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贾母让丫鬟鹦哥去伺候林黛玉,为何要改名为紫鹃?

语文红宝书


林黛玉初来贾府,只带了一老一小两个人。极老的王嬷嬷和极小的雪雁,贾母看着可怜,就将身边一个二等丫头鹦哥送给了林黛玉。再出场,鹦哥变成了紫鹃。关于鹦哥为什么变成紫鹃,谁替她起的名字,结局怎样,八十回前都没有交代。而八十回后不作参考,本文从留下的线索推演一下紫鹃名字的由来和结局影射!

【一】

鹦哥虽是贾母身边二等丫头,但给林黛玉使用是正好的。林黛玉来的时候,贾母身边的一等丫头仅剩鸳鸯和琥珀。二人贾母都不可能给林黛玉,皆因贾母也要保证体面,不能自己成了光杆司令,看着不像。鹦哥是二等丫头不表示不好,晴雯也属于二等丫头。贾母对身边丫头熟知,不可能给林黛玉不好的。

鹦哥的名字与鸳鸯是一列,属于贾母身边鸟儿名字。鹦哥就是鹦鹉,会学舌,表明她极其聪颖,学习能力强。贾母也正看中这一点。五十七回因紫鹃试宝玉,贾母就说她:“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明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地哄他作什么?”可见贾母看中鹦哥聪明才给了林黛玉。

【二】

鹦哥跟随林黛玉后再出场变成紫鹃。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将之说成贾母更改是不对的,紫鹃之名应是林黛玉所起。鹦哥在贾母房中对应鸳鸯一列,都是观赏的鸟儿。但紫鹃对应的却是雪雁,是林黛玉漂泊寄养的见证。

雪雁善迁徙,春回秋去,代表林黛玉漂泊人生,背井离乡来寄养到到贾家。而紫鹃更进一步阐述林黛玉栖身贾家的事实。

紫鹃为紫色杜鹃。杜鹃自己没有巢,要借巢生卵。林黛玉来到贾家,代表林如海将自己的孩子放在贾家寄养的事实。雪雁代表迁徙,紫鹃正代表寄养!

【三】

曹雪芹当然不可能只赋予紫鹃这点意义。紫鹃除了是林黛玉生活的助手,二人更是情同姐妹。紫鹃对贾宝玉说:

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她又和我极好,比她自己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她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她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

紫鹃是真心对林黛玉的。她亲眼目睹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以她的聪慧自然明白二人互相有情。奈何林黛玉没有父母作主,紫鹃替她着急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忐忑。她一生要跟着林黛玉,但家人却在贾家。她比任何人都希望贾宝玉和林黛玉修成正果,所以不惜试探贾宝玉,不惜惹下大祸。贾母知道真相后不仅没生气,还滚下泪来,皆因紫鹃真心对林黛玉好,贾母不忍心苛责她。

【四】

红楼梦一贯的风格是打破美好。紫鹃怕离开贾家,最终却一定离开了贾家。根据八十回前的线索,林黛玉十有八九会随着贾探春一同远嫁(之前说过很多,感兴趣的可以搜寻下),紫鹃作为林黛玉的姐妹,最终定会跟着林黛玉远去。等待她和林黛玉的命运绝不会好。

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就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紫鹃的命运随着林黛玉的远嫁而起伏。雪雁代表继续迁徙,紫鹃却透露出最后一次迁居。

【五】

紫鹃还是紫鹃花,有花中西施之美誉,结合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西施当年入吴宫,在在影射林黛玉与贾探春如娥皇女英一同远嫁同为王妃的命运。只是林黛玉绝不会屈从命运,必然很快客死异乡,那么紫鹃将何去何从?

紫鹃说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不排除紫鹃陪嫁林黛玉,黛玉嫁入后不肯委身屈就,对方逼迫紫鹃,林黛玉因此而死。紫鹃黛玉情同姐妹,黛玉死,紫鹃很难苟活。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紫鹃花为杜鹃花一种,也是杜鹃泣血得来。紫鹃在林黛玉死后,伤心而亡,以身相殉林黛玉!

