自足,只能靠劫掠,既然如此,何来“仁德”呢?其实,晁盖的“仁德”就是不祸害老百姓。

宋江当初之所以决定攻打祝家庄,就是因为祝家庄粮多钱广,足够梁山三五年之用。打破祝家庄后,宋江便把祝家庄的粮米、金银财赋、牛羊骡马等物全都运上了梁山。李逵带兵杀进扈家庄,把马匹、财赋也全都抢走了。

不仅如此,宋江等人还连骗带逼把李应弄上了梁山,抢了李家庄的财物,还一把火烧了庄子。可以说,梁山为了粮食和金银无所不用其极。

战争中,钟离老人帮助了梁山,宋江赐给他们村每家粮米一石,算是与民同乐,也传扬了梁山的恩威美名。

打下大名府后,梁山将金银宝物、缎匹绫锦全都拉走了,然后开粮仓,发一部分粮食给百姓,其余的也送上了梁山。

梁山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劫富当然是为了自己,只是偶尔济一下贫:既然肥己是目的,那么济贫肯定就“别有用心”了。

其实,我们没必要因此非议梁山,他们本来就以打家劫舍为业。他们不是侠客,也从没想过要为人民谋福利。


上头派掌门


在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打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以忠义之事在江湖中树立威信,在当时赢得了社会中的普遍赞誉。所以梁山好汉有没有劫富济贫是十分明确的,并且在书中曾经有多次直接记载。

一、霸气宣言

梁山好汉最为霸气的一次宣言完完全全的树立了梁山好汉的威信,那就是在攻打祝家庄之前,当时的梁山首领晁盖放下豪言:

俺梁山泊好汉,自从伙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恩德于民”

一句话彻彻底底的将替天行道的行为展示了出来,所以没有一些实实际际的底气是不敢放如此豪言的,因此是确确实实的做了一些实事。


二、祝家庄后分粮米

同样之后也表现了出来,实在攻打完祝家庄以及扈家庄之后,满载而归准备打道回梁山。这是又一个姓钟的老人指路,在此景之下,宋江决定给每户分米,当时的祝家庄和扈家庄人口也是众多,大学一两万左右,所以这一施舍也是不小的数目。

三、众多英雄显仁义

在众位英雄上梁山之前,在对一些好汉的具体刻画描写时,充分的展现了他们的乐善好施。比如,

在鲁智深给金翠莲的时候,直接将一锭银子送予,并且还问李忠要,李忠不乐意鲁智深便感觉他抠门,不仗义;柴进柴大官人更是在自己府第接纳众多英雄好汉,比如林冲,武松等;

宋公明哥哥在整个江湖上都流传着名声,甚至在英雄杀的游戏中宋江台词都是乐善好施,能福与人。还有杨雄对落魄的石秀的接济,使二人最终也成为好兄弟。这样的例子还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所以,无论是从梁山英雄个人来看,还是整个团体来看,都具备了施于人这种品质。因此,劫富济贫是一定的。


微光人文


宋江上梁山后,便不再做哪些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草寇勾当,而是攻城掠地,与朝廷官军大干。每次打破城池,宋江都要打开官,一部分运往梁山充作军需,另一部分则俵散给受灾民众。

《水浒传》中多处写到宋江这样的义举,施耐庵对宋江时期的梁山所给予的评价绝对是正面的。

杜迁王伦晁盖都是草寇

摸着天杜迁是梁山的开创者,王伦是“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的。《水浒传》中没写杜迁做寨主时干了什么事,但以此人的能力来说,大概也就只能做些打劫单身客人,骚扰水泊附近渔民罢了。所以,还得靠柴大官人资助才能维持下去。

王伦做寨主之后,也难养活山上七八百喽啰,继续从柴大官人那里拉赞助。林冲投奔梁山后,山寨里才威风起来,石碣村的渔民才拿正眼看他们。

吴用说三阮撞筹时,阮小五说:“在先这梁山泊是我弟兄们的衣 饭碗,如今绝不敢去。”吴用问道:“既没官司禁 治,如何绝不敢去?”阮小二接过话头,告诉吴用:

