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20年以後,中國的房子是漲還是跌?幾大要素分析未來房價趨勢。

20年以後的房價是漲還是跌,目前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城鎮化率目前只有不到60%,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還有一段差距,未來的20年,即便按照年均1%的速度推進,那麼到了2039年,隨著大量的農民進城所釋放出來的海量需求,房價一定會持續上漲。而和筆者持同樣觀點的另一方則認為,今後的20年裡,房價一定逐漸進入下降通道,直至回到普通人都能買的起的價位,而房子則基本喪失金融屬性,迴歸居住屬性。下面帶著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思考。

20年以後,中國的房子是漲還是跌?幾大要素分析未來房價趨勢。

其實通過回顧房地產過去20年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市場之所以能夠保持一個長期大牛市,其實與經濟、人口、需求、購買力四個要素有關。

中國的市場太過龐大,起初幾乎是整體性的改善需求推動,首先是從城市自建房中搬進商品房中的城市原住民,然後是在城市拓展中城市周邊的農民在城裡買房安家,同期就是小城市的青年學子畢業後留在了大城市落戶定居。因此早期購房者絕大多數都是以自住為目的。伴隨著房地產發展的,還與多年前的經濟高速增長有關,在進入房改後的20年中,GDP超過10%的有6年,加之還有多年的高增長來墊底,城市居民跟隨經濟高增長的福利,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由於購買力一度旺盛,當時買房雖然有壓力,但是不太大。

真正導致房價大幅上漲的,是中期有大量資金持續注入,加之炒房客推波助瀾,以及後期缺少投資渠道,普通民眾出於資金保值增值需求也參與其中,在投資、炒作、棚改、建安成本上漲等多方面合力推動下,房價才達到了如今的高度。

20年以後,中國的房子是漲還是跌?幾大要素分析未來房價趨勢。

1.經濟。而從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形勢看,受國際整體經濟蕭條影響,中國的GDP已經連續幾年在6%多一點的增幅徘徊。雖說與當前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有關,但不管怎樣,反應在居民收入上,鍋裡米少碗裡飯就不可能多。在經濟穩增長的同時,收入也一樣不會有較大的增加。

2.人口。從人口方面看,雖說目前總人口是保持增長的,但新增人口卻在連續下降。如果按照最近媒體披露的數據,今年的新增人口可能不會超過1200萬,出現自2017之後的三連跌。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5~10年後,按照現有每年接近1000萬的死亡數,人口總量將會逐年下降。若按照“溪流匯聚成河”原理來逆推未來房價走勢,不僅因為人口減少今後小城市的房價會下降,逐漸縮減的人口流入,大城市的房價一樣會下降。

20年以後,中國的房子是漲還是跌?幾大要素分析未來房價趨勢。

3.需求。從需求方面來看,由於國人在買漲不買跌的購房預期下,大量的購房需求已經在2015年之後集中爆發,如今絕大多數家庭已經不缺房甚至持有多套住房,整體市場已經達到飽和,很多城市商品房空置率已經超過20%。正是由於短期內的需求不斷增長加速了房價快速上漲,高房價同時也抑制了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以及城市遷移需求。再者,中國的家庭以隔代居住為主要方式,那麼20年以後隨著一部分老人離世,未來的年輕人將不需要買房也能坐擁多套房產,市場需求量將會大大減少。

4.購買力。從購買力方面看,由於前期房價上漲過快過猛,各地的房價都是以翻倍式增長呈現,買房高峰期中絕大多數購房者都是通過高槓杆買房,已經透支了未來20、30年的購買力,在收入沒有大幅增加、購買力沒有得到恢復、絕大多數城市房價收入比失衡的情況下,將很難再次掀起購房熱潮。房價進入穩定期,市場趨冷的狀態下,投資性購房也會大幅縮減。

20年以後,中國的房子是漲還是跌?幾大要素分析未來房價趨勢。

因此從經濟、人口、需求、購買力四個要素分析,都不足以支撐未來房價持續上漲。不僅未來房價上漲乏力,由於缺失了人口這個關鍵要素,在沒有改觀的情況下,今後20年中房價一定會不斷下降。

那麼這就回到了問題的原點,寄希望於城鎮化推動房價上漲究竟有多少可行性呢?只能說還存在理論上的可行性。因為正是由於當前居高不下的房價,才阻礙了城鎮化的推進速度。

現實情況已經擺在那裡:城市老城區拆遷,拆遷戶之所以能夠拿到較高的補償款,那是因為城裡的地皮很值錢;而農村的土地價格相對便宜多了,如今很多地方農民到手的拆遷補償款,根本就不夠買城裡的商品房,多數情況下也只能在鄉鎮上就近安置,由分散居住轉換成集中居住,變了個居住方式而已。

至於想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可能不僅僅是住上商品房那麼簡單,而是要以良好的營商環境、更多的就業機會、完善的醫療養老保障、健全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為體現。

20年以後,中國的房子是漲還是跌?幾大要素分析未來房價趨勢。

一孔之見,歡迎網友留言討論,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