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梳理二战时期3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介绍了活塞式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及战绩情况,分析了3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的优越性能和创新之处,对于军事航空迷特别是战机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对于战斗机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二战期间,各国在活塞式飞机技术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按照需求牵引、技术先行、型号研制、设计变革、开创基本型、发展改进型等方式,不断研发生产新型军用飞机,使活塞式战斗机性能有了创新性突破。

一、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喷火"式战斗机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网络图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的综合性能始终居世界一流水平,是二战初期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之一,被公认为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

英国维克斯·休泼马林飞机公司开展的"喷火"式前期研制工作完全是纯民间性质,既无政府指令也无政府资金支持,最初只是为了赢得国际水上飞机竞速大赛。1931年9月,当休拨马林飞机公司设计师瑞奇纳德·米切尔设计的S-6B单翼水上飞机,在国际航空界最高水平的"施奈德"杯水上飞机竞速大赛中以547.22千米/小时的速度夺冠时,英国空军正在招标一种高性能F.7/30单翼战斗机,以取代"斗牛犬"式双翼战斗机。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与德国战机打斗想象图,网络图

休泼马林飞机公司参加了竞标,并在S-6B型飞机基础上竞标成功。随后,他们对S-6B型飞机的机体、机翼进行了重新设计,换装了大功率发动机,将起落架改为可收放式等。1936年3月,改进后的飞机由试飞员索马斯首次试飞成功。3个月后,英国空军将该机命名为"喷火"MK1型,并下达了首批310架的采购订单。1938年6月,第一架"喷火"式战斗机在德斯福特基地交付英国空军使用。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网络图

"喷火"式是一种性能先进的轻型单发单座活塞式战斗机。该机设计的创新之处:

  • 一是最先采用了半纺锤形机头,一改当时大多数战斗机的平秃粗大式机头,整流效果好,阻力小;
  • 二是机翼采用全金属承力蒙皮,气动特性极为出色,飞机盘旋半径小,水平机动性能好,是当时世界上升阻比效果最好的机翼之一;
  • 三是采用大功率活塞式发动机,动力强劲,飞行速度快,定型时的发动机功率达到了1030马力。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喷火”战机追击德国战机,网络图

此后,休泼马林飞机公司不断为"喷火"式更换更大功率发动机,使"喷火"式的最大飞行时速达到了584千米。"喷火"式战斗机共有40余种型号,先后发展了战斗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多种型号,据统计,二战期间英国共生产陆基型"喷火"式战斗机22759架、舰载型"喷火"式战斗机2556架。先后装备了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挪威、荷兰、波兰、南非、埃及、南斯拉夫、土耳其、苏联、美国等国航空兵,生产数量和装备国家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喷火”战斗机,网络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空军仅有9个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不列颠之战爆发后,"喷火"式战斗机在保卫首都伦敦的防空作战过程中,把德空军大量的Ju-88、He-111轰炸机击落于防区之外。9月15日,300架"喷火"式和一批"咫风"式战斗机与德机空战,在20分钟内就击溃了德军轰炸机大编队,成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共击落德机1733架,击伤643架,自己损失915架飞机,其中"喷火"式仅损失256架。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英国“喷火”战斗机,网络图

正是由于"喷火"式战斗机的出色表现,英国赢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的人侵,赢得了二战中第一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此后,"喷火"式战斗机在欧洲、地中海、北非、亚洲反法西斯战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喷火"式战斗机还参加了朝鲜战争。

二、现代战斗机的起点:伊-16战斗机

苏联伊-16战斗机被认为航空史上最具有创新性的战斗机之一。它开创的全金属、下单翼、封闭座舱等飞机布局结构,不仅成为当时活塞式战斗机的标准,也成为后来现代战斗机设计的样板,被誉为现代战斗机的起点。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伊-16战斗机,网络图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抓住航空领域大变革的历史机遇,投人大量财力物力培养航空人才,全面推进航空科技和航空工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以波利卡波夫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飞机设计师。1927年,波利卡波夫研制出了苏联第一架伊-3单座战斗机。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伊-16战斗机,网络图