“那伙强人,为头的是个落第举子,唤做白衣秀士王伦,第二个叫 做摸着天杜迁,第三个叫做云里金刚宋万。以下有个旱地忽律朱贵,现在李家道口 开酒店,专一探听事情,也不打紧。

王伦等人武艺稀松,甚至有的还手无缚鸡之力,虽然号称强人,但却“不打紧”,阮氏三兄弟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但是:

如今新来一个好汉,是东京禁军教头,甚么豹 子头林冲,十分好武艺。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 我们有一年多不去那里打鱼,如今泊子里把住了,绝了我们的衣饭,因此一言难尽。

林教头好武艺,因此,梁山便开始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因为林冲的存在,石碣村的渔民便绝了生活来源,不敢去水泊打鱼了。

即便如此,有林冲撑腰的王伦,还是只经营着毛贼生意,梁山还是草寇的梁山。

晁盖也只是个草头王,上山后不久,便因为山寨“正没金帛使用”,便派人下山抢劫,干了票大买卖。晁盖先派三阮前去抢劫,但又怕这三兄弟干不过这伙数十人的客商队伍,便又差刘唐点起一百多喽啰前往助阵。刘唐临行之时,晁盖交代:“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晁盖这回发了大财,得了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物,并四五十匹驴骡头口。这笔财富绝对超过生辰纲的价值,又因为没有杀死一个客商,晁盖喜不自胜。自然,不敢杀人,更不敢跟官府作对的晁天王,好不容易撞上这么笔大买卖,肯定是要留作山寨之用,怎么肯施舍给穷人?

宋江最善搂草打兔子

杨雄、石秀从祝家庄逃上梁山,晁盖听说他们是因为偷吃祝家店报晓公鸡,认为辱没了梁山名声,心中大怒,便要斩了这两人。宋江从中劝解,讲了四条理由,其中一条,讲的就是有关钱粮的问题:

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非是 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若打得此庄,倒有三 五年粮食。

晁盖再运气好,先后遇到生辰纲和大队客商,但怎么也抵不上宋江打下一个祝家庄。此时的梁山,人马已经达到八九千人,至少五倍于晁盖时期。三五年的粮食,总共五十万石,晁盖脑袋想破了,都弄不来这么多粮草。

宋江打祝家庄,还有三个目的:一是为山寨报仇,不折锐气;二是小辈免了耻辱;三是顺带把李应弄到梁山来。

李应是独龙冈三大财主之一,将此人划拉上山,粮食岂不又归了山寨?加上扈三娘家的粮食,宋江这一票又何止三五年粮草?

打下祝家庄后,宋江与吴用商量,要洗荡这个村坊。因为钟离老人曾经帮助过石秀,宋江这才放弃洗荡村坊的打算。宋江说,只因你一家为善,便不洗荡村坊,并说:“我连日在此搅扰你们百姓,今日打破祝家庄,与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赐粮米一石,以表人心。”

这是梁山“有史以来”第一次把粮食俵散,虽然救济的不一定全是穷人,但也不能排除穷人居多。

三打祝家庄是宋江生平以来作为主帅第一次用兵,攻打高唐州则有经验多了。公孙胜做法斩了高廉,高唐州随即被打开。梁山“再把府库财帛,仓廒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上山。”搂草打兔子,宋江时刻不忘给梁山搞给养,否则,山寨里如何养得起数万人马?只不过,高唐州这次,宋江并没有把缴获的钱粮救济穷人。

梁山多次俵散钱粮救济穷人

打破青州府,梁山“把府库金帛,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又得了二百余匹好马。”收获颇丰,宋江这次却没有忘记受到袭扰的青州百姓,“计点在城百姓被火烧之家,给散粮米救济。”虽然被救济的对象是遭受战火的百姓,但其中肯定也有穷人。

打开华州府,宋江照样“就打开库藏,取了财帛,装载上车。”这次,也没有救济穷人,而是直接装车,运上了梁山。

梁山打破的最大、最富的城池是大名府,是军师吴学究做的统帅。这场战斗因为是元宵佳节,倾城百姓都出来观灯。吴用设毒计,在最热闹的留守府附近的翠云楼放火,一时间四处燃起,大名府乱做一团。据梁中书事后统计,民间被杀死者五千余人,中伤者不计其数,各部军 马,总折却三万有余。

