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劉第一次瓜分荊州的時候,孫權明明是對結果不滿的,可為何要妥協呢?

AlexChen1111


其實一開始孫權對瓜分荊州沒什麼好不滿的,因為第一,在湘水分界前,荊州中南部的歸屬是分階段的,第二,赤壁之戰促成了孫劉聯盟,互利互惠,東吳由於實力相對強大,更像是大哥,姿態較高。第三,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東吳,更何況還有劉琦和夏口。第四,劉備再弱小,赤壁之戰,江陵之戰,都出過力。第五,荊南四郡是劉備打下來的。



先說說荊州中南五郡的階段性歸屬變化,大飛熊之前詳細分析過,這裡簡單提一下。赤壁之戰後,江陵是周瑜和劉備聯軍一起打下來的。劉備當時建議周瑜,讓張飛率千人助周瑜攻城,劉備借兵二千讓關羽絕北道,周瑜同意了《江表傳》。只是,江陵攻下後,劉備只分到油江口,即公安港。所以,第一階段,劉備只有公安和夏口兩地,不足以駐軍和收合投奔來的本土士人,所以才向孫權借地。第二階段,劉備到京口面見孫權借地,雙方應該答成了某種協議,南郡歸屬劉備,夏口歸屬孫權,劉備借的應該是荊南四郡。



為什麼這麼說呢?夏口對東吳的重要性要超過江陵,因為夏口正是遏制了長江上流的出入口。赤壁之戰,曹操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夏口,夏口一打下來,要定東吳,易如反掌。所以,諸葛亮早就看出了夏口的價值,才早早讓劉琦去鎮守,成為劉備的資本。至於荊南四郡,劉備沒辦法,只能用“借”的名義來攻打了。因為,你劉備能打,孫權就不能打?憑什麼荊南四郡交給你劉備呢?所以,劉備只能用借地名義,打下荊南四郡,擁有了中南五郡,這是第二階段。



所以,湘水分界前,孫劉的矛盾是圍繞著荊南幾個郡展開的,和江陵沒有關係。那麼既然孫權後來要討,前面為何要借呢?因為孫權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劉備在荊州抵禦曹操,他好向江北發展。證據就是周瑜曾經勸孫權把劉備留在京口,孫權拒絕了。孫權的理由是,劉備集團不是那麼容易就被制服,而此時的最大的敵人是曹操《三國志.周瑜傳》。所以,周瑜才轉而要攻略益州之地,起碼能斷絕劉備更強大的可能性,只是還沒成行,就已去世。



而孫權這段時間的戰略一直在江北打轉,曹操不得不遷走江濱各城的百姓,讓東吳在江北無法擴大戰果,後來孫權又在合肥被張遼打怕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沒想到劉備發展太快,連廬江雷緒都率數萬人投奔,讓孫權畏懼後悔了。此時,孫權已經失去“大哥”的姿態,曹操又很“配合”,沒有再大規模攻打荊州,劉備反倒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孫權先是謀取益州而終不能“越荊取蜀”,便趁著劉備入蜀,偷襲荊南,後來又偷襲江陵。

所以,荊州對東吳的重要性,是隨著孫權戰略變化而變化,談不上滿意或不滿,而是必要和不必要,這些是根據形勢決定的,非孫權個人情緒能左右。


大飛熊騎士


第一次瓜分荊州是孫劉曹三家一同瓜分荊襄九郡。曹操佔據了北面的南陽、襄陽等地,孫權則佔據了東面的武昌和南郡甚至到西面的夷陵等地,而劉備的地盤其實並不大,只有桂陽,武陵,零陵和長沙四郡。



孫權不滿意的地方是既然給了劉備四個郡,他就不應該待在荊州附近不走,事實上,劉備一直佔據著荊州南面的公安縣。並且還以公安縣為其荊州的治所。這樣一來,孫權在西面的一舉一動劉備都能迅速洞察。

但是,孫權和周瑜做了妥協,為什麼要做這個妥協呢?理由是利用劉備來牽制襄陽的曹軍。如果把劉備徹底趕出湖北,趕到湖南去,那麼,孫權就必須自己面對曹仁的大軍。這樣一來,就不利於他向西用兵。事實上,孫權也一直覬覦西川之地。只不過他大部分精力被留在了合肥前線。



可是,即使是這樣劉備還是不滿足的。劉備甚至以迎娶孫權的妹妹為由,跑到建業去找孫權要求擴大地盤。只不過孫權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這才逼得劉備往西川跑。在孫權看來,你現在的地盤都是我賜給你的,你還來要,這就得寸進尺了。



