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序言:

1125年,做了25年皇帝的宋徽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

1162年,做了35年皇帝的宋高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

1189年,做了27年皇帝的宋孝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

1194年,做了5年皇帝的宋光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

难道这祖孙四代都不愿当皇帝?都退位做太上皇,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南宋形势图

一、宋徽宗退位做太上皇的原因解析

(一)金人南侵,大敌临近

在宋徽宗统治后期,其一心要建立盖世功业,完成祖宗未继事业,因此“联金灭辽”。但辽朝灭亡后,金人的铁骑并未止于北方土地,而是马不停蹄南下攻宋。

金军的行军速度极快,刚刚收复不到三年的燕京城也很快沦陷。宋徽宗做皇帝二十余年,一直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即便是“联金灭辽”,战场也是在遥远的北方,不需要皇帝深陷战场。然而,金军铁骑南下,攻城略地迅猛,战场皆在宋境,随时有可能打到汴京城下,这是宋徽宗皇帝几十年都未曾应对过的事情,此等头痛之事,他自然不想处理。因此,他需要找一个人来处理国家战事,而且需要名正言顺,天下信服,那么就只能退位为太上皇。

1125年12月25日,宋徽宗皇帝宣布内禅,他选择用道君皇帝来称呼退位后的自己。

有想要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他将进入生命的新阶段,道教信仰从此成为他的重要身份特征,并占据他更多的时间。或许他想当然地认为,一旦别人接管了这场危机,他就可以在优雅的宫观庭院中过上平静舒适的生活,同时还有大量的书籍、道士等陪侍,开始过非常惬意的生活。

综上所述:宋徽宗将金人南侵看作是一场巨大的危机,而过惯了诗词歌赋、莺歌燕舞生活的他无心也无能来处理这场危机,想将危机转交给继任者来处理,他继续享受优雅的生活,这便是他退位最主要的原因。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宋徽宗

(二)准备在东南另立朝廷

起初,宋徽宗皇帝只打算奉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负责驻守京师,而他则欲效法唐明皇幸蜀故事,唐朝安史之乱中,京城虽失守,但李唐因唐玄宗迁蜀,而得以延续国祚。因此,有臣僚建议往蜀地或者东南避难。

1126年正月初四,“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遂幸镇江府。”宋徽宗皇帝逃离处在危险中的京师,率领后宫妃嫔以及一众亲信,如:童贯、蔡攸等辈,俨然要在东南自立小朝廷。

据当时的官员汪藻所书,徽宗小朝廷在镇江自行颁布法令,任命官员,重新调遣援兵,截留东南地区的勤王物资,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虽有夸大其词之嫌,但亦非空穴来风,因为宋钦宗继位不到一个月,就对徽宗亲信进行了大清洗。

“贬太傅致仕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永州。”

“赐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并籍其家。”

“放宁远军节度使朱勔归田里。”

“贬少保、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行及八角镇,赐死。”

宋徽宗皇帝的权力被架空,一旦返回京师,他将处于宋钦宗的监视之下。所以,钦宗皇帝派李纲迎他回宫之时,徽宗皇帝一直犹豫不决,甚是担心。以致于李纲回京之时,徽宗皇帝交给他一封手诏,上面写道:

“公辅助皇帝,捍城,守宗社有大功,若能调和父子间,使无疑阻,当书青史,垂名万世。”

宋徽宗与宋钦宗之间确实有了非常大的隔阂,大到徽宗皇帝都不敢轻易回京。可见,宋徽宗居留在东南镇江,就是不肯大权旁落,早有另立小朝廷之意,这也是宋徽宗退位的如意算盘,由京城的朝廷负责对外打战,他这个东南的小朝廷负责花天酒地、继续潇洒。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宋徽宗

二、宋高宗退位原因解析

(一)对战争的恐惧

宋高宗赵构从19岁开始,便一直生活在战争中。1126年,年仅19岁的赵构被派去与金议和,作为人质。在金营,多次受到金人的威胁、恐吓,皆不为所动,可知,年轻的康王赵构尚有热血气节。

