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小贝最近很是发愁,儿子的学校举办运动会,去年踊跃参加的他今年却什么都不报名。问的时候儿子只说没兴趣。可她明明记得去年儿子参加时欢呼雀跃的样子。

仔细追问之下,孩子竟然向他这样说道:“妈妈,我不行,我太笨了,去年参加三项运动,都没有名次。”

无论她如何安慰和鼓励,就是不见效,对孩子这样不自信的表现,小贝真有些失望。

其实,孩子并不是输在天赋上,而是跳蚤效应这四个字。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01何为跳蚤效应?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只跳蚤放入玻璃杯中,它能很轻易地从中跳出来。然后,又将它放到高度相同但加了盖的玻璃杯中,由于每次跳起都被杯盖顶落,一周过后,即使打开盖子,跳蚤也无法再跳出来了。

这是因为,它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的限度,来调整所跳的高度了,可以理解为自我设限。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孩子之所以不敢参加运动会,就是觉得自己会失败,他已经给自己设置了限度,降低了自我高度。

其实孩子也想改变现状,希望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他内心深处却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这就导致他不敢尝试,也不敢努力,认为自己没天赋,不管再怎么做都是无效的。

行动上的意愿很弱,当然就不会成功。而再次遭遇这样的结果,孩子就会立马肯定自己的确没有天赋,从而一步步陷入到“自我设限——失败”的死循环中。

孩子的玻璃盖不仅来源于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很可能也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幼年时期,总是遭受来自父母或老师的批评与打击,他原来的探索热情就会慢慢被自我设限扼杀掉,反复告诉自己“我不行,我是真的不行吧。”

其实,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人都只运用了自己大脑中潜力的10%,甚至6%。人类能记忆5亿册书,但通常情况下表现出的记忆力却不及10%,而所展现出来的想象力也只有15%。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如果给自己设限,只会让自己原地踏步,越活越退后。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02孩子为什么会自我设限?

1)习得性无助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实验也非常经典。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将一只狗关进笼子里,蜂音器一响就施加电击,由于笼门紧闭,狗逃避不了,只能默默承受。实验多次之后,哪怕把笼门打开,只要蜂音器响起,狗也完全没有逃生的欲望,反而不等点击开始,就躺在地上呻吟。

所谓习得性无助,指的就是由于反复失败或惩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任凭他人摆布的现象。

如果孩子遭遇的失败太多,或每次在遭遇失败后都受到家长的严厉批评,就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从今往后为了避免失败,就将破罐子破摔。

2)思维固化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人类的任何一项技能都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目的性锻炼获得的。

思维固化的人认为做事在于天赋而不在于努力,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哪怕自己先天资质不够,只要自己不断付出努力,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这也就是说,如果在孩子以往取得成功的时候,父母总是表扬孩子聪明,而不表扬他努力的过程,就可能导致思维固化。

日后每当孩子遇到失败,就会下意识告诉自己“是我能力不行,而不是我付出的努力不够。”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3)埋藏在心底的自卑种子

如果孩子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认识都不充分,自我价值感低,缺乏自我认同,就会产生一种不正确的判断,认为自己做不到。

很多时候,可能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获得成功,但由于埋藏在内心的自卑种子,让孩子陷入了跳蚤效应,于是便提早放弃,与成功失之交臂。

可见,孩子大多数失败都源于不愿意再努力尝试一下,给自己设定了最高点。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03如何避免孩子陷入跳蚤效应,发挥真正的潜能?

一.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在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提到了培养成长型思维的4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激发孩子固化思维的因素

在发现孩子存在固化思维的时候,家长不妨思考一下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思维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是由于遇到困难屡战屡败,还是失败时自己的苛刻和批评。

◆第二步:针对性改善

比如孩子是由于屡战屡败导致的固化思维,家长就要试着帮他分解任务的难度,让他通过一个个小成功积攒起自信。

如果是由于自己的苛刻与批评,那就要反复提醒自己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得失。

◆第三步:鼓励孩子突破自我

家长要多次跟孩子强调,不是你注定会在这方面失败,很多名人最开始在某一个领域也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正是由于他能不断付出努力,才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取得成功。

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凡是没有到达终点的,全都是中途放弃者。

◆第四步:给孩子设置成长型目标

关于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奈吉尔·霍尔姆制作了模式区分图。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可以向孩子讲解其中的心理机制,并将它贴在孩子显而易见的地方,而后让他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做固定型思维的人,不要陷入跳蚤效应,再试着去拼搏一把吧。

要告诉孩子,失败只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路标,并不代表最后的结局。总结失败的原因,从中获得成长,才能迈出离成功更近的一步。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全都拥有强大的内心,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家长应该学会的一个课题。

◆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想让孩子获得自信心,首先就要纠正他对自己过低的评价,不要总和别人做攀比,怨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失败。客观地寻找其中的差距,而不妄自菲薄。

要让孩子这样理解,失败是一种行为(代表我失败了),而不是一种身份(我是个失败者)。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如果没有成功,那说明在行为中还有哪些因素有欠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

◆认准目标,即刻行动

在《自信力》这本书中写道,人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获得自信,因为大脑更愿意相信那些与信念保持一致的行为。

首先,要抛却掉脑海中自己认为不能成功的一切阻力,认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而后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试着一步步去完成。

不要面对困难望而却步,当你真正迈出步子,也许就会发现前方的宽阔大道。

别让孩子输给“跳蚤效应”,父母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可能还有救

​◆从有把握的事开始

一个很大的困难,肯定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克服的。但家长可以激励孩子先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做起,从小自信累积到大自信,从小成功一直到最后的大成功。

永远不要给自己加天花板,而要告诉自己,人生就是走楼梯,每走上一步就意味着你离楼顶越近一步。

当孩子带着自信心和成长型思维,一步步向上跨越,最终就能跳出那个玻璃瓶。

都是来这个世上过一生,为什么不努力一把呢?所有人的天赋智商其实都差不多,你越努力,通向成功的赛道上人就越少。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