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連城:紅軍標語留存紅色印記

見證歷史,回溯激情

連城紅色革命歷史深厚,行走在這片紅土地上,至今可見為數眾多被書寫在城鄉村落建築等角落的紅軍標語,透過這些標語,紅色歷史的印記仍清晰可見。

連城是紅都瑞金、省蘇長汀的中央蘇區東線重要門戶,佔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記載,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揮師從贛江越過汀江,率領工農紅軍第四軍進駐連城。從此,點燃了連城革命的熊熊烈火,爆發了震動閩西的“連南十三鄉暴動”“池溪暴動”“莒溪暴動”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村村打土豪、戶戶分田地的局面,建立了新泉縣和連城縣蘇維埃政府,全縣鄉、村普遍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連城:紅軍標語留存紅色印記

宣和鄉培田古村落繼述堂,遺存紅軍標語。

目前,連城有紅色革命舊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定革命基點村29個、縣定革命基點村144個,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縣份之一。據瞭解,紅軍時期,連城縣新泉、廟前、北團、林坊、賴源、四堡等鄉鎮留下了大量紅軍標語。這些標語大多出自紅軍隊伍的普通宣傳員之手,字體書寫水平不高,甚至還有一些錯別字,但內容廣泛,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明確提出當時當地的革命任務,喚醒民眾號召民眾參加革命,期盼革命早日成功。

紅軍標語見證中國革命歷史。“這些紅軍標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感召力強,當時作為一種宣傳武器,在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發動群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連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沈小獅介紹,紅軍標語是當時宣傳教育民眾、發動民眾最為普遍採用的形式手段,每條標語背後是歷史與故事的真實再現,也是革命歷史的見證。


連城:紅軍標語留存紅色印記


“紀念‘八一’擁護蘇維埃”——姑田鎮中堡村

一座百年老屋牆體上存留的紅軍標語。

在當年複雜的鬥爭環境中,紅軍以標語發動群眾,在連城書寫下大量的革命宣傳標語,這些標語激勵著連城人民為創建和保衛革命根據地浴血奮戰。據連城縣委宣傳部統計,全縣15個鄉鎮仍保存完整、字跡清晰的紅軍標語有400多條(組),為龍巖全市紅軍標語存留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縣份之一。

“這些紅軍標語歷經風雨洗禮,時至今日,人們在閱讀時,仍能從中回溯過往的歷史風雲與激情歲月。”沈小獅說。


瀕臨消失,現狀堪憂

“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共產黨是救窮人的黨”“革命高潮來了”……在連城縣廟前鎮廟前村,有座傳承百年的孔清祠,這座傳統的客家祠堂室內的牆壁上,歷經80多年風雨和人為破壞,仍留存有百餘條紅軍標語。

“連城是閩西紅軍標語分佈較為集中的地方之一,而孔清祠保留了全縣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紅軍標語群之一。”沈小獅告訴記者,這些留存的紅軍標語為後人研究紅軍歷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證據。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連城大多數的紅軍標語都未能像孔清祠保留得那麼好。由於紅軍標語日常維護和管理方面還相對滯後,不少紅軍標語岌岌可危,一些存有紅軍標語的地方瀕臨消失。朋口鎮文坊村多座荒廢民宅內存有紅軍標語,但由於無人居住,年久失修,老屋破敗不堪,面臨倒塌的危險;一些鄉間尚存的紅軍標語,由於樓房是土木結構,木質樓板多處斷裂,牆面也多處受損……

“限於現實條件和保護力度,每年都有部分紅軍標語消失。”連城縣文物局局長伍玲芳說,紅軍標語大都直接書寫在土木結構的祖祠或古厝的內外牆壁等處,普遍存在於偏遠農村,大多屬無保護狀態,加之年代久遠,多數標語又都存在土坯房中,日曬雨淋,部分紅軍標語已模糊不清甚至表面成塊脫落,“生存”現狀堪憂,亟待保護。


連城:紅軍標語留存紅色印記


姑田鎮下餘村寨頭路29號,紅軍標語留存於木屋。

“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是史料,是革命先輩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伍玲芳坦言,從土地革命戰爭以來,連城還存在著大量的紅軍標語,解放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由於生產建設、自然損毀及保護不夠等原因,紅色標語已損毀不少。“紅軍標語不同於其他的歷史文物,目前尚無更有效的保護措施,大多數只能盡力維持現狀,延緩其衰敗、消失的速度。”

保護傳承,教育後人

走進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望雲草室),斑駁的牆面上,一條“打倒潮州廣州去”的紅軍標語格外引人注意,講解員帶領一批批遊客在此駐足,講解背後的歷史與故事。

這條標語是1929年紅四軍留下,由於當時紅軍宣傳士兵的文化水平有限,把“到”字錯寫成了“倒”字。

“通過瞻仰這些紅軍標語,回眸先輩們那段浴血奮戰、激情燃燒的光輝歲月,我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洗禮。”來此的遊客不禁感嘆。

“整個新泉整訓革命舊址群至今還存留10餘條紅軍標語,這些年我們對現存瀕臨損毀的標語進行了搶救性保護。”連城縣新泉整訓紀念館館長鄒重慶介紹說,依託近年來的紅色旅遊熱,這裡每年接待遊客量達上萬人次,組織黨員幹部到此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發揮這些標語的革命傳統教育作用。


連城:紅軍標語留存紅色印記


宣和鄉培田古村落進士第,遺存紅軍標語。

近年來,連城加強對紅軍標語等紅色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力度,對這些珍貴革命文物進行收集整理,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

“從2017年開始,我們對全縣紅軍標語進行深入調查。”沈小獅說,在普查、徵集、拍攝、彙總全縣紅軍標語圖片資料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挖掘、研究、整合。連城縣委宣傳部還組織編纂了《閩西連城紅色標語史集》內刊,書中收錄了全縣15個鄉鎮、49個村以及2個社區絕大部分保存尚好的實體標語圖片和一組紅軍漫畫。

“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讓這些紅軍標語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沈小獅介紹,紅軍標語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對於打造紅色文化品牌、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發展紅色經濟,皆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來源:福建日報 記者:賴志昌 通訊員:黃水林 吳鍾毓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