梁山好汉原本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城池打开便不顾军民,一通砍杀。吴用得知情况后,在城中传下将令,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救灭了火。

梁山占据了大名府,便把大名府库藏打开,应有金银宝物都装载上车子。吴用做了件善事,也算是稍稍救赎了自己放火烧城的罪孽。梁山好汉“又开仓廒,将粮米俵济满城百姓了,余者亦装载上车,将梁山泊贮用。”

先救济满城百姓,余下的才运上梁山,吴用这回做得还不错。满城百姓中,一定有很多穷人,梁山这回千真万确的把抢来的粮食和金银财宝用来救济穷人了。

此后,打破曾头市,“抄掳到金银 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回梁山泊,给散各都头领,犒赏三军。”

这回,宋江有没有救济穷人,而是奖赏了三军。因为,曾头市是金国人的榷场,三千余家都成了曾家的武装基础,宋江没有救济,很说得过去。

荡平曾头市,梁山便商量着立寨主的事情。宋江出点子,抓阄分兵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其实,打这两个州府,并非为了决定梁山寨主归属。而是另有他图。

此时,据梁山一百零八人聚义尚有五人没有到位,施耐庵还得接着讲故事。同时,宋江也说了攻取这两座城池的其他理由,其中一条,就是“目今山寨钱粮缺少,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却有钱粮”。

宋江打仗从不吃亏,不仅要打赢,达到战争目的,还要搞钱搞粮,扩充梁山实力。这两座城池打下了,宋江又是满载而归。那么,是不是救济了穷人呢?

宋江率先打开东平府,“尽数取了金银财帛,大开仓廒,装载粮米上车。”官库中的钱粮财帛没有给散城中百姓,却把“太守家私俵散居民,仍给沿街告示,晓谕百姓:害民州官,已自杀戮; 汝等良民,各安生理。”

东昌府被打破后,“便开仓库,就将钱粮一分发送梁山泊,一分给散居民。”

梁山出击,大小打了八场战役,其中,只有打高唐州、华州府和曾头市没有把抢来的金银财帛救济穷人,其他战斗都有济民义举。

《水浒传》是讲“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故事的,梁山好汉在施耐庵笔下当是“仁义之师”。打破城池,劫取官库,不救济城中受战火之乱的百姓,还能叫“义军”吗?


绿野萍踪01


尽管梁山好汉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招牌,但是梁山好汉是不会劫富济贫的,一来没这个实力,二来没这个必要。

首先看看水浒世界里那些强盗山头的实力,说实话水浒中强盗实力都是大大强化的,真实落草为寇的强盗是没有这等实力的。在梁山进行大聚义之前,其实还有许多分散的团伙,比如朱武他们的 少华山势力,周通、李忠的桃花山势力,鲁智深、武松、杨志的二龙山势力等等,就像周通、李忠这样的,看起来不怎么厉害,结果他们也都拉了几百人的队伍。两个头领的土匪团伙,就要养活几百人,这个难度相当之大。像李忠、周通这种,本身实力一般,可能一般县衙的都头之类的就能击败他们,所以他们是不敢打家劫舍的,抢劫的主要对象也不过是来往客旅,这些人能有多少钱呢,还不一定十天半月才能遇见一次。正常来说,这样的强盗团伙顶多几十人就够多了,几百人只是一个夸张手法。如此多人,不要说接济穷人,自家兄弟能吃饱就不错了。


再来看看梁山发展的几个阶段,梁山一开始是王伦、杜迁、宋万几人领导,估计王伦书生气太重,根本没法支撑起来,还要柴进柴大官人暗中接济才能维持下去。而且他们非但没有劫富济贫还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连个阮家三兄弟那样都狠人都叫苦不迭。并且王伦在位的时候没什么底线,比如林冲上山以后,由于他看不惯林冲,就让林冲下山胡乱杀个人做投名状,没有一点侠盗的觉悟。

