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這是你不瞭解的林徽因:她的靈魂是建築,她的一生是奉獻

文|桃花月球

這是你不瞭解的林徽因:她的靈魂是建築,她的一生是奉獻

1:一個糾正

看了很多否定林徽因建築成就的文章。看完了很長時間都覺得難受,覺得有必要說一下:否定林徽因的建築成就是最大的錯誤。

也許你會說,為什麼林徽因不能否定?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否定林徽因,從本質上說,這種否定裡有著對女性的歧視感。不但否定了建築學,也否定了女性的價值。實際上在漫長的時間裡面,第一個去了解建築學的是林徽因,而不是梁思成。

當時梁啟超被任命為民國政府的司法部長,舉家遷往北京,與政府部長林長民相交甚篤。林長民有一個女兒叫林徽因,蘭心蕙質,與梁思成年貌相當。兩家人想撮合一對才子佳人,便讓他們相互見面。1919年的夏天,在父親的書房裡,梁思成初遇林徽因。交談完畢,林徽因起身告辭時,翩然而去的飄灑,成了梁思成心底永恆的溫柔。因為這種情感,梁思成對林徽因所說的任何事情都充滿嚮往。

當年林徽因跟隨自己的父親林懷民,到歐洲遊歷。偶然從房租老太太那裡知道了有這樣一門學問,叫建築學。回來以後她跟梁思成探討這件事情。從這裡,梁思成才知道世界上有一門學問叫建築學,而他又喜歡畫畫,便把這門學科牢牢地記在了心中。林徽因的描述,讓梁思成對建築學產生了興趣。後來兩人的戀愛關係,家人支持他們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去深造建築學,這成為了林徽因和梁思成一生追求的起點。

遺憾的是,當時的世界對女性的看法都有著相似性。賓夕法尼亞大學並沒有女性加入這個學科的先例。林徽因只好曲折的先到美術系學習,然後才通過其他渠道,進入了這個學科,並且擔當了這個學科的助教。

學業完成,林徽因和梁思成結束盡九年的愛情長跑,成為夫妻。他們攜手去歐洲考察建築,也一同回國任教,在東北成立了第一個建築系,並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建築學人才。奠定了中國建築學的基礎。

這是你不瞭解的林徽因:她的靈魂是建築,她的一生是奉獻

2:一次奠基

在漫長的歷史之中,中國的建築學一直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營造法式》作為一種家族性的傳承,秘而不宣。比如曾經負責圓明園建築的雷氏家族。這些家族在漫長的時間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傳承體制。有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將自己的燙樣捐獻出來,我們才得以見到。但林徽因和梁思成卻讓更多的人去認識,瞭解和學習了這門科學。

梁思成和林徽因先後到全國各地,去搜集古代建築物的樣板。將它們繪製圖片,存檔。為中國的建築學保留了第一手的資料。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特別多的國家補貼,林徽因和林思成一樣,住在荒郊野外。可以想象那個時候,一個女性經歷了怎樣的苦難。也許恰恰是因為這樣的付出,才造成了後面健康的嚴重失去。

1937年盧溝事變,在北京,因為持續發表了一些震驚世界的而學術文章,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建築界的重要人物,引起了日本人的高度關注。就像《大宅門》裡的白景琦,被日本人挾持逼著交出藥方一樣,梁思成也接到日軍的指揮官送來的,共建“東亞共榮協會”的請柬。溫婉的林徽因,將這一紙羞辱扔在了地上,毅然決定和梁思成一起向大西南撤退。

在顛沛流離的戰亂生活當中。那個為了能夠收集到更多的中國古代建築學的樣本。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過了中國的很多地方。但是作為一個女性,孩子家庭也是令婚姻必須負擔的部分。因此她也成為了梁思成背後默默去支持的人,讓梁思成有更多的時間,也對中國的古代建築進行更多的野外考察。

