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作为我国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深圳也许本应像北京、上海和广州一样,拥有一家冠军级别的足球俱乐部。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当然,深圳也并非没有过属于足球的巅峰记忆。

2004年,由李玮锋、李毅、杨晨、郑智等国脚领衔主力,名帅朱广沪执教的深圳健力宝夺得了“中超元年”的冠军,是火神杯上记录的第一个名字。次年,参加亚冠赛事的深圳同样表现出色,他们一路杀进四强,创造了当时中国球队在亚洲赛场的最好成绩。

但是,辉煌与堕落却在好像在一瞬间无缝连接。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家健力宝”在短短一年之后就跌入低谷,他们的故事已经随着岁月的磨砂变成一张张老照片。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随后的时间里,深圳足球俱乐部历经了多家企业的抛手辗转,成绩一落千丈。

2011年,饥寒交迫几经磨难的深足还是没有逃过降级的命运。八年的努力之后,他们终于在今年升入中超。但是仅一年,深圳又回到了无奈的挣扎之中。

这座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却不能留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上。

深圳足球的背后,也许就是这座城市的问题。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缺少一家合适的当地国企资源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国策的先锋城市,拥有多家驰名企业注资。像人们熟知的腾讯、华为、中兴、平安保险等公司都在深圳有大型办公场所,从我父辈那一代人开始,富足的粤南鹏城就成为了中国年轻人追梦的地方。

但是,无论是哪一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他们对投资足球事业并不感兴趣。或是说,这些高新类型的企业并不需要增加任何一座城市的所谓认同感,换成哪个办公地点都是一样的。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深圳不仅缺少像鲁能、上港这样的大型国企,即便是有,也得不到政府的任何优惠。

换句话说:

在深圳,就算你为这里的足球带来了无数的荣誉和奖杯,也很难收到相应的回报。

如今,入主深圳足球俱乐部的佳兆业公司不知会为深足坚持多久……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缺少球迷氛围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深圳,都是如何的盛景繁华,如何的人才云集。殊不知,在这座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背后,是这里每一个打拼人没日没夜的辛酸。

就像一位评论人所说:

这里没有人懂得驻足欣赏,每个脚步匆匆的“深漂”眼里只有无尽的辛酸和期望。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深圳的GDP在涨,影响力在涨,可房价和房租也在涨。这里没有什么所谓的文化寄托,没有丰富的业外活动,每个人都为不同的生活而忙碌,不会有人愿意用为数不多的闲余时间去看一场足球比赛。

据数据统计,本赛季中超联赛深圳佳兆业的主场场均上座人数只有1.6万观众,上座率仅为27.19%,排名整个联赛的倒数第一。球迷们的热情与否有时也反应着一支球队的成绩,缺少球迷的支持,任何一支球队也撑不下来。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缺少属于一座城市的独特文化

这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问题所在。

我们说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其实也在说明这座城市缺少历史文化的积淀。

所谓独特文化,反应到中国足球的领域,就像山东鲁能泰山的“鲁”字,上海绿地申花的“申”字,都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2014年绿地集团入主,曾一度直接改名“上海绿地”的俱乐部就引起了球迷们的强烈不满。

对于大多数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并不能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依然是河南人、江西人、安徽人或是湖南人,而深圳不过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要知道,在中国球迷看来,追逐一支球队的信仰不仅是为了一家企业冠名的俱乐部,更是一份对于家乡的情怀。

总说深圳是与北上广齐名的中国大都市代表,却很少有人能想到:北京自元代以来就是中国几乎从未变更的政治中心,京韵文化更是驰名环宇,上海、广州作为中国最早的开阜通商港口,同样有着各自独特的地域风情。

相比之下,四十年前刚刚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深圳,也许就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缺失的文化建设。而足球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寄托,深足的问题正是映衬着这座城市本身的问题。

深圳佳兆业降级:深足的问题 也许就像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