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经文是宣说“知病”和对治法,知病即思维病。上章老子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世人不能知,不能行。”老子入浊世宣说正法,济世救人。

老子宣说的道易知易行,但世人并没有理解,更没有行道。这是为什么?老子入玄同大定,玄照世人的心流,觉知世人的心流是紊乱的

,自以为知道自己的方向,实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世人的人生是无方向的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世人患了一种极为可怕的思维病,老子称为“知病”。老子站在智慧的高山顶上,看到世人无法摆脱思维病,因此“不能知、不能行。”世人一旦摆脱了这种可怕的思维病,就一定能够入大光明道。

世人的思维模型是从分别性出发,逐步走向无分别性这个过程就是概念提炼,或者称理念化。大脑的理念化分为三大步。以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为例,第一步是认识具体的实物,比如牛、马。第二步是从牛马上升为动物,第三步在上升为物质。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物质涵盖动物,动物涵盖牛马。理念化是思维的核心,大脑没有理念化的能力就失去思维的功能,也就是说,理念化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理念化就没有思维。从精神世界来看,理念化第一步是物质世界,第二步是善恶,第三步是道。物质世界本身是精神世界的第一层,“物质世界”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只是最初级的部分。

世人以为自己心中的物质世界是独立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实际上物质世界是心中的物质世界,也可以说是“物质世界的影子”。我心中的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你,不是你本身。我心中的物质世界永远是我心中的物质世界,并不是物质世界本身。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认识有差别性的认识和无差别性的认识二个层面。牛不是马,就是牛与马有差别性。但动物这个理念已经过滤了牛马的差别,而呈现无差别性。这个无差别性是相对的无差别性。获得无差别性就是抽象、归纳的思维能力

理念化过程得出一个结论,人的大脑一直在进行抽象、归纳,也就是一直在进行从差别性向无差别性过度。生物学研究动物和植物,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但不再研究动物和植物,更不研究牛和马,物理学研究更普遍的规律和法则。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数学不再研究物质运动,只研究数字的规律和法则。生物学是对动物学、植物学的超越,物理学是对生物学的超越,数学是对物理学的超越。生物学的法则和规律适应于动物学和植物学,物理学的规律和法则适应于生物学,数学的法则和规律适应于物理学。

老子的道学站在更高峰,研究更普遍的问题。黑格尔认为思维的高度是以问题的普遍性决定的,希腊哲学的可贵就是对普遍性问题的热忱。老子道学研究的问题就是超越差别性和相对的无差别性,进入绝对的无差别性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问题的普遍性愈高,问题的价值愈大。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思维的站位愈高,视野愈广,愈能关注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一句话,谁能发现最具普遍性的问题,谁就站在思维的最高等级。

过滤差别性是思维等级升高的唯一特征,不是答案的对与错,而是问题的普遍性的高与低才是思维等级的衡量标准。提出更高等级的问题就获得了一半的正确的答案。分析大米营养成分的人肯定比一个数米粒的人思维等级更高。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希腊哲学家问:最普遍的问题是什么?Logos!老子抓住了思维的本质,问:人面对的绝对的无差别性是什么?思维就是一场差别性和无差别性之间的竞争人类文明的能否前进正是人类的思维能否从差别性走向无差别性

此章经文极为重要,是老子第一稀有的认识论揭开了世人的思维病的秘密,是理解《道德经》奥义的认识论基础。不能理解老子此章的经义,则整部《道德经》都无法窥见稀有密意。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第七十一章

第一段: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第二段: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三段: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段经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经文: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一种知是知差别性,另一种知是知无差别性。分别男人和女人是一种知,不分别男人和女人(庄子:直且为人)是另一种知。世人的知陷入知差别性,就不知无差别性。如同只知男人和女人,不知人;知牛和马,不知动物。知差别性很有价值,可以获得具体的某种知识。知无差别性更有价值,可以知道更高等级的知识。

经文:知不知,尚“不知”就是思维过滤差别性,获得无差别性“知”(第一个知)就是圣人的玄照,觉知“无差别性”,最高的无差别性就是道。道是绝对的无差别性,世人的动物、物质还是相对的无差别性。所以说“玄照绝对的无差别性是至高无上的知。”尚即至高无上的思维形式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经文:不知知,病。全文应该是“不知‘知不知’,病。世人只有肉眼和浅思维,没有圣人的道眼和深思维(玄照力)。世人如在水面划桨,没有探知水底;圣人如同船夫,一杆到底。世人只知差别性,不知无差别性。这是思维疾病。

病是指思维疾病,病症就是只知差别性,陷入人我分别,从而不知无差别性,人我一如。只知人我分别就产生争而失去万物的本性(和)。世人争斗不已的病根不是其他,而是思维疾病。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