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現在的育兒界流行一個觀點: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被誇獎意味著被認可。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會吝嗇於對自己孩子的稱讚,適當的誇獎不僅能夠讓孩子獲得鼓勵,他的自我價值也會上升,自信心也會增強,還能讓孩子從父母的誇獎中定位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誇獎,對於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動力。但是,誇孩子是門技術活,很多父母並“不會”誇孩子。他們在表揚孩子時只會一個勁地誇孩子“你真棒”之類的話,並沒有誇到點上,有的時候這種行為反而更加傷害孩子,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誇孩子”呢?其實也並不難,只要注意“三宜”與“三忌”,就能誇出“好孩子”。

一、誇孩子的“三宜”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1、誇“行為”

當孩子表現優異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誇讚孩子“你真聰明”。

如果家長對孩子在學習上的每一個進步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不如換成這種:“寶貝,老師說你學習有很大進步,我想你平時在課堂上一定很努力很認真吧。”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誇“聰明”和誇“努力”,兩種誇法在結果上千差萬別。我們經常聽到的“你真聰明”這種“誇法”,會讓孩子相信自己的成功在於天賦,我天生就是聰明能幹的、天生就是擁有某種能力的、我天生就是最棒的,根本不需要努力,努力是不聰明的人才做的事情。

如果把焦點放在“努力”上,肯定他的努力,把學習的提升歸於努力練習的結果,這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努力練習就會進步”。

另外,孩子有被“看見”的需求。前面我們說到,父母通過孩子的學習有進步,推斷出孩子很努力,進而在表揚孩子的時候把“努力”說出來,把重點放在“努力”上,這樣做就是他的努力被“看見”了。被“看見”其實是人的終極需求。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2、誇“細節”

曾經路過商場,看到裡面正在舉行一個親子活動,很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陪著孩子按照步驟做手工。 我駐足看了一會,耳邊時不時傳來“你真棒”、“對了,你好厲害”、“寶寶最聰明瞭”等家長對孩子的誇讚聲。 孩子每做完一個步驟,家長都要誇獎一下。爺爺奶奶眼裡的驕傲藏也藏不住,爸爸媽媽的開心也一覽無餘。

這時候,我聽到一個媽媽用清脆的聲音誇讚她的孩子道: “浩浩,媽媽看到你非常專心地獨立地完成了這個作品,而且還精心挑選了這幾個鮮豔的顏色,讓這個作品擁有漂亮的色彩,媽媽很喜歡這個作品。” 說完,還抱了抱孩子,在他額頭親了一下。我心裡忍不住為這個媽媽點贊。

其實及時給予孩子反饋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只是完成了一點點就要誇獎一下,這樣不僅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誇獎對於孩子更是一劑毒藥。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們的“你太棒了”會讓孩子產生無措感,這句話太籠統、不走心,讓孩子不知道媽媽是在誇自己哪個方面。因為孩子年紀小,會迷茫,如果父母不指出具體細節,他們就很難明白,即使想再得到誇獎,也不知道該從哪個方面下手了。而那個智慧的媽媽,她並沒有泛泛地誇獎孩子棒,她具體地指出孩子做得好的表現是什麼,因為他的什麼品質而成功地完成作品,這樣的誇獎,就是孩子成長的推動劑。你說得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知道自己的哪個行為是受到讚揚的,下次就會更加願意重複這個行為。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3、誇“結果”

常聽到帶孩子的家長說,“我們家寶寶是最棒的!”就這一句,然後沒了.....這樣的誇獎多麼的空洞,乾癟,蒼白!不具體,沒形象,無創意!如果把誇的重點放在“最棒”上,常常這樣泛泛的誇,孩子對“最棒”就很介意,如果有一天誇了別人最棒,他心裡就會非常不舒服。而且總是誇最棒,就會給孩子一種感覺“我只能 / 必須最棒”,同時也會想“是不是我不是最棒媽媽就不喜歡我了?”如果下次沒做到“最棒”就產生挫敗感。

正確的該怎麼說呢?誇的重點可以放在那些事情產生的效果上。比如,注意到孩子收拾了玩具,我們可以說:“哇,今天寶貝把玩具都收拾好了,還分門別類整理了,現在看起來煥然一新啊!”

二、誇孩子的“三忌”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1、不分對錯的“亂誇”

當孩子做錯了事或傷害了別人、損害了公眾利益時,個別家長還袒護孩子,認為孩子小沒關係,還很“精靈”,這種不指明利害關係,不正確引導、亂誇,孩子就認為自己做得對,進而得寸進尺,結果貽誤了孩子。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2、毫無緣由的“胡誇”

誇孩子,不是無原則地戴高帽子。在引導和鼓勵誇獎孩子的同時,誇要誇在點子上,不能胡誇。很多家長都喜歡隨口的誇獎,稍微有點事情就是“你真棒”,哪兒棒?不知道,反正就是棒。其實這是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的。年齡大一點“不棒”、“不優秀”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感受:敏感型的孩子會覺得被諷刺、侮辱,產生痛恨;活躍型的孩子會覺得你在忽悠,別有用心,產生憤怒;反應型的孩子會說:“我知道你不是真心的”,覺得被騙;接受型的孩子認同了這個高大的評價,但在現實中卻找不到與之相符的事例,內心充滿矛盾,自責。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受挫能力越來越弱了。

誇孩子是門技術活,注意“三宜”與“三忌”,才能誇出“好孩子”

3、誇大其詞的“虛誇”

有些家長在孩子眾多的群體裡,大誇自己的孩子怎樣.....怎樣好,不切實際的大吹,這樣會讓孩子有—種人人都不如自己的感覺,久而久之讓孩子養成說大話目中無人的不良習慣。還有的家長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當著孩子的面在別人面前胡誇。孩子會想我真的是父母所說的那樣,到後來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樣孩子就養成了說謊話以求得高人一等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