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以“标准”的名义——SM系列导弹的研制理念(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形成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海战体系。对了对抗这个强大的体系,苏联海军着力发展反舰导弹,尤其强调饱和攻击,不光对美国海军战斗群形成巨大的威胁,也对水面舰队的存在价值提出巨大的挑战。

以“标准”的名义——SM系列导弹的研制理念(一)

早期的反舰导弹实质上就是无人驾驶、自动制导的轻型喷气式自杀飞机,所以传统上用于舰队防空的措施都继续有效。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御,舰载战斗机在远离舰队的地方建立防空保护圈是最有效的舰队防空手段,在远距离上消灭敌方发射反舰导弹的水面、水下和空中平台是最彻底的反导。

但随着反舰导弹射程的迅速增加,空中保护圈急速扩大,天网恢恢,难免一漏,所以舰载防空手段急需跟上。传统的高炮有射程近、命中率低的问题,所以战后美国海军早在1945年初就制定并启动了“蝗蜂计划”,大力研制第一代舰载防空导弹,所谓的“三T”导弹,即“黄铜骑士”、“高级小猎犬”、“鞑靼人”防空导弹先后列装美国海军的各种舰艇,填补高炮和战斗机之间的防空间隙。

然而,随着苏联海军、空军的反舰导弹和饱和攻击战术的迅速发展,“蝗蜂计划”的早期成果很快就无力应对。在这个大背景下,“标准”导弹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发展出来,作为“黄铜骑士”、“高级小猎犬”、“鞑靼人”防空导弹的替代品承担起舰队防空的重任。

以“标准”的名义——SM系列导弹的研制理念(一)

但有意思的是,自1964年开始研制,1968年入列服役以来。“标准”系列导弹几经技术革新,至今已经发展了50余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族系,不但成为美国水面舰艇部队的防空脊柱,而且本身早已跨越原有的“篱笆”,成为了一种用途广泛的“多平台对面”导弹,并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仍将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正因为如此,剖析”标准“系列导弹的成功之处,探究她的研制思路,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便成了一件极富现实性意义的事情。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导弹武器正式登上了战争的舞台。而作为战术导弹的一员,伴随着空中压力的不断增加,舰载防空导弹逐渐取代舰载高炮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趋势对于美国海军来讲尤为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战术导弹处于大发展时期。战术导弹的系列和种类繁多,新旧型号之间往往相差无几。

以“标准”的名义——SM系列导弹的研制理念(一)

经历了大发展时期之后,战术导弹的完善和提高技术就成了当务之急——-有必要保留公共的、技术比较完善的组元和部件,去研究那些尚未成熟的领域,去更换那些不适合要求的设计。大名鼎鼎的“标准”系列舰载防空导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它的实质与它的名子“标准”是相符的。

事实上,导弹的战术性能是由多种指标构成的,单一的性能指标忧劣并不能说明一个系统的好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在所有的性能指标中进行折衷权衡,来制定一体化设计方案。同时,任何一公司,任何一个导弹系列都有它的传统风格,只能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在这一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标准“导弹的”标准“形像是相当突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