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深圳這個最年輕的區,居然對中國影響這麼大

深圳,西有南山,東有坪山。

知名度很高的南山區,號稱“中國硅谷”,有騰訊、中興、大疆等巨頭公司。但對於2017年才掛牌的坪山區,瞭解的人就少多了。

坪山區西邊是龍崗,西南是鹽田,東邊是惠州市惠陽區,東南是大鵬新區,面積168平方公里。

坪山區在2018年的GDP為706億元。這個數據不如“老大哥”南山區(突破5000億元)、龍崗區(突破4200億元)那麼耀眼,但考慮到坪山區成立至今只有兩年時間,這個成績是相當不錯的。去年坪山區的人均GDP為2.1萬美元,當年中國人均GDP是9630美元。放在世界範圍衡量,坪山區的人均GDP和葡萄牙不相上下。

雖然設區僅有兩年多,但坪山的歷史可不短。從坪山走出去的人,對中國的影響,廣泛而深刻。

客家文化

歷史上,坪山是客家人從東邊進入深圳的第一站。為什麼深圳本地居民中,客家人這麼多?

明亡之後,鄭成功佔據臺灣反清復明。為防止鄭成功勢力進一步坐大,清政府在東南沿海採取“禁海”和“遷界”的隔離政策。深圳這個地方先後兩次內遷,共向內遷移80裡,造成數十萬民眾死亡。

平定臺灣以後,1669年,康熙批准復界。但原遷之民死喪過半,歸來者甚少,於是清廷鼓勵外地農民復界墾殖。粵閩贛和東江流域客家人,尤其是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在優惠招墾政策的感召下,紛紛奔赴深圳。

深圳這個最年輕的區,居然對中國影響這麼大

當年來到深圳的客家人,大都是來自今梅州市的梅縣、興寧、五華等縣。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建起了數百座客家大圍屋。其中,龍崗羅瑞合村的“鶴湖新居”和坪山大萬村的“大萬世居”,雙雄並立,堪稱200年前深圳的“京基大廈”。

以客家人為主的人口分佈格局,一直保留到深圳特區成立前。據《寶安縣誌》記載:1979年前,客家人佔56%,廣府人佔42%,潮汕人佔2%。

改革先鋒

1925年10月,周恩來率領黃埔學生軍,東征陳炯明時,就曾入住坪山著名的光祖中學,並把光祖中學二樓東南面的辦公室當作臨時指揮部。這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是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葉鋒在回憶錄中披露的。

深圳這個最年輕的區,居然對中國影響這麼大

坪山素有“東縱之鄉”之稱,是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的發源地以及重要活動地區,有深圳最好的紅色資源。坪山黨代會上,也首次把“東縱精神”寫入區委工作報告。

1945年朱德在《論解放區的戰場》中將東江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瓊崖縱隊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擔任過東江縱隊司令員、廣州市長和國家交通部長的曾生,1910年出生在坪山石灰陂村一戶華僑家庭。他領導了一支人數不多,但卻具極大影響力的縱隊—兩廣縱隊。他的名字和縱隊名字在《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信》中的關於投降事宜,就與華北聶榮臻、華東陳毅、鄂豫兩省李先念將軍一起並列作為廣東指定代表。

從南海艦隊副司令員崗位上轉業後,1960年起,曾生擔任了長達7年的廣州市長。

1975年,時任交通部長的曾生,同時兼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的董事長。當時,主持招商局日常工作的袁庚,正是曾生東縱時期的老部下,兩人又一同被關進秦城監獄長達5年半,感情深厚,配合默契。

1979年,招商局獨資開發蛇口開發區。曾生全力支持袁庚的改革實施,併力排眾議三下蛇口調查研究。

可以說,曾生為蛇口最初“殺出一條血路來”,打開一道改革的“口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93年,83歲高齡的曾生還親自為龍華大浪工業村奠基。不久,富士康等企業進駐該工業村。

深圳這個最年輕的區,居然對中國影響這麼大

值得一提的是,袁庚曾任東江縱隊聯絡處處長,他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成為改革開放的時代標誌。

南方流派

抗戰初期,廣州和香港等大城市淪陷,華南的文藝中心轉移到東江縱隊活動的地區。深圳坪山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有“小延安”之稱。

這裡聚集了保家衛國的東江子弟兵,也吸引了海內外、國統區愛國知識分子和港澳華僑文藝青年及文藝團體到來,包括茅盾、鄒韜奮、範長江等知名文化人士。他們是1942年的省港大營救中,被東江縱隊從日佔區香港營救了出來。

講中國新聞史,不能忽略抗日根據地的報紙。而在華南遊擊區報紙中《前進報》堪稱佼佼者。

東江游擊區辦報始於1941年1月,後更名為《東江民報》,報頭就是鄒韜奮所題。1943年更名為《前進報》,社長為日後參與創辦《羊城晚報》的楊奇。前進報社在坪山石灰陂村的時間較長。

1945年11月,部分東縱報人到香港創刊《正報》。1949年10月,黃文俞、楊奇等人秘密離開香港,轉道惠陽回廣州創刊《南方日報》,黃文俞任總編輯、楊琦任副社長。1957年10月,黃、楊等人創刊《羊城晚報》。

深圳這個最年輕的區,居然對中國影響這麼大

1987年,黃文俞曾經給《南方週末》寫了一封信。他在這封信裡面寫下一句厚重的話:“可以有不說出來的真話,但絕對不能講假話。”直到許多年後,這句話仍影響著很多中國媒體人。

發源於坪山的東縱報人粵港兩地辦報,可視為新聞史的重要篇章。以東縱報人為主的“南方流派”,直到今天,仍然在影響著中國的傳媒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