元代虞集有词:【一剪梅 春别 花草粹编七】

豆蔻梢头春色阑。风满前山。雨满前山。杜鹃啼血五更残。花不禁寒。人不禁寒。离合悲欢事几般。离有悲欢。合有悲欢。别时容易见时难。怕唱阳关。莫唱阳关。

黛玉效法王昭君,远嫁异乡,紫鹃随黛玉客死异乡,您认为呢?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从“鹦哥”到“紫鹃”,说明了丫鬟紫鹃身份的改变,也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

在她名叫“鹦哥”的时候,她是贾母手下善于应对的小丫头,就像鹦鹉一样,巧言婉转,让人喜欢。可当她改名为紫鹃的时候,她身份便被赋予了某种意蕴和使命。

林黛玉和薛宝钗

紫鹃和黄金莺(俗称莺儿),想必喜欢红楼的人都不会不认识。她们二人,分别是《红楼梦》的两位女主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贴身丫鬟,也都是二人最信任的人。二人的心思,丫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关系,既像《西厢记》里面帮助张生和莺莺传情达意的红娘,又像《牡丹亭》中跟随主子杜丽娘一起进入学堂的小春香。

这样说来,贴身丫鬟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紫鹃是除了宝玉之外第二个对林姑娘真正关心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

紫鹃

她第一次以“紫鹃”的名字在书中出现,是派雪雁给林黛玉送手炉。黛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走了没多久,紫鹃就牵肠挂肚,担心黛玉纤弱多病的身体抵挡不住风雪严寒,马上打发雪雁给黛玉送去取暖的手炉。

林黛玉

为了林姑娘,她不惜得罪宝玉,故意用话来试探宝玉,结果把宝玉吓出病来。也是为了林姑娘,她一个姑娘家在薛姨妈开玩笑要做主把林黛玉给宝玉的时候,她急急忙忙地接着话头,说姨妈既然有这个主意,为什么不去说合?然而薛姨妈一句话就让紫鹃戛然而止,没有留下任何后患:

“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这话让紫鹃无法接茬。但她时时刻刻为黛玉着想的心,于此可见一斑。照顾了林黛玉这么多年,二人早已超越主仆情分,紫鹃,就是黛玉在宝玉和贾母之外第三个可以依靠的人。

紫鹃和黛玉

杜鹃这种鸟,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古帝杜宇幻化而成。相传,杜宇在当君主时,蜀地经常发生水灾,民不聊生。后来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废寝忘食,帮助治理了水患。为了感谢鳖灵,杜宇将王位让给了鳖灵,自己退居西山。不料,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他死后,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而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表哀怨、愁思之意,也由此而来。为什么林黛玉的丫鬟叫“紫鹃”而不是杜鹃,想必和主人的遭遇暗合。即紫鹃为黛玉为宝钗所代而甚为不平,故而“杜鹃啼血”。结合《红楼梦》中紫鹃和林黛玉的关系,确实如此。

杜鹃鸟

莺儿,同样和紫鹃一样,是薛宝钗的贴身贴心丫鬟,是她在主人不好意思主动说出金玉上的字儿是一对儿的时候,主动提出,将事情挑明。可见,她早已知道主人来贾府的使命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当宝玉信以为真地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时,她又不失时机地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意在提醒宝玉,这可是金玉良缘。

薛宝钗

黄金莺的拿手活儿是女工,第三十五回中又有《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委托莺儿给他打几根络子,并且边看着她打边问她话。说起宝钗,宝玉说袭人说不知道哪个有福的主子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

“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

不仅牺牲女工为宝玉打了络子,还主动推荐了自家的主子。

这个丫头嘴巧手巧,与薛宝钗互为补充,在为金玉良缘穿针引线上面,黄金莺确实出了不少力。

莺儿

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

在主仆二人的强势围攻下,要不是林黛玉时刻揪着,宝玉恐怕早就沦陷了。

宝钗为宝玉做针线

话说回来了,黄金莺为什么叫黄金莺呢?其实也暗示了主人的命运。唐代诗人金昌绪有一首诗《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黄莺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闺中贵妇的心情,丈夫戍守边关,不得相见,听到黄莺鸣叫,怪怨惊醒了自己的好梦(也许梦中,二人还在执手相看泪眼)。结合《红楼梦》结局,宝玉绝情而去(出家),留宝钗一人孤苦到老。这黄金莺即使再叫声婉转好听,也无法抵挡女主人一个人独守春闺的落寞。