而在劉備看來,我為你趕走了曹操,你應該把當年劉表的地盤都給我才對。好在周瑜和魯肅在中間做了個和事佬,雙方並沒有撕破臉,劉備娶得嬌妻,也算是撿了便宜了。


傅斯鴻


此題目的問法是有些問題的,孫劉第一次聯盟,在聯合抗曹的情況下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後,其實上荊州是被他們三家分了。並不是孫劉在第一次瓜分荊州的時候,孫權對所謂的結果不滿意,要最終雲妥協。沒有這會回事情。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荊州,這裡所說的荊州並不是荊州郡,而是一個區域,荊州一共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在東漢末年,軍閥混亂,各地方的郡守長官相互爭奪地盤和人口,劉表趁機佔據了荊州地區,荊州地處長江中下游,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文化發達。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向西可以攻取益州,向東可以攻取江東。在當時曹操,孫權都想要得到此區域。

赤壁之戰後,曹操失敗退回了北方,但仍然佔據了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江東的孫權出力最大的一家,卻只得了南郡;劉備佔的最多,本來擁有江夏郡,以及向琦投降的荊州江南的四個郡,分別是長沙、武陵、零陵、桂陽郡。

在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去世不久後,東吳的魯肅基於戰略考慮,他勸說孫權將東吳佔據的部分荊州“借”給劉備,實際就是讓給劉備而以了。好讓劉備先站好腳跟,與東吳一同抵禦北方的曹操。

二來,就是讓劉備直接防守曹操,頂替東吳在荊州方面直接面對曹操的軍力危險;如果曹操從北方進攻東吳,劉備佔據的地方可以作為緩衝要地;

三來,東吳半個南郡在劉備與曹操襄陽的包圍之下、孤軍深入。(“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綜上所述,孫劉聯盟後,打敗了曹操的大軍後,是基於的現實的戰略考量,才作出的讓步。並不是什麼不滿,而後再妥協的結果。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建安秋雁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題中所說,孫劉第一次瓜分荊州時,孫權沒有拿到對其最重要的江陵城,所以對分配結果不滿,可後來又完全妥協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們名義上是“孫劉聯盟”,實際上是劉備投靠在孫權門下;劉備當時除了兵馬,一無所有,所以只好投靠孫權;在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中,孫權才是最高指揮官,赤壁之戰最大的受益者,依然還是東吳;周瑜率軍擊敗曹操大軍後,一路士氣高漲,乘勝追擊,拿下南郡城以及江陵等地,江陵是周瑜大軍的駐地,並非劉備所有;劉備雖然也趁亂拿下了幾座城池,但他並未與孫權撕破臉皮,現在的劉備,表面上還是要聽從孫權的調度;所以說,在劉備到京縣面見孫權時,周瑜害怕劉備日後脫離東吳,所以建議孫權,將劉備調往吳郡,給他大量修築宮室,以美人奇珍將其麻痺,讓他盡情享受聲色之娛;然後將張飛、關羽調開,將他們各自安置一方,這樣一來,劉備將無法脫離東吳;但是!孫權害怕劉備狗急跳牆,沒有同意周瑜的建議,導致後來劉備脫離東吳,慢慢坐大;



為什麼說東吳是最大受益者,因為東吳佔據了江陵,根據周瑜的計策,他們是可以一舉殲滅曹操,坐擁天下的;可以說,有周瑜在一天,劉備絕對不敢與東吳撕破臉皮,周瑜在謀取天下的同時,一直提防著劉備;劉備雖然有了幾座城池,但無法向外擴張,他被周瑜死死的封鎖住了;然而周瑜,他的志向太遠大了,他把當時的局勢分析的非常透徹,他看中劉璋昏庸無能,且有外敵張魯常年騷擾;所以周瑜決定從江陵出發,領大軍夾攻劉璋,一舉拿下益州,並順勢吞併張魯;然後再留奮威將軍與馬超聯合,攻打曹操,自己則回到曹操的後方,猛攻襄陽之地,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從而瓜分其土地;他的這套方略,成功的幾率很高,劉璋與張魯是世仇,彼此戰亂從未停歇,周瑜從江陵出發,與張魯夾攻劉璋,劉璋必破;



所以說!只要周瑜不死,東吳依然是最大受益者;可惜天不佑東吳,周瑜於江陵出發後,不久便於行軍途中病逝了;東吳一時之間,找不到一個人來頂替周瑜,實施他生前未完成的軍師戰略方針,只好將其擱淺;這邊的劉備也開始脫離東吳,東吳一時之間亂了套,導致後來的劉備慢慢坐強,佔據了孫劉聯盟的主導權;