1933年,波利卡波夫在研制了伊-6至伊-15等系列战斗机之后,敏锐地觉察到战斗机发展的新趋势,向苏联政府提交了一份研制新型单翼战斗机的报告,并得到批准。

1933年12月,伊-I6试飞成功,成为当时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伊-16战斗机,网络图

伊-16战斗机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 一是采用悬臂式下单翼的气动布局,克服了双翼机视野受机翼影响、飞行阻力大等缺陷,极大地提高了飞行速度。伊-16改进型24型的最大飞行时速达到了550千米,成为当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飞机之一。在空战中,伊-16可以利用速度优势,采用高速接近、快速攻击、快速脱离的战术,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机。
  • 二是第一次采用可收放式起落架,大大减少了飞行阻力,提高了飞行速度,改善了飞机的空中机动性能,还可避免因起落架被打坏而无法着陆的危险,提高了空战生存能力。受伊-16战斗机影响,后来世界各国新研制的战斗机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可收放式起落架。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伊-16战斗机攻击敌机画面

  • 三是采用全封闭式座舱,提高了飞行舒适性。此前,各国战斗机座舱均为敞开式或半敞开式,飞行员在驾驶舱内必须戴上风镜才能睁开双眼,影响了飞行员对外观察。到1940年,伊-16战斗机共发展出20多种改进型,生产了7500架,是20世纪30年代生产数量较多的一种军用飞机。除苏联空军外,芬兰、蒙古等国都曾装备使用。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伊-16战斗机,网络图

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伊-16战斗机是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共击落敌机1000余架,成为卫国战争初期的空战中坚力量。

三、创造螺旋桨飞机最高飞行速度:Me-109战斗机

德国梅塞施密特Me-109战斗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战斗机之一,曾创造了螺旋桨飞机陆上飞行速度的最高世界纪录。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Me-109战斗机,网络图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开展扩军备战。在德国空军正式组建前后,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接受了为德国空军研制主力战斗机的任务。新型战斗机要求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高速性,作战能力要超过敌方现有的或将来可能拥有的同类型机种。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Me-109战斗机,网络图

在著名飞机设计师维利·梅塞施密特主持下,巴伐利亚飞机公司广泛收集外国技术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1935年推出了Bf-109战斗机。Bf-109采用全金属结构,下单翼、单座,起落架可收放至机翼内,装一台戴姆勒·本茨公司的1100马力DB.601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达到566.4千米。它采用了全新的设计:

  • 一是无支撑下单翼,体现了当时战斗机发展的新趋势
  • 二是具有坚固、可靠、稳定、灵活和便于操纵的特点,装甲厚、防护性强,盘旋机动性能好
  • 三是俯冲性能突出,能进行高难度的水平及垂直机动,不易坠人螺旋,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

德国航空部技术局先后对Bf-109组织了多次试飞,均获得满意的结果。1936年春,Bf-109被德国空军选定为新一代主力战斗机。1938年,巴伐利亚飞机公司改名为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Bf-109也改名为Me-109。二战爆发前,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研制出Me-109系列改进型,其中主要是D型,F型和E型及G型,各型Me-109战斗机共生产3. 3万架。除德国空军外,还提供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等国,西班牙则进行了仿制生产。

「航空历史」二战中,三款经典活塞式战斗机,风靡一时、各有千秋

Me-109战斗机,网络图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苏联、德国都出兵参战,德国最初使用的海因克尔51型战斗机明显不敌伊-16战斗机。1938年3月,德国投人了45架M-109A/B战斗机,立即取得优势,使战局发生逆转。1939年9月,在德军对波兰实施的"闪击战"过程中,有100架Me-109参战,很快击败波兰空军,掌握了制空权。

1940年5月,德军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发动进攻,投入了约800架Me-109战斗机参战,盟军的福克D.XXl式、"莫拉纳·索尔尼埃"式、"德瓦丁内"式、"飓风"式和寇蒂斯"鹰"式等战斗机性能均不及Me-109,德国空军很快掌握了制空权,使德军顺利地占领了荷兰、比利时、法国。

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前后共有上万架Me-109战斗机投人苏德战场作战。战争前半年,由于苏联空军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性能落后,德空军凭借Me-109战斗机的优异性能,一度控制了苏德战场的战略制空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