正如其《咏白海棠》中所言,“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命运的帷幕,早已在她三人之间悄然拉开。

薛宝钗


半瓣花上阅乾坤



87版电视剧里贾母把鹦哥指派给黛玉时,贾母当场就说“鹦哥以后就改名紫鹃吧。”。

可是这句台词是87版编剧“原创”的,曹翁原著中并没有此一句话。

给鹦哥改名紫鹃的应该是黛玉自己,这个名字的风格与黛玉自己从江南带来的丫头雪雁的名字相一致。

宝玉把贾母指派给他的丫头珍珠的名字改成了袭人,取意是“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诗句。怡红院的其他丫头名字也都是这种风格晴雯、麝月、秋纹、碧痕。

给丫头改名应该也是一种归属改变的表示吧?

夏金桂给香菱改名为秋菱,就是表明她已经成为了秋菱新的女主人了。


每一位主子的个性不一,给丫头取名、改名的风格也不同。

凤姐屋里的丫头、小子们都是旺儿、兴儿、丰儿。

总之,在人口买卖的封建等级制度之下,下人奴仆的是由着主人们来“赐名”、改名的。林之孝家的女儿本名林红玉,因为重了林黛玉的名字就改成小红。

丫头、小子们叫什么名字都是随主人的意愿,换了主子多半是会换名字的。但新名字一般都是新主子给取的。

87版编剧让贾母直接替黛玉给鹦哥改名紫鹃,这也算是一个小小“发明创造”吧!


阿丹151014015


《红楼梦》中并没有鹦哥改名紫鹃的叙述,如果是第一遍看书,很可能弄不明白紫鹃就是鹦哥。那么是谁改的名字呢?很明显是黛玉。紫鹃这个名字,别致精巧,是黛玉才能想到的。那么为什么黛玉要改成紫鹃呢?



1.《红楼梦》中丫鬟易主之后,新主子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改他们的名字。比如珍珠由贾母派给宝玉,宝玉因为她姓花,想起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暖”,就给她改名“袭人”。芳官等戏子被分到大观园之后,也都被改名,例如分给史湘云的葵官,因史湘云喜欢一句“唯大英雄能本色”,所以给她改名“韦大英”。而纵观黛玉的诗,我们知道她非常喜欢杜鹃这种鸟类。

例如《葬花吟》中有“杜鹃无语正黄昏”的诗句,《桃花行》中有“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的句子,杜宇就是杜鹃。可见黛玉非常喜欢杜鹃。而杜鹃以褐色居多,而取紫鹃正能够体现出黛玉别出心裁,与别人不同的心思。

2.紫鹃这个名字能看出黛玉多愁善感的品性。杜鹃在古代是一种很悲情的鸟类,有“杜鹃啼血”的典故,明知如此,还仍然改成紫鹃,正是黛玉的多愁善感导致的,喜欢这样带有悲观主义的意象。

3.《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带有谶语的作用,这是曹公的妙思,紫鹃这个名字也不例外。当“一声杜宇春归尽”的时候,紫鹃哀鸣的时候,真是“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香消玉殒的时候。

一个名字,如此贴切,又暗含深意,曹公的奇思妙想当真让人瞠目。


执大象而天下往


贾母让丫鬟鹦哥去伺候林黛玉,后来鹦哥就改名为紫鹃了。

在古代丫鬟、仆人就是主子的私有物品,可以买卖、可以送人。当然可以改名字。

一般来说,丫鬟换了主人后,都要换一个新的名字。这个名字有的是主人改的,有的是大丫头给改的,有的是为了避主人的讳改的。袭人原来是贾母的丫鬟名叫珍珠,贾母给了宝玉后,宝玉因为袭人本姓花,又有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将珍珠改为袭人。小丫头四儿,原名叫芸香,后来袭人给她改名字叫蕙香。宝玉问她家里排行第几,于是将名字改为四儿。丫鬟小红,原名叫红玉,因为主人叫宝玉,所以为了避主人的讳,改名为小红。丫鬟换主人也有不改名字的,例如宝玉的丫鬟小红,给了凤姐后就没有改名。

