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購車時繳納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1-合理的費用問題

購車費用:購車費用=裸車價+精品費+購置稅+車船稅+保險費+上牌費-政策補貼或優惠,如果舊車置換會有手續費,如果按揭也可能會有手續費或利息,這就是大概的費用構成。

裸車價:裸車價顧名思義,就是4S店的售車價。

購置稅:這個是國稅局收的,購置稅=票面價×10%/1.17,這是一個通用的計算公式,適用於所有日常家用的國產車,而且除了政策明確規定的,基本上沒有特例,一旦發票開出來了就做不了假。國產車的計稅按照票面價格或者稅務局的最低計稅價格,進口車的計稅=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消費稅也體現了出來。

購車時繳納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車船稅:這個是地稅局收的,一般由保險公司代交,按照排量有固定的七個檔次,而且各地的價格也不一樣,僅能提供一份2016年全國各省市的標準作為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徵收標準可能會變化,但變化範圍不大,另外車船稅和購置稅不同的地方在於購置稅只在買車時交一次,車船稅年年都要交。

購車時繳納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保險費:這個是保險公司收的,除了交強險是強制的,與你買的商業險險種和數量有關,因此差異就比較大,但只要是相對大牌的保險公司,只是看你覺得值不值的,除交強險外,保險公司也不會強迫你買沒必要的險種。

按揭費用:金融機構收的,就是銀行或者汽車品牌自有的汽車金融公司收取的。

上牌費用:這個是車管所收的,自己上牌的流程完全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可怕,只是有些地方人很多非常耗時間,如果你的時間很充裕,由於多數家用車都是免上檢測線的,實際上牌的各種費用加起來大概在120-290元之間,地域不同收費會有差異,當然這剔除了拍牌的因素。

稅費優惠和補貼:這個錢不是給你的,而是繳費時給你免掉。目前私人購車稅費優惠政策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小排量車(1.6排量以下)的購置稅減免優惠;第二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通常有中央和地方財政提供的兩項補貼,依據新能源車的類型會有不同,最高的地區兩項補貼金額在12萬元左右,但受限於買車、用車成本和目前的基礎配套很不完善的制約,新能源車仍然不是消費主流;第三個是留學生買車的減稅政策,也不是普惠政策,因此就不說了。

2-不合理的費用

在合理的收費項目上完全沒必要糾結,比如按揭,人家提供按揭的機會你自己弄起來沒那麼容易吧,上牌費用人家要跑腿吧,上牌時車管所收的工本費折算下來也要差不多兩百塊。

上牌費的坑:只是收費也要有個度,自己上牌的費用也就在120-290元之間,只是要花時間,至少我覺得上牌費超過500塊就很不合理。

續保押金的坑:商業社會的本質是隻要你手裡有可以交換的資源,收費就會成為一種客觀的存在,這個本身是正常的,但是一捆綁就不正常。

PDI檢查費的坑:除了上面這些之外,還有一些並不是稀缺資源造成的無中生有的費用,比如出庫費、服務費、新車檢查費等等就顯得很奇怪,尤其是新車的PDI(Pre Delivery Inspection)的檢查費用,PDI檢查說簡單點就是對新車的各種功能和油水是否正常的檢查。

購車時繳納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購置稅的坑:購置稅是國稅徵收,稅務局並不會在這方面玩貓膩,而且稅務局在收完你的稅之後會發給你兩個東西,一個是購置稅的完稅證明票據(就是車主常說的購置稅發票,雖然有發票的功能,但這個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發票,稅務局是政府機關,開啥發票,開完發票稅務局還要自己給自己交稅),上面有明確的計稅價格和實際繳費金額。

購車時繳納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另外一個仍然是購置稅的完稅證明,不過和上面的票據證明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個是硬皮的藍本,而且有正副本,正本自己留存。

副本車管所上牌使用並且車管所會收走,而且按照國稅總局2016版《車輛購置稅徵收管理辦法》(2016修訂版是在2014版的基礎上修訂的,和新車相關的變化不大)的規定,二手車交易過程中明確須用到這個,在實際二手車交易中,有些會用到,也有些用不到,但保留總沒有什麼壞處,假如遇到退車的情況發生,有這個憑證是可以退購置稅的,如果丟失也可以補辦。

購車時繳納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所以,買車時一定要先了解部分汽車金融知識,避免被坑!

來源:瓜姐講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本文不代表小馬用車任何投資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