自1127年5月登基伊始,赵构便成了流亡朝廷唯一的中心,为保全这一国祚,多次逃跑,甚至还躲避到了海上。1129年,又遭内乱,苗刘兵变,逼其退位,差一点丧命。

同一年,金人南下,宋高宗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一切都让赵构产生了恐惧。尤其是知晓了父母兄弟们亡国之后的遭遇后,赵构更是畏金如虎,生怕步金人后尘,成为阶下囚。故其不惜一切代价要与金议和,即便是杀掉主战派大将岳飞,折损自身名誉也在所不辞。

以建炎三年为例:正月初,赵构避祸扬州;二月便逃奔到镇江府,然后相继逃亡常州、平江府、秀州,直到该月:

“壬戌,驻跸杭州。”

一个月内多次逃亡,车马劳顿,人困马乏,其恐金情绪可想而知。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高宗皇帝虽然下诏亲征,但是对战争的恐惧,让他的亲征看起来也多有滑稽可笑之处。在完颜亮死后不久,宋金将展开新一轮的争斗之时,对战争恐惧的宋高宗赵构选择退位。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宋高宗

(二)对生育无望

赵构本有一子,在1129年的“苗刘之变”中,被两人立为傀儡皇帝。但是在兵变过后,赵构一直对这个儿子态度不好,见到皇子就想到了自己在叛军手底下屈辱的生活。

兵变后不久,赵构的这唯一皇子就夭折了。“建炎三年七月,丁亥,皇太子薨,谥元懿。”赵构原本以为,这个皇太子不过是他将来众多皇子中的一个,他正年轻气盛,一定会生下很多的皇子。

赵构如何也没有想到,其后一直没有生育。在群臣的提议下,赵构只得下诏“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赵构选择太祖一脉的两个伯字辈的男童在皇宫收养,这一收养就养了三十年,赵构一直未将这两人立为皇子。直到三十年后的绍兴三十年(1160年),

赵构在自己54岁之时,才对生育不报太大希望,立两人为皇子。

“二月癸酉,立为皇子,更名玮。甲戌,诏下。丙子,制授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王。”

两年后,赵构对自己的生育完全绝望,立建王为皇太子,并在几天后正式禅让。

说到底,就是因为赵构经过几十年的等待,已经对自己的生育完全丧失了希望,才心灰意冷,将皇位禅让出去。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宋高宗赵构

三、宋孝宗禅让的原因解析

(一)守孝道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享年80岁的太上皇赵构驾崩,庙号“高宗”。高宗死后,孝宗嚎哭欲绝,痛不欲生。宋代按照儒家礼制,皇帝要服孝27天,然而宋孝宗为厚报高宗养育之恩,表示“大恩难报,情所未忍”的孝心,坚持按照古制,服丧三年。

一面是军国大事,一面是为父守丧,孝宗皇帝感到精神多有不怠。因此,决心让皇太子暂时参决政事,自己却要全心全意遵儒家礼制,守丧三年。

淳熙十五年(1188年)末,宋孝宗就打定主意禅让退位,对宰执们说:这些日子以来,处理朝廷政事感觉很是疲倦,准备退位给皇太子,以便退居休养,服丧尽孝。

因此,宋高宗禅让退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服丧尽孝”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宋孝宗

(二)认为皇太子有能力理政

宋孝宗相当重视对皇太子的培养,东宫讲学官都是一时名臣,如尤袤、杨万里等。

经过十几年的培养,皇太子熟读经史,孝宗这才感觉这个“英武类己”之子,愈发出类拔萃。

1187年,高宗驾崩后,处在悲痛中的孝宗皇帝,渐感政事处理费力,于是让皇太子监国,参决政务。

“皇太子可令参决庶务,以内东门司为议事堂。”

淳熙十五年(1188年)正月二日,皇太子正式开议事堂。自此,皇太子有了参决政务之权。

“自是,间日与辅臣公裳系鞋相见,内外除擢,自馆职、部刺史以上乃以闻。”