主人给丫鬟赐名,证明这个主人重视这个丫鬟,丫鬟与有荣焉。宝玉给蕙香改成四儿,四儿地位从此提高了,因此丫鬟喜欢主人善意的改名。鹦哥改名为紫鹃,应该是黛玉禀明贾母后改的名字。一是,表示对鹦哥的喜爱,鹦哥是贾母的丫鬟。林之孝家的说:“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为了表示对贾母的尊重,对贾母拨过来的人,黛玉自然要表示喜爱,接受,于是给鹦哥改了名字叫紫鹃。

二是,紫鹃这个名字和黛玉的丫鬟雪雁的名字对应,比较协调。颜色对比强烈,都是飞禽。都有诗情画意,都具有浓烈的悲剧气质。紫鹃,杜鹃啼血,暗示黛玉泪尽而亡。雪雁,雁在冬天要飞回南方,可是雪雁却滞留在北方,冰天雪地中的大雁,有多悲凉。暗示黛玉从南方来到北方,以及她的生活环境有多恶劣。

紫鹃这个名字取的非常贴切,非常符合紫鹃对黛玉的忠诚。紫鹃聪明灵慧,和黛玉情同姐妹,是黛玉的“闺蜜”。她对黛玉忠心耿耿,至死不渝。黛玉死后,紫鹃出家为尼。紫鹃和杜宇一样日夜悲啼,为黛玉哀鸣。


润杨的红楼笔记



鹦哥本是贾母的一个二等丫鬟,因黛玉只带了自小奶母王嬷嬷和小丫鬟雪雁,贾母看这一老一小的料不得力,于是挑了鹦哥给黛玉用,这就是紫鹃了,这个名字应该也不会是贾母所起,应该是黛玉起的,黛玉到贾府们当天,贾母就仿迎春姐妹例对服侍黛玉的奴仆班子做了安排:鹦哥是首席大丫鬟,和雪雁同属贴身并掌管钗钏盥沐等事,另又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王嬷嬷是黛玉自幼乳母外,又四个教引嬷嬷。鹦哥和王嬷嬷又是可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睡觉之人。这时的黛玉六七岁,这时还叫鹦哥,没有改名字。

哥鹦再次出现,已经到了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通灵,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一个下雪天宝玉黛玉同在薛姨妈宝钗处吃酒,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问:谁让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这时雪雁回答:是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这个时候鹦哥就变成紫鹃了。中间时间隔了多久呢?宝钗进贾府后第一个生日为将笄之年,就是十五岁,宝钗大宝玉一岁,宝玉又大黛玉一岁,所以这时黛玉十三岁。中间隔了六七年,我的理解是鹦哥跟了黛玉之后不久就被黛玉改名为紫鹃了。


看《红楼梦》我们知道,一个奴才下人在换了主子之后从属关系变了,名字也往往要依着新主子的喜好相应更改,书里有很多例子,比如袭人,在跟贾母时名字叫珍珠,后给了宝玉,宝玉说有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她又姓花,所以改叫袭人,呆霸王薛蟠在娶了夏金桂后,做为薛嶓小妾的香菱也就是夏金桂的奴仆了,所以夏金桂为她改名为秋菱,这在封建礼法上是没有问题的。

贾府不同主子的奴仆在名字上又有小范围的一致性的,比如贾母的丫鬟鸳鸯、鹦哥、珍珠、琥珀,王夫人的丫鬟金钏玉钏,李纨的丫鬟素月素云,等等。和主人的审美情趣、身份地位也比较吻合。回到黛玉,黛玉带来的丫鬟叫雪雁,来一个鹦哥就不太搭,可是一改为紫鹃就不同了,同样作者也让其和红楼其它名字一样有着一番深意。


