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BAT高調ALL in AI背後,商湯、曠視等AI創企為何被集體唱衰?

朝陽日暮


BAT大規模投入AI的背後,是AI能夠真實的解決系統的問題,比如人臉識別,可以幫助金融公司解放人力,用AI解決原本銀行需要到櫃檯辦理的業務。節約大量的成本,沒有喪失準確性的情況下,提升了效率;另外一個AI的典型場景是智能推薦,通過大數據對算法模型的深度學習訓練,可以解決人與商品、人與資訊、人與人的匹配問題,可以極大的提升商品流轉的效率、資訊觸達的效率。總之AI當前已經在BAT大規模應用併產生了效果。

另一方面,很多AI的創業公司有算法,但是沒有大規模樣本數據,有的即使有數據來源,但是數據更新不及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用戶畫像標籤不準確。這也是很多AI創業公司不被看好的原因。

隨著數據監管後期將變得越來越嚴格,創業型公司面臨的挑戰會變大


葉知蒽


雖然AI定為國家戰略,AI在產業互聯網也有一席之地,但AI落地場景面臨很大挑戰,目前仍然是虛假繁榮階段,各大AI巨頭拿著投資人的錢在玩概念,再融資再收購。商業盈利能力弱和沒有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是兩大弱勢,很多目前的定位仍然是技術服務提供商,只是產業的配角,不是產業互聯網的主角,真正的主角仍然是BAT,華為等用戶基礎龐大而且有核心拳頭產品的公司。faceID剛推出來的時候讓曠視火了一把,然後商湯在解鎖速度上完虐曠視,曠視的市場份額一年內就一瀉千里,手機市場一敗塗地,而且除了人臉解鎖再拿不出任何其他技術,商湯也不好過,這些企業人力成本太高,學院派轉向工業界面臨諸多不適應,工程落地能力差,缺少產業根基和拳頭產品是通病。

這些企業接下來盤子還會越鋪越大,因為他們不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還在拿投資人的錢不斷試錯,也許人才可能是他們唯一值得驕傲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