后来是晁盖他们上山,晁盖一上山,他身边的吴用就挑拨林冲杀死了王伦,晁盖他们一伙开始主政梁山。晁盖这人是个大老粗,自负狭义,所以他一上山就有了一个规定,抢劫可以,但是不能杀人。这个规定看起来似乎比较仁慈,但实际上对强盗来说并不现实,毕竟长期走山路做买卖的人一般也都是硬茬子,不会任由你打劫,一旦发生冲突,你不杀人人就要杀你,所以晁盖这规定其实就是个摆设。后来李逵上山杀了多少无辜百姓,晁盖还不是不了了之。晁盖对梁山还是有大贡献的,他带来了生辰纲的十万贯钱,大大改善了梁山的财政状况。这时候应该是梁山最富足的时候。



等到宋江上山以后,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宋江一来就带来了二十多位头领,比晁盖强多了。宋江明显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要大力发展壮大梁山,好为以后招安赢得筹码。在宋江领导下,李应、柴进、卢俊义等大财主纷纷上山,带来了万贯家财,宋江也不停领人攻城略地,打祝家庄,打曾头市,打东昌府等等,积累了大量财富。可是这时候梁山兵马已经有好几万,宋江虽强,但不是国家机器,不能征税,要养活几万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时候就更不用去想什么劫富济贫的事了。



实际上,在水浒世界里,虽然强盗横行,但是看得出来,人们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的。都说逼上梁山,可是上山的好汉们没有一个是因为吃不上饭才做强盗的。如果仅仅要求吃好喝好,他们随便干点什么都可以养活自己。就好像武大郎,一个残疾人卖烧饼,把武松养成了健硕大汉,后来还租了小楼,养活了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潘金莲。那时候的老百姓根本用不着别人去接济他们。如果真的给百姓钱,估计老百姓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因为这钱是赃物,到时候官府追究起来,说不定还要倒霉。

这样看来,宋江的处境其实并不算好,这恐怕也是他力主招安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招安,梁山集团为了维持生计,要么不停的攻城略地,四处打劫,要么就不停的缩小规模。不过攻城略地多了,朝廷就会派遣大量军队围剿他们,而缩小规模,宋江也不会甘心。最后梁山走上招安之路也是一种必然,虽然最后死伤无数,但是总归比被彻底消灭要好。


一览众河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梁山好汉们是洗劫为富不仁、接济贫穷苦难的英雄,是替天行道的正义化身!可是,翻遍整部《水浒传》原著,梁山好汉劫富的事例能找到不少,济贫之事却是一片空白!

原著中,有梁山多次洗劫贪官、富户、州县的描写。

晁盖等人“七星聚会”后,智取生辰纲,劫走了大名府留守梁中书送给岳父蔡京的十万贯寿礼。

晁盖是朝廷的“保正”(管理500户),也是当地有名的财主,不差钱,他们几人将十万贯寿礼瓜分之后,纳入自己的腰包,并没有接济穷人。

事情泄露后,遭到官兵追捕时,晁盖等人携带全部财产上了梁山,企图用重金收买王伦,以换来一处落脚之地,后来发生了林冲火并王伦一事,晁盖正式成为梁山之主。

“三打祝家庄”之后,得粮米五十万担,宋江大喜,下令“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

攻破高唐州后,宋江下令“把府库财帛仓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上山”;

攻克曾头市后,宋江下令把“抄掳到金银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回梁山泊给散各都头领,犒赏三军”;

占领东平府后,宋江下令“开府库,尽数取了金银财帛;大开仓廒,装载粮米上车”,运回梁山。

梁山108将聚义排座次后,依然从事抢劫的勾当,要么下山打劫,要么洗劫过往的客商、官员,或者抢劫方圆二三百里内的富户、财主。

原著写道“……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当。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攒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

在接受朝廷招安之前,梁山共洗劫了“千百余处”,每次都把钱粮运回山上,并未济民。

整部《水浒传》中,梁山一共有四次出于不同目的而散钱粮给百姓的行为:

1,报恩:

攻占祝家庄后,因为钟离老人对石秀等头目有指路之恩,宋江赏赐给他一包金帛,然后放弃屠村的念头并赏给每户村民粮米一担。

钟离老人称祝家庄共有“一二万人家”,按照最高两万户人口计算,梁山共散出2万担粮米,但是,梁山在祝家庄共得到粮米50万担,减去散出的,净赚48万担。

2,补过:

攻打青州时,由于解珍、解宝在城内放火,烧毁了一部分民居,梁山占领青州后,送给受火灾的百姓粮米救济,“计点在城百姓被火烧之家,给散粮米救济”。

即便如此,梁山并未空手而回,依然大赚了一笔:宋江下令“把府库金帛,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又得了二百余匹好马(7)”全部运回梁山。

3,顺水人情:

打下大名府后,宋江下令“把大名府库藏打开,应有金银宝物都装载上车子;又开仓廒,将粮米济满城百姓了,余者亦装载上车,将梁山泊贮用(8)”。

大名府是北宋王朝的“北京”,人口众多,如果把粮米全部接济百姓,府库恐怕早就为之一空,哪有多余的粮米让宋江搬回梁山呢?

所以,当时的情形应该是宋江把超出梁山人马运输能力的那部分粮米分给了百姓,反正也带不走,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4,五五分:

攻克东昌府后,宋江下令打开仓库,“就将钱粮一分发送梁山泊,一分给散居民(9)”,这一回,宋江主动将仓库一半钱粮分给百姓,这也是整部《水浒传》中梁山唯一一次主动接济百姓。

不过朝廷州县仓库储备的钱粮,应当是在旱、涝、蝗等灾荒之年用来赈灾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钱粮原本就是属于当地百姓的,而且是关键时刻用来救急的。

梁山把钱粮分给百姓,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和劫富济贫和救济穷人没有任何关系!

那些被梁山好汉洗劫一空的州县,一旦出现灾荒,届时将有无数百姓死于非命吧?这笔账应该算到梁山好汉们的头上吧?






生命的不可思议


绝对没有,梁山好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所以一是没有那个眼光和战略,因为他们是被逼上梁山,仅想着报仇或者招安;二是没有那个基本素质和胸怀,因为其成分一部分是占山为王山大王,偷抢本来就是他们的职业,一部分是富户地主,一部分是官僚将军,从来都是维护自身利益,哪有救济穷人的自觉;三是派系复杂没有共同意愿,就算是阮小二和武松等人有那个心思可却是人微言轻,在梁山派系林立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行不成大势,没有共同意愿,那么哪来的救济穷人的行动!


楚天男


宋江他们连自家小弟都刻薄,还说周济穷人,就算周济也是作秀。“众头领看了打劫得许多财物,心中欢喜,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每样取一 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山上山 下众人,均分一分。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壮浪的分拨去各寨喂马 砍柴;软弱的,各处看车切草。”这是相对厚道的晁盖分配财富的方法,一半战利品公用,但使用权是首领说了算;四分之一财富归十一个首领;四分之一归属上千小弟。一个首领分到的财富等于近百个小弟,问题是一个首领就能顶得上百个小弟嘛?白胜他们的战斗力可是和小弟没有什么差别,梁山上只有少数几个大哥能在有武器的前提下以一敌百


李从嘉的战争茶室


梁山好汉抢来的粮食和财宝很难或者是无法救济穷人的,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能够劫富但无法济贫。通过《水浒传》原著我们可以看出宋江领导的梁山力量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始终龟缩在梁山这个弹丸之地,即便对周边郡县攻城掠地,也仅限于杀掉城里的贪官污吏,掠夺金银财宝和粮草然后回归梁山老巢,但从来不去安排将领占据这些地方扩充自己的地盘,这与宋江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忠君”思想有莫大的关系。