這是你不瞭解的林徽因:她的靈魂是建築,她的一生是奉獻

3:一次漂泊

1938年2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到達了昆明,同時到達的還有中國營造學社的大量的建築學的珍貴資料和測繪工具。

到達昆明以後,林徽因和梁思成接受了為西南聯大設計校舍的任務。當時的西南聯大初到昆明處處缺錢,主要依靠租借民房、會館上課。當地政府為西南聯大低價劃撥了120畝地,建立西南聯大校舍。但是資金非常的緊張。雖然林徽因和梁思成繪製了一張非常完美的西南聯大校舍圖。但因為資金的原因一再的被否定。於是高樓改成矮樓,矮樓改成平房,磚牆換成了土牆,最後就出現了《無問西東》裡面,西南聯大校舍樣本,鐵皮茅草屋。

當時的林徽因泣不成聲,為這麼優秀的學子,在如此簡陋的教室裡學習,淚如雨下。並且發誓將來,要為學子們設計真正的校舍。

在這裡,梁思成重建了中國營造學社,將以前的成員用寫信的方式聯繫到了雲南。於是夫妻二人將人生的使命分為了兩個部分。梁思成帶領著年輕的學生,在大西南的35個縣,展開了七百三十餘處古建築、崖墓、摩崖石刻和漢闕的調查,並且對昆明的民居建築進行數據採集。為隨後他要完成的《中國建築史》,充實實物資料。

而林徽因,身體一直沒有痊癒,肺病繼續發展。她拖著虛弱的身體,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一面在聯大做老師掙錢養家,一面照料兩個孩子和年邁的母親。並將剩餘的時間全部用在梁思成資料的繪製和整理上。等這一切工作有了很大進展,林徽因已經因為高燒臥床不起,梁思成也因為脊椎間軟組織硬化症誘發腿疾,行走艱難了。

1940年底,身為營造學社社長的梁思成被任命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營造學社也納入“史語所”編制。不久,隨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搬遷,梁思成和病重的林徽因搬至了長江第一鎮四川李莊。在這裡,因為肺病臥床不起的林徽因幫助丈夫完成了中國建築學最重要的兩部著作。一部為《中國建築史》,一部是用英文撰寫說明並繪製的《圖像中國建築史》。

病床上的林徽因讓梁思成從史語所給她借回來許多書,躺在床上翻閱典籍,查找資料。因為之前閱讀了大量的漢代歷史,這位梁思成在漢闕、巖墓等建築的資料整理上,提供了無法估量的幫助。因為林徽因精通英語,同時翻譯了一批英國建築學期刊上的學術論文,並撰寫關於住宅建築的論文,幫忙梁思成校對稿件和文本的潤色。

這是你不瞭解的林徽因:她的靈魂是建築,她的一生是奉獻

4:一生傳承

2015年昆明市博物館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展出。人們用193份珍貴史料、443張照片、10餘件實物和7萬多字的文字說明,展現了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建築學先驅為中國的建築業作出的貢獻。

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女性因為自己本身的生物屬性,和中國社會幾千年的社會價值觀,並未被真正欽佩。在歷史的封建保守思想的殘留中,哪怕是當今這樣發達的社會,依舊存在著對女性成就的否定和偏見。

林徽因作為一位博學多士的女性。人們更多的把注意力專注在她的情感上。其實建築才是縱橫她一生的事業。所謂的情感糾葛不過是後來人,無限擴大的傳播。拋卻了情感的外衣,實際上林徽因不但是一位建築學的先驅,還是一位文學史上著名詩人,散文家,成就斐然。恰恰是因為這樣的涉獵廣泛,在梁思成主筆撰寫關於中國建築學書籍的時候,林徽因才成為了最有力的助手,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文化成就和歷史成就貢獻了出來。

但願這個社會能夠拋去是浮躁,將注意力關注在他應該關注的地方,也將林徽因,放置在她應該站立的位置:

中國的第一位女建築師,詩人、作家,曾經參與設計人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們共和國國徽,是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建築的開拓者。

致敬林徽因!偉大的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