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95后中国博士,获选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95后中国博士,获选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其实,在刚获选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前,曹原年少时便令许多人望尘莫及。

18岁时,高中毕业的曹原,同时获得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学位,随后曹原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他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今年,年仅21岁的曹原发表了两篇关于原子厚度的碳层中奇怪行为的论文。这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全新领域。

不过,曹原也承认自己的情况并不常见,但也并不特别,他觉得自己也是和普通人一样也上了四年大学,只是在中学时期跳过了一些无聊的东西。


95后中国博士,获选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曹原2014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MIT)Pablo Jarillo-Herrero团队时,该团队已经在从不同角度对碳片进行分层和叠加研究。曹原的工作是研究当一个石墨烯薄片相对于另一个稍微扭曲时,两层叠加层中会发生什么,一种理论预测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材料的性质。

许多物理学家对此有些怀疑。当曹原开始制作这些巧妙扭曲的结构时,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把石墨烯暴露在一个小电场中,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1.7度,通常导电的石墨烯就变成了绝缘体(2018年《自然》第556期,80-84页,曹原等人) ,这个发现已经非常令人震惊了。

曹原表示,这将对科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但是远远不止于此。只要对电场稍加调整,扭曲的薄片就会变成超导体,超导体里的电流就可以毫无阻碍地流动(2018年《自然》第556期,43-50页,曹原等人)。他的团队从第二个样本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并确认曹原的想法是正确的。

未来的科研生涯将会走向何方,现在22岁的曹原说自己也并不知道。“对于石墨烯的‘魔角’,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他的本科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家曾长淦表示,世界各地已经有多所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不仅有博士后的职位,而且还有教职岗位。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中,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要是回来的话,中科大会很高兴,但曾长淦希望曹原现阶段留在美国。

“那里,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