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孩子做錯事後,家長不要只會批評孩子,這兩個方法更能讓孩子聽話

空谷幽蘭導語:適當的批評會讓孩子成長,但過度的批評所能達到的只有反效果,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有時還會讓他們的脾氣變得暴躁。所以批評要適度,否則孩子的毛病就會越來越多。

王女士所在的公司有一個雷厲風行的女老闆,做事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很多男下屬都覺得這樣的女老闆很厲害。大家都覺得她應該是名利雙收,工作這麼好家庭應該也很幸福,可沒想到這樣一個女強人也有自己的煩惱。有一次王女士跟老闆去吃飯,老闆私下對她說:“雖然我現在工作還算順利,回到家裡面對女兒豆豆真的是頭疼死了。”

或許同為寶媽,女老闆卸下了她平時嚴肅的一面。原來這位女老闆在公司很強勢,回家對女兒也是嚴格要求,而她的女兒似乎很玻璃心,稍批評幾句就一直哭,怎麼哄都不乖,還動不動就不理她,讓女老闆很頭疼。

孩子做錯事後,家長不要只會批評孩子,這兩個方法更能讓孩子聽話

王女士聽完女老闆的傾訴很有感慨,但作為下屬也不太好說什麼。反觀自己家裡,兒子丁丁雖然有點調皮但懂事聽話,自己也從來沒有很嚴厲地批評過他,只得安慰道:“女孩子愛面子,老是被批評心裡不舒服。平時多陪陪她,有什麼問題好好溝通,都是可以解決的。”女老闆聽完若有所思。

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考慮一下,有的時候批評並不會讓他們記住自己的問題,反倒是會讓孩子心裡覺得很委屈。

1.越批評孩子越不聽管束

不先和孩子溝通,只會批評的父母只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有的時候你讓他們往東,他們偏要往西。我的同事小賈就被孩子給整的頭疼,有一次小賈跟我說,“我家孩子真的是一個很調皮,他爸爸每天放學去接他都告訴他要好好走路,可他總是不聽。學校老師找了我好幾次了,我跟小賈說他也不聽,結果小賈直接頂撞我,告訴我他樂意這樣做。”看著小賈很難過,反觀自家孩子,雖然偶爾犯錯,但只要我好好跟他溝通他會理解的。只得安慰小賈,“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要讓孩子先意識到問題在哪兒,好好地和他們溝通,讓孩子明白道理比無用的批評更有效果的,你可以試試。”

孩子做錯事後,家長不要只會批評孩子,這兩個方法更能讓孩子聽話

2.批評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語氣不好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是青春期。這個時候產生逆反心理,很有可能就會讓他們誤入歧途。所以家長在批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就算是生氣也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意識到錯誤,但是在沒有溝通前就批評,一定會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做錯事後,家長不要只會批評孩子,這兩個方法更能讓孩子聽話

3.批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瞧不起

有時批評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卑,甚至會覺得自己被瞧不起。同事露露最近被孩子搞得每天吃不下飯,一問原因,原來是這樣。他的孩子南南以前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孩子,學習很用功,不過露露對他的要求很高,就算是考了第一媽媽也會說:“供你吃供你喝就應該考第一。”南南每次對媽媽保證說:“我會好好加油的。”結果有次沒考好,媽媽一頓罵:“平時給你買那麼多好東西,就要你好好學習,你這分數對得起我嗎?”南南很委屈:“我不就是一次沒考好嗎?為什麼這麼說我呀?”從那之後南南和媽媽的矛盾越來越多,而且不太願意學習了,覺得考好也沒什麼用,變得自卑。

遇到這種事情,家長應該反思,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認真溝通

溝通很重要,很多時候你跟孩子認真的說一些事情,他們會理解的。孩子雖小,但也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要一直把他們當孩子。跟他們耐心地溝通,你會發現,比你直接朝孩子吼叫要好得多。

孩子做錯事後,家長不要只會批評孩子,這兩個方法更能讓孩子聽話

2.以身作則

孩子們犯錯,很多時候是跟家長學的,家長們做了不好的行為,孩子們跟隨著家長。比如有的家長喜歡在車上吃東西,吃完了垃圾隨手扔向窗外,孩子耳濡目染,也照做,家長就會訓斥他們。要想孩子不犯錯,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才對,自己做好孩子才能跟你學。

孩子在沒接觸過社會時,犯錯是很正常的,成年人碰到某些事情也會犯錯。適當地批評才會讓他們成長,如果不和他們好好溝通,只會一味地批評,以自己嚴厲的方式去管教他們,不僅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也不利於親子關係。不要老是批評孩子,適當鼓勵才能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