紫鹃,也叫杜鹃、杜宇,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杜鹃代表着一个悲的象征,“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啼血是一个典故,是为凄苦哀婉之意而常被引用。所以作者让黛玉的丫鬟名为紫鹃,也是暗示黛玉命运的凄苦,悲剧的结局,而让紫鹃“啼血、悲鸣”黛玉的泪尽而亡。小说七十回,黛玉作《桃花行》,用“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来收尾,不正预示着黛玉在杜宇(紫鹃)阵阵哀鸣声中春归尽(亡逝)吗?


屏山品红楼


《红楼梦》里有很多改名记录,其中比较典型意义的改名有宝玉将珍珠改为袭人,英莲先后改为香菱和湘菱,黛玉将鹦哥改为紫鹃。上述三次改名,都体现了主奴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



这三个改名中,最悲惨的是英莲改名。英莲,也就是“应怜”的意思了,自从那年元宵节仁靖巷的一顿大火烧了的甄士隐的居所,才5岁的英莲便与家人天涯两隔,呆霸王薛蟠从冯渊手中抢进薛家后,香菱受尽薛蟠老婆夏金桂的折磨。骄横无比的夏金桂认为“香菱”这个名字是小姑薛宝钗取的,并以菱花不能比桂花香,也就是奴婢不能盖过主子为名,勒令“香菱”改为“湘菱”,一个人连姓名权都没有,大概是曹雪芹为她取名“英莲”的原因吧。

三个改名中,最为曲折的是“珍珠”改为“袭人”。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贾母丫鬟的名字了,什么“鸳鸯”、“珍珠”、“鹦哥”的,都是一些鸟的名字,大概是贾母上了年纪,爱鸟儿的热闹吧。“珍珠”改为“袭人”的曲折性,在于贾政不喜欢宝玉的浓词艳赋,所谓“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这种春花烂漫,贾政是不喜欢甚至深恶痛绝的。原本是勒令改掉这个名字的,还是王夫人圆了一个很大的谎,说这名字是贾母取得,贾政才改名作罢。



接下来,我要回到“鹦哥”改为“紫鹃”这个问题了。《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鹦哥首次出现。贾母失去了女儿,黛玉失去了妈妈,才5岁的黛玉孤零零到京都投奔外婆和舅舅来了,带来的两个奴婢,一个老来昏聩,一个年少一团孩气,老的叫王嬷嬷,小的叫雪雁,于是将自己的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拨付给黛玉使用。到第八回时,雪雁受“紫鹃”姐姐指派,给黛玉送来手炉,这样可以看出,贾母的“鹦哥”变成了黛玉的“紫鹃”。

此后《红楼梦》中,鹦哥作为动物存在有过两次,一是作为黛玉养的宠物鸟,不是跟其他凡鸟一样道“万福”,而是模仿黛玉的语气背“侬今葬花知是我,他年葬我知是谁”;另一次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那次,这个精于世道的老太太满口奉承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它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又长出凤头儿来,也会说话呢!”

黛玉将“鹦哥”改名为紫鹃,与宝玉改“珍珠”为“袭人”有着心气相通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缘”了。至于黛玉为何独喜紫鹃这个名字,我们从她在《葬花吟》和《桃花行》中反复使用“杜鹃”这两个字可以看出:《葬花吟》中有“杜鹃无语正黄昏”的寂寞哀吟,《桃花行》则留下“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千古绝唱,象征了黛玉哀恸而亡的最终命运。



紫鹃也是无负于黛玉给她的厚爱的,她一生对黛玉的忠心耿耿、矢志不渝,集中体现在“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回,当紫鹃觉得宝玉的情感徘徊在宝钗和黛玉之间时,“金玉良缘”之声已经在大观园甚嚣尘上,她编排出了黛玉要回苏州原籍的故事,惊得宝玉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说出“要去连我也带了去”这句心底里的话,从而坐实了宝玉对黛玉的真情。至于黛玉去世后,紫鹃出家为尼,都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松楠庄主