宋江虽然落草为寇占山为王,走上了一条看似与北宋政权分庭抗礼的道路,但实际上宋江骨子里却无时无刻在盼望着能得到朝廷的招安,从此之后摆脱草寇的恶名成为朝廷的重臣。因此,宋江不愿意去掠夺朝廷的地盘只愿偏安梁山一隅,耐心等待朝廷招安的诏书早日到来。毕竟梁山弹丸之地,资源匮乏,难以自给自足,宋江麾下五六万人马的吃饭问题便是影响梁山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怎么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那就是靠下山抢劫。梁山一百单八将排班轮流带人下山去抢劫,但是梁山好汉又不同于其他的土匪,同样是抢劫,梁山好汉是有条件的,比如穷人不抢;老弱病残不抢;女人不抢,只抢官府或者财主。北宋徽宗年间民不聊生,哪有那么多财主,因此梁山好汉能够维持基本的生计就已经很不错了,哪有多余的钱财和余粮救济穷人,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由于宋江忠君思想作祟,他领导的梁山兵马做不到彻底与北宋政权对抗,太过于消极。这极大的限制了梁山势力的发展,衣食住行所需物资来源主要靠抢劫,但抢劫所得收获是非常有限的,能够维持自身吃饱饭就不错了,并没有多余的钱粮再分给穷苦老百姓。


郑非梦妙文


从水浒传里看,梁山好汉们在没有聚水泊梁山以前,个别好汉救济穷人,但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只见鲁达舍银助金翠莲路费,柴进虽舍,但没看到给穷人舍,宋江虽乐善好施,但也末见救济过穷人,上了梁山的众好汉们劫来的钱财也没见救济过那位穷苦人,他们肯定是将劫来的钱财全用在了梁山的消费上,大碗喝酒,放开肚子食牛肉,养兵蓄锐,招兵买马,外交经费等等只为梁山而考虑,细想梁山好汉并没有以打富济贫为宗旨,他们只劫富,只反贪官,不反朝庭,甘愿消灭农民起义军,最后也被朝庭以御磨杀驴而解决,实属活该。


泥人161


宋江抢来的粮食和金银财宝极少用来救济穷人。水泊梁山不是农民起义军,是强盗团伙。

农民起义军,比如李自成这样规模的,才有可能救济一下穷人,裹挟穷人中的青壮年参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军,和梁山一样,都是走一路,抢一路,烧杀淫掠一路。大抵如此。

梁山的经济来源大体有下面几种方式:

1.劫掠客商,比如杨志带着金珠宝贝,经过梁山的时候,林冲出来抢,要交投名状。

比如卢俊义经过梁山,也遭遇抢劫。

2.打家劫舍,特别是大地主庄园。

比如三打祝家庄,还有曾头市。打破这样的大庄园,可以得到很多财富和粮食。



原著这样写道:

一面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米五十万担。

注意,下面粮食发了些粮食给祝家庄的村民。

宋江又道:"我连日在此搅扰你们百姓,今日打破了祝家庄,与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赐粮米一担,以表人心。

这是少有的给百姓发粮食。不过请大家注意一下,祝家庄的村民们 ,不是穷人。他们的庄主很富有,村民们也不是饥寒交迫的穷人,日子过的很不错。

正因为祝家庄很富有,所以庄主怕梁山这样的强盗团伙来抢劫,所以就招兵买马,训练壮丁,准备抵抗强盗来抢劫的。没说这些老百姓饥寒交迫,破衣烂衫,庄户人并没有对庄主有天大的仇恨,天天盼望梁山好汉来解救的。


3.攻打城市

比如攻打大名府、高唐州、青州等。

表面上看起来攻打大名府是解救卢俊义、打高唐州是为了解救柴进,是为了义气。但是打下来之后,是要大抢一番的。

比如打破了高唐州,解救了柴进。

再把府库财帛仓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上山。大小将校,离了高唐州,得胜回梁山泊。

4.打破官军围剿,抢夺战利品

比如多次打败童贯、高俅等官军。得到大量刀枪、军械、粮食。

梁山用这些战利品、劫掠来的物质,武装了自己,得来的金银珠宝给头领们和喽啰们分分,其他的买酒买肉,大吃大喝。还用来行贿送礼,请求招安。

极少用来救济百姓。

这是我在悟空问答的第153篇,如果您感兴趣,请加关注,

或者转发,请查看前面的152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