几天以后,孝宗就兴奋的对大臣们说:皇太子参决政务没几天,已熟知一切事务,从今天起,每逢朕御内殿,令皇太子侍立。

可见,孝宗皇帝对皇太子参决政务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也证明自己这么多年的苦心栽培,终于没有白费,皇太子果真“英武类己”。

因此,孝宗皇帝认为皇太子已完全具备理政能力,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教育,皇太子已堪当大任。因此,孝宗才禅让给皇太子,史称“宋光宗”。

(三)中兴无望,心灰意冷

宋孝宗是南宋最著名的中兴之主,也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孝宗继位后,一改高宗朝被动挨打的局面,改为主动出击。继位次年,1163年春,便下令:

“以布衣李信甫为兵部员外郎,斋蜡书间道往中原,招豪杰之据有州郡者,许以封王世袭。”

然后起用抗战派大臣张浚,议出师北伐。

虽初有大胜,但金主完颜雍稳固皇位后,南宋军队便未能再向前前进一步,金宋两国处于军事均势的局面,谁都不能打垮谁。

张浚的轻易北伐,不仅未能收复失地,反而使绍兴以来“所积之财,扫地无余。”被迫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自此后,虽“欲有为而不克”,年事已高,军事不兴,金国不衰,中兴早已无望。在此情况下,自然有心灰意冷之感。此种“心灰意冷”之感加之高宗死后的悲痛相结合,让宋孝宗更有了倦怠之感,故传位于皇太子。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北伐

四、宋光宗让位原因解析

宋光宗的禅让是这祖孙四代的一个特例,因为他非自愿禅让。

宋孝宗禅让于宋光宗,便是看重其“英武类己”,有理政能力。谁知,宋光宗继位后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他的性格发生了扭曲,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宋孝宗督导甚严,一日都不许嬉戏,又有后宫郭氏骄横跋扈,继位后不久,遭遇心爱的女人黄贵妃被郭氏杀死,以致精神失常,患了严重的精神病。

宋孝宗退位后,居于重华宫中,照礼制,光宗皇帝每月都要几次去朝拜,特别是在太上皇生日会庆节那一天,必须要到场庆贺。但患有精神病的光宗,早已不顾礼制,渐渐地不去重华宫朝拜,一次、两次不去也就罢了,多次不去,群臣便坐立不住了。宋朝以孝治天下,连皇帝都不遵循人伦孝礼,天下人何以效之?

故史书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记载:

“太学生汪安仁等二百一十八人上书,请朝重华,皆不报。”

“侍从入对,请朝重华宫。”

“秘书省官请朝重华宫。”等等。

甚至在太上皇宋孝宗患病期间,群臣请光宗皇帝前去看望,也未获得准许。

甚至绍熙五年六月,太上皇驾崩,光宗皇帝都没有去重华宫看望一次,即便是在普遍百姓家,此种情况亦被看作是“不孝”,何况是在帝王之家。

太上皇死后,群臣再请光宗主持孝宗葬礼,尽孝子之道:丞相、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重臣“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亦泣以请,不听。”

针对此,群臣请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主持祭奠礼,光宗因行为失群臣之心,太皇太后废掉光宗,立嘉王为帝,史称“宋宁宗”。

千古奇景,祖孙四代皆禅让做太上皇,难道都不愿做皇帝?

宋光宗

综上所述:这四位帝王都有禅让之举,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从秦到清,任何一个朝代都未出现过连续几代帝王禅让的情况,故此乃千古奇观。

每一位帝王禅让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如宋高宗,其在金军战火中开创了南宋王朝,但出乎意料的是,其对金人之恐惧,已深入骨髓。在金人再次南侵,战事再起,加之对自己生育完全不报希望的情况下,选择退位。而宋光宗所幸是被迫禅让,因此,这四位皇帝退位的原因各有特点。

总之,这四位皇帝退位的原因都与当时的具体环境有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幅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