紫鹃这个名字出现得很突兀,但出现后就一直在林黛玉身边待着了,可见曹雪芹没有把她当作路人甲,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以此符合对林黛玉认识的需要。

遥想当年,林黛玉因其母亡故,因贾母十分记挂,想接来疼爱疼爱。于是,黛玉抛父进了贾母的怀抱。来了后,贾母见她带的人不多,一个是满身孩子气的雪雁,一个是老得早抛弃了青春气息老妈子,料她们不太中用,于是把身边的鹦哥指给了黛玉。

从此贾府再无鹦哥之名,紫鹃之名开始回荡在大家的耳朵里,而且又是黛玉的丫鬟,就认为是黛玉把鹦哥的名字改成了紫鹃。确实如此,原因很简单,黛玉身边数得过来的,也只有这几个人,所以确定是同一个人。


《红楼梦》里,曹公给主子身边比较重要的丫鬟取名字,都是花了心思的,赋予了一些内涵,基本都合了主子的某个特质。如迎春爱下棋,她首席丫鬟的名字就与棋有关,叫司棋。探春爱书,她的丫鬟就有一个叫侍书的。惜春能画画,丫鬟堆里就有一个叫入画的。

这大概是曹雪芹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有意为之。他将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做了重点介绍,袭人和鹦哥一样,都是贾母之婢,原名珍珠,后来给了宝贝。宝玉知其本姓花,又见古诗上有“花气袭人”的句子,就回了贾母,将其更名袭人。宝玉为什么要改呢?因为他特别喜欢香味,估计都到了“闻香识女人”的层次了吧。

虽然黛玉进贾府之初,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怕不对,被耻笑了他去。从她进府后,一直养了个鹦鹉,到了看到林黛玉就条件反射,模仿她的语气背“侬今葬花知是我,他年葬我知是谁”的诗句了,比那只会来也说“万福”,去也说“万福“的鹦鹉强了多少倍。把个鹦鹉培都养成精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她应该很早就开始养了。鹦哥突然来了,也许是黛玉觉得把人和鸟叫一个名,不尊重鹦哥,况且她又来自于贾府身边,应该也比照了宝玉的模式,给鹦哥改了紫鹃这个名儿。



那为什么叫紫鹃呢?细查之下,才知道杜鹃花被称为“花中的西施”,十分娇美,也开紫色花。相传,古有杜鹃鸟,哀鸣而咳血,染红了遍山花朵,因此得名。

用这种花衬托林黛玉,再好不过了。林黛玉是个美人胚子,到宝玉身边,原本就是用动情的眼泪来报恩的,和杜鹃花完美契合。加之,杜鹃花开后,再长叶子的。

还没有长大成熟,林黛玉的眼泪就流干了,花样年华就这样逝去,是不是有些“头发先白人未老”的忧伤呢?曹雪芹取的这个名,就是预示黛玉的命运和杜鹃花一样,早盛先败吧。


青草无为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被称为第一才子书,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它的每一个遣词造句,每一个人名典故,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没有一个是随便拿来,勉强凑数的。

在《红楼梦》中,每位小姐的丫鬟就是这位小姐的注解。比如惜春的丫鬟如画,即入化之意,预示着惜春将来要皈依佛门,削发为尼。薛宝钗的丫鬟莺儿,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指满清借李自成灭明之际入关,争夺中原统治权的狼子野心。林黛玉的名字取自诗句“月明林下美人来”,作者以林代明,林黛玉者,南明之意也。林黛玉进贾府之时,带的丫鬟叫雪雁,取北雁南飞之意。暗指明政府被灭亡之后,明旧臣逃到南京,成立南明政府的事情。到了贾府,雪雁就完成了她的使命,所以作者就假借贾母嫌雪雁年岁甚小,一团孩气,就又给了林黛玉一个丫鬟,这个丫鬟原名“鹦哥”,鹦哥者,迎阁也,指的是迎接南明旧臣,重新组阁之意。随机鹦哥也改名“紫鹃”,紫鹃,取子规杜鹃之意,用的是杜鹃啼血的典故。暗指南明由于失去过去的江山,如同杜鹃啼血哀鸣“不如归去”一样的哀婉凄楚。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丫鬟是主人们买下来供自己使唤的仆役,相当于会走路、会干活、会说话的私有财产。不管你原来在家姓什么叫什么,当了丫鬟之后,往往要依从于主人的意愿改叫新的名字。