愛尚文史1


其實,談不上荊州就是東吳孫權的。荊州本來是漢末八及(能引導人們學習實踐古人優良傳統的八個人)之一劉表的。

劉備投奔劉表,受到器重,劉表讓劉備屯兵新野以備不時之需。

東吳孫家與荊州劉家是世仇,孫權的父親孫堅就死在劉表部屬手裡,他們兩家連年交戰、爭奪地盤,直到中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要橫掃天下,先徵劉表,再伐東吳時,才使孫劉矛盾緩和,在共同敵人面前準備和談。而恰巧這時劉表亡故,繼承其位的小兒子劉琮投降了曹操,一下子把東吳暴露在曹軍面前。做為聯絡人的魯肅到了東吳,形勢突變,正愁無法交差時,接觸到了在荊州的劉備。劉備不願意投降,堅決對抗曹兵,魯肅總算能完成任務了,便帶劉備的謀臣諸葛亮回東吳向孫權覆命。此後,便有了孫權、劉備聯合,在赤壁擊敗曹操,奪回荊州之事。

在赤壁大戰擊敗曹操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東吳的力量,劉備方面只做一些輔助的工作,但由於劉備的軍隊,本來就在荊州駐防,曹操軍隊一撤退,他們佔領的城池多,反而是東吳佔的少。於是孫權便向劉備索要郡縣,劉備也知道自己多佔的郡縣是靠東吳的力量,就和孫權說,咱們友誼第一,我暫時在此棲身,西川劉璋邀我去他哪裡,等我得到了西川益州,就把該給你的郡縣還給你。孫權也覺得剛聯合擊敗曹操,戰鬥友誼還在。而且以曹軍的強大,有可能休整一下,捲土重來復仇,先暫讓劉備住在荊州也是好事。就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二曲人


孫劉第一次瓜分荊州的時候,孫權明明對結果不滿意,可為何還會妥協呢?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孫劉雖然對外宣稱是孫劉聯盟,但當時劉備勢微力薄,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為了生存和發展自己的力量,實際上是暫時投靠在孫權的門下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之後,東吳乘勝拿下了南郡和江陵等地。劉備雖也得到了幾座城池,但還要聽孫權調度,而孫權也想乘此機會拉攏劉備,好讓他為自己效力,對他大加賞賜,並施以美人計,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以此來麻痺劉備。

二、雖然赤壁之戰勝了曹操,但曹操勢力仍然十分強大,統一了整個北方之地。聯劉抗曹勢在必行。要想和曹操抗衡,就必須要和劉備聯合起來。這是戰略決策,不能因小失大,否則有可能讓曹操各個擊破兩家。

三、劉備也明白目前的處境,採取了一個緩兵之計。對孫權再三保證只是暫借荊州安身,以後一定歸還,面對自己的親妹夫,孫權也不好撕破臉皮。

四、對幹荊州這個四通八達的能略要地,孫權知道不好守,也擔心曹操爭奪。既然妹夫說了只是暫借,那就暫時讓他守著。他沒自己強大,還怕他以後不還自己嗎。若曹操來攻,也能讓他替自己先擋一擋曹操。

以上幾點就是孫劉第一次瓜分荊州時,孫權雖不滿意,卻還是妥協了的原因。


中華歷史說說


第 一:當時曹操統一了整個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聯劉抗曹”是戰略決策。這個基本方針實踐證明是對的,後來劉備一意孤行,舉全國之力征討孫權就落得慘敗的下場。

第二:人家說了只是借,而且又是自己的親妹夫,不好拒絕。孫尚香又是老太太的心肝,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迫於老太太的壓力,更沒辦法。

第三:曹操志在天下,寫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荊州這個戰略要地,怎能不覬覦?先借給劉備,等曹軍來了,你就先當擋箭牌。

第四:此時,孫權力量還不強,發展生產,穩定人心是首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何況又是有著皇叔稱號的妹夫!

第五:荊州是四戰之地,難以守護,和東吳又隔著長江天險,讓劉備先守著,也無妨。


暮安菊花枕


第一,是為了抗曹大業隱忍。要聯合劉備、不能公開撕破臉。

第二、自己妹妹都嫁給劉備了,算是嫁妝,落個人情。孫權惹不起他媽,他媽惹不起公主!

第三、可憐劉備、安置劉備需要。長期留在東吳,影響東吳安定團結!

第四、將錯就計。曹操來攻,荊州鹿死誰手,難說。莫不如送個人情、藉助劉備力量防守!

第五、荊州原州牧有意託付劉備。這是歷史淵源。

第六,最重要的一點,東吳是“出借荊州”,主權問題底線明確!


布衣青釗


1.從最根本的一點上出發,雖然孫權對結果不滿,但是這個結果卻是最符合“納什均衡”的,應用到題幹:對荊州的瓜分都符合了孫劉兩方的利益;

2.孫權不可能一家長期抵禦北方最強的曹操,所以支援劉備發展和自己結盟是必然的選擇,以當時的形勢來說,雖然劉備不是唯一人選,但卻是最好的人選,特別是他有個“皇叔”的頭銜;


知否青史


劉備這是借,此時的劉備實力已經豐滿,孫權想剿滅劉備沒那麼容易,是形勢所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