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培養出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一批國際知名青年鋼琴家 但昭義:深圳是一片沃土


培養出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一批國際知名青年鋼琴家 但昭義:深圳是一片沃土

▲2000年10月,但昭義與李雲迪於比賽前在波蘭肖邦公園留影。


培養出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一批國際知名青年鋼琴家 但昭義:深圳是一片沃土

▲1996年,但昭義與陳薩(右一)在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獲獎後與評委主席範妮·沃特曼合影留念。


培養出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一批國際知名青年鋼琴家 但昭義:深圳是一片沃土

▲但昭義與弟子張昊辰一起研究音樂。


培養出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一批國際知名青年鋼琴家 但昭義:深圳是一片沃土

▲“金牌教練”但昭義。

毋庸置疑,但昭義與深圳有著深厚的情緣。他的事業,從這裡騰飛——培養出李雲迪、陳薩、張昊辰等國際知名青年鋼琴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牌教練”;他的夢想,與深圳水乳交融——為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的創辦推波助瀾,助力深圳早日實現“鋼琴之城”的宏圖願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但昭義感慨道:“是深圳為我提供了一片沃土。”

大學教授調入深圳藝術中專

但昭義1940年出生於重慶一個醫生家庭,因為父親非常喜歡音樂,他從小就跟著哥哥一起接受音樂教育。中考時受同學“慫恿”,去四川音樂學院附中“考著玩”,沒想到考上了,就這樣走上了專業的鋼琴道路。因為高中時在學校表現優異,但昭義畢業後直接升入四川音樂學院。學校有意將但昭義培養為教師,於是選派他前往北京進修。幾經周折,但昭義拜入“中國鋼琴教育的靈魂”周廣仁教授的門下,可以說,周廣仁是但昭義鋼琴教育道路上最重要的領路人。

1964年從北京學成後回到四川音樂學院,但昭義本想在教育崗位上大展拳腳,各種原因,直到1978年才重新走上教育的道路,當時他已經38歲了。“能夠恢復彈琴,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太幸福了。”多年不彈琴的但昭義,又投入到了如飢似渴的學習中,為此他還把周廣仁教授請到四川音樂學院。但昭義說,“巴赫的三部創意曲,她一部一部邊彈邊講解,跟她學習以後,我才明白巴赫的創意曲應該怎麼教。她對我真是恩重如山。”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昭義也想出去看看。“1992年我去了廈門市音樂學校,覺得不適合我;後來又去了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但廣州的氣候我受不了。”但昭義回憶說,“我當時在四川有個學生,他爸爸在廣東韶關,認識深圳藝術學校當時的校長李祖德,鼓勵我來深圳。”原本,因知道但昭義1994年指導陳薩在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上奪魁,李祖德校長想引進這個人才,就通過學生家長動員但昭義來深圳。

讓一位大學本科的教授,來到一所中專任職,但昭義為什麼會同意?“我當時確實有些猶豫。但是深圳對全國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很多先進的理念,經濟發展快,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平臺。”但昭義說,“這裡的氛圍很和諧,還能給孩子們提供出去比賽的機會。我心裡想的倒不是培養比賽冠軍,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基礎工作。”

深圳為我提供了一片沃土

但昭義是1995年10月1日來深圳的,許多當時的學生都想追隨他。“我給學生排了名次,一、三、五帶走,二、四、六留下,不能只帶前三名,甚至還來了一些追隨的其他學生,我們的行李都是集裝箱運過來的。”在這批追隨的學生中,就包含了李雲迪和陳薩。“來了之後,給我的夫人也安排了工作。我們剛從內地來,沒什麼錢,根本租不起房子。學校、市裡給了經費,在黃木崗租了好幾間房子給我和學生們,這在內地不可想象。”

但昭義一直強調不是以培養國際比賽頂尖人才來定位自己。“但來到深圳以後,李雲迪、陳薩確實發展很好,學校、市裡很關注孩子,鼓勵他們,陸續安排了一些比賽,並在各方面提供機會。”但昭義說,“我們剛到深圳兩個多月,就接到深圳交響樂團當時的藝術總監姚關榮的邀約,讓陳薩、李雲迪參加音樂會。我們很興奮,還是市裡的晚會,那麼小的學生有那麼好的機會,在深圳大劇院那麼大的演出場地,大家都覺得深圳太好了。”

有了深圳強有力的後盾,但昭義的鋼琴教育生涯彷彿開了掛,學生紛紛斬獲國際大獎——陳薩1996年在英國第12屆利茲國際鋼琴比賽上獲第四名;李雲迪1998年在美國南密蘇里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上獲第三名,1999年連續征戰三個國際比賽,在荷蘭第4屆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上獲第三名及公眾獎,在美國吉娜·巴考爾青年藝術家國際鋼琴比賽上獲第一名,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上獲第三名,2000年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獲得第一名和最佳波蘭舞曲演奏獎,更是震驚了全世界。

“沒有深圳,這批學生不能說一定彈不好,但拿這些成績基本不可能,或者說根本不可能。”但昭義感慨地說,“在內地你參加這麼多比賽,怎麼可能?就拿李雲迪來說,內地給你一次機會可能,次次機會都給你?怎麼可能。沒有一次一次的比賽作為臺階,怎麼可能走到肖邦比賽?所以我覺得,沒有深圳就沒有我們取得的這些成績,這是非常實在的。”

“鋼琴之城”是我的夢想

但昭義熱愛鋼琴教育事業,辛勤耕耘50餘年,勵精圖治,艱辛努力不斷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教學成果,培養了一批出色的鋼琴演奏人才。他的學生總計有25人在國際鋼琴賽事中獲得67項獎,其中23次獲得第一名。2004年,深圳提出“鋼琴之城”的建設目標,從此這也成為了但昭義的目標。2006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但昭義倡導創辦了國際上稀有的與交響樂團合作的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並擔任藝術總監。

“這些年,深圳辦了幾個比賽。協奏曲比賽是深圳鋼琴之城的品牌,已經得到國際認可,在前年加入了國際音樂比賽世界聯盟。”但昭義說,“還有深圳鋼琴公開賽,雖然沒有打全國的名稱,但也辦得非常成功,每年都有幾十個城市的選手來參加,專業組也涵蓋了全國所有的音樂院校,算是國內很有影響的一個品牌;還有福田區辦的雙鋼琴四手聯彈邀請賽,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擴展到國際。在鋼琴活動這個層面上,深圳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這對鋼琴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但昭義認為,“鋼琴之城”作為深圳文化立市的一個舉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要建設成一個名副其實的“鋼琴之城”,在沒有鋼琴產業的情況下,只依靠鋼琴藝術的文化來支撐,還是非常艱鉅的。“我也在儘量地努力,在這過程當中,比如說普及教育的發展,這些年還是不錯。但是我們在專業教育上就沒有那麼多的成果,比如沒有高等教育,我們培養的優秀學生都走了。另外還缺乏教育方面比較高端的專家,這需要深圳通過特殊的方式來引進人才。”

“深圳給我提供了一片沃土,不但我自己成長了,還有一批讓我驕傲的學生,我還有什麼更大的奢求呢?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培養更多的鋼琴教師,為深圳乃至全國輸送教育人才。”但昭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