林黛玉的这个大丫鬟紫鹃,原来在贾母房里时叫“鹦哥”,和“鸳鸯”配成一对。贾母房里的丫鬟,名字好像都是成双成对的,除了“鸳鸯”和“鹦哥”这一对名字以外,还有,比如,“珍珠”和“琥珀”一对“、“玛瑙”和“翡翠”一对,还有“玻璃”和谁(?)一对,等等。袭人原来在贾母房里是叫珍珠的,到了宝玉房里后就随宝玉的意思改叫“袭人”。

因此基本上可以断定“紫鹃”这个名字是林黛玉给她取的。那么,林黛玉为什么给这位大丫鬟取名“紫鹃”呢?我理解这是曹雪芹又一引经据典的笔触,引导读者联想起中国古代“杜鹃啼血”的神话传说。

根据这个神话传说,杜鹃鸟是古蜀国的皇帝“望帝”的化身,它永远都在叫着“民贵呀”、“民贵呀”,以提醒后世的帝王们不能身居高位习惯了安逸之后就忘了下面广大百姓的疾苦,百姓的需求不可轻视。我们都知道,崇祯死于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皇宫的那一天,而明末二三十年此起彼伏的各地农民起义,包括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之所以总能一呼百应,究其根本原因,还不就是广大下层百姓和农民们,日子过的太苦,而朝廷又错误地把“三饷”这样的赋税摊派到已经都要活不下去的农民和底层民众头上吗?

我想,曹雪芹一定是认为崇祯就其本心来说是一位好皇帝的,只是以他的性格和能力难以驾驭朝堂。他上任伊始设法除掉了魏忠贤,旋即落入东林党人空谈误国的泥淖。然而,他虽然犯下了不少错误,但盖棺论定,他始终没有辜负自己竭尽全力挽救明朝政权的一片真心。所以在曹雪芹的笔下才会出现一位率真、至情至性、品格高洁的林黛玉。

因为崇祯的失败和上吊自尽,可以说因政策严重偏失而失去民心是直接原因。可见崇祯是明明有“望帝”之心却偏偏死于失去民心,这是怎么回事?不值得深思吗?所以作者为林黛玉配上一个名叫“紫鹃”的丫鬟。

林黛玉出身高贵、身体天生怯弱然而有着“天然一段风流态度”,五岁失去母亲、被父亲送往外祖母家,到了新环境后,虽然身份依然高贵,非但不能享有一个幼小的孩子应当享有的父母之爱和正常家庭环境,而且时时可能遭受“风刀霜剑”的刺激,因而心灵变得异常敏感,性格急躁、脆弱,行为鲁莽、冲动,……,所有这一切都和崇祯的人生经历高度重合。

崇祯上吊自尽之前留在衣服上的话中有“勿伤百姓一人”这样的句子,证明他本质上是心怀天下、真心爱民和想把国家管理好的,只是最后不得已失于整个明朝体制积弊已久、腐朽不堪和个人的心有余而能力不足。“紫鹃”这个名字暗合了崇祯皇帝的“望帝”爱民之心。这便是“杜鹃”的“鹃”字之由来。

那么,“紫”字又怎么解?这个字简单多了,就是“紫禁城”的“紫”。崇祯是明朝皇帝呀,他自己的家就在紫禁城内。所以林黛玉的丫鬟名字叫“紫鹃”,即“紫禁城的望帝杜鹃”之意。

此外,关于杜鹃鸟的叫声,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杜鹃啼归”,所以对于“紫鹃”这个名字,也可以将其解读为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代言,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恢复明朝的天下,仿佛崇祯死而复生又回到了紫禁